《中华民国史 第10卷 1941-1945》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源华,金光耀,石建国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101080014
  • 页数:7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约700万字。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

第一节 加盟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1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国民政府对日、德、意宣战 1

二 中、美、英重庆军事会议 6

三 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与中国战区成立 9

四 争取美、英加强援华 15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3

一 中英战前磋商 23

二 中国远征军组成与入缅 27

三 中日滇缅血战 33

四 中国远征军撤出缅甸 44

第三节 援助周边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斗争 52

一 蒋介石夫妇访问印度 52

二 援助朝鲜独立运动 60

三 援助越南独立运动 68

第二章 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 80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两国的军事战略 80

一 受制于“南进”的日本对华战略 80

二 国民政府的对日军事战略 86

第二节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88

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88

二 浙赣会战 99

三 鄂西会战 111

四 常德会战 120

第三节 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作战 130

一 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 130

二 华北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133

三 华中敌后根据地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 141

第三章 抗日战争后期的国统区 148

第一节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 148

一 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后的中央体制 148

二 国民政府推行行政改革——实行“行政三联制” 155

三 推行新县制,强化统治地位 159

四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168

第二节 国统区的社会经济 176

一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176

二 国家资本的发展 206

三 巨额赤字与通货膨胀 218

四 抗战后期的民营工商业 222

五 抗战后期的农村经济 228

第三节 国统区的文化教育 236

一 国民政府加强文化控制 236

二 传统思想的复活运动 243

三 国统区的教育事业 249

四 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 259

第四章 抗日战争后期的敌后解放区 26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267

一 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 267

二 中共全党的整风运动 271

三 “审干”和“抢救失足者”运动 277

四 加强中共党的一元化领导 281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285

一 “三三制”政权 285

二 普选制与参议会 289

三 “精兵简政” 294

四 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 298

第三节 敌后解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302

一 减租减息运动 302

二 大生产运动 307

三 知识分子与文化教育事业&‘ 311

第四节 发展东方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17

一 “东方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召开 317

二 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 320

三 朝鲜独立同盟与朝鲜义勇军 327

第五章 抗日战争后期的沦陷区 335

第一节 日本对华新政策与日汪关系调整 335

一 日本对华新政策的提出 335

二 汪政府对英、美宣战 340

三 日本“交还”租界与“放弃”特权 345

四 “日汪同盟条约”的签署 357

五 汪政府“统一”沦陷区的活动 363

第二节 汪政府战时体制的确立 373

一 高度集权的战时政治体制 373

二 “和平军”的扩建与整编 376

三 以“统制”为特征的战时经济体制 382

四 以“新国民运动”为中心的战时文化体制 389

第三节 东北沦陷区殖民地的深化 393

一 “临战体制”下的残暴统治 393

二 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 400

三 协和会的战时活动与思想统治 408

第六章 中国对同盟国的外交关系 414

第一节 中美、中英改订新约 414

一 国民政府的废约努力 414

二 中美新约的签署 420

三 中英新约的签署 425

第二节 中美的合作与冲突 430

一 中美高层互访的加强 430

二 “迪克西使团” 434

三 史迪威事件 441

四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 447

第三节 中英关系的波折 451

一 中英远东战略的分歧与争论 451

二 中英战时交涉的主要问题 454

三 中英访问团的互访 459

第四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与缔约 462

一 中苏关系的恶化 462

二 雅尔塔密约的签署 467

三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署 473

第五节 中国参与战后国际政治的安排 479

一 中国签署莫斯科四国宣言 479

二 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 482

三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489

四 旧金山会议与联合国成立 496

第七章 豫湘桂战役与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 504

第一节 豫湘桂战役 504

一 日军“一号作战”计划 504

二 豫中会战 508

三 长衡会战 519

四 桂柳会战 531

第二节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攻势作战 538

一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538

二 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 542

三 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 551

第三节 正面战场的局部反攻 555

一 正面战场敌我战略部署 555

二 豫西鄂北会战 557

三 湘西会战 561

四 收复广西战役 564

第八章 战后中国政治的设计和争执 566

第一节 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566

一 “宪政实施协进会”的建立 566

二 民主宪政运动的新高潮 571

三 国统区人民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 578

第二节 抗日战争后期的国共两党谈判 584

一 1942年—1943年的两党谈判 584

二 1944年的两党谈判 590

三 围绕着联合政府问题的国共谈判 598

第三节 中国各党派的战后政治设计 608

一 国民党“六大”与其设计的战后政治构架 608

二 中共“七大”与“联合政府”的新内涵 615

三 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623

第九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632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 632

一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 632

二 接纳汪政府要员的“输诚” 636

三 收复台湾的准备 641

四 收复东北的准备 646

五 战后处置日本的准备 652

六 加强援朝独立的力度 656

七 确定战后对法越政策 663

第二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667

一 战争后期日本对华“谋和”的失败 667

二 日本无条件投降 676

三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683

参考文献 688

人名索引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