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 Q&A》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翰林编译;彭怀恩校审
  • 出 版 社:风云论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570416548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

编者的话 1

第一部份 大众传播理论综观 1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传播是什么? 3

一、何谓传播? 3

二、传播过程体系中有那些重要的组成部份? 4

三、何谓传播的同质性?何谓干扰?何谓回馈? 6

四、试述人类传播的形式有那些? 7

五、试论当代有关传播的观点有那些? 9

六、试论传播学的分析途径有那些? 12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界定 13

七、何谓大众传播? 13

八、何谓大众传播制度? 14

九、大众传播过程包括那些组合部分? 15

十、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系统有那些分支机构? 16

十一、简述传播媒介发展史? 18

十二、试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21

十三、试从游戏理论看大众传播的功能? 23

注释 25

第二章 传播学的发展 27

一、何谓典范?与传播理论有何关系? 27

二、传播理论发展有美国与欧洲两大学术典范,试申论之? 28

三、简述美国新闻及传播教育的发展过程? 30

四、试述美国早期与大众传播学术研究之发展的特色? 32

五、试述二次战后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情况? 34

六、试论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 35

七、传播学的产生受到杜威、顾里、派克、米德的影响,试加以说明? 38

八、将传播学予以科学模式,进而影响传播研究的学者是谁? 42

九、试论魏纳的模控学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43

十、传播学受拉斯威尔、李温、贺夫兰、拉查斯斐的影响,试加以说明? 44

十一、宣伟伯(W.Schramm)对传播研究的贡献,试申论之。 47

十二、试简述欧洲传播研究的发展? 49

十三、试论未来传播理论的动向? 51

注释 51

第三章 大众传播理论与方法 53

一、试论大众传播的理论分类? 53

二、试论大众传播理论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观点? 54

三、大众传播理论有那些重要观点? 55

四、试说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56

五、当前大众传播研究有那些重要的范畴? 58

六、就经验主义观点,传播研究方法有那些? 59

七、试论与传播研究相关的学术领域有那些? 62

八、何谓传播的批判研究? 62

九、大众媒体的批判研究产生的背景? 64

十、试论批判学派对传播研究影响? 65

十一、试述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之批判? 66

十二、什么是媒体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67

十三、什么是媒体的文化研究观点? 68

十三、什么是媒体的文化研究观点? 68

十四、试论英国文化研究的演进? 69

十五、试论女性主义角度的传播观点? 71

十六、何谓结构主义的媒体研究? 72

十七、何谓符号学?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73

十八、何谓后现代主义? 74

十九、何谓传播研究方法的「质化研究」? 75

注释 77

第四章 传播模式 79

一、何谓模式?模式在科学研究有何功能?及缺点何在? 79

二、试论拉斯威尔为传播所下的定义而建构传播模式? 80

三、试论山农与伟佛的模式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81

四、奥斯古与宣伟伯对传播所提出的模式是什么? 83

五、何谓传播的「螺旋状模式」(helical model)? 84

六、试说明葛本纳(George Gerbner)提出一般模? 86

七、何谓「ABX模式」? 87

八、何谓「共同取向」(Co-orientation)模式? 89

九、学者魏斯里与麦克林所创的传播模式有何特色? 90

十、何谓辐合模式? 92

十一、何谓传播的仪式模式(ritual model)? 93

十二、何谓「表现与注意模式」(model of display and attention)? 95

十三、何谓收讯模式(reception model)? 96

注释 98

第二部份 大众传播的结构 101

第五章 传播符号与意义 103

一、何谓语言学?及其与符号学的关系? 103

二、何谓符号学? 104

三、试述符号学的发展? 105

四、何谓符号?符号有那些类型? 106

五、试说明符号具(Signifier)与符号义(Signified)的关系? 108

六、试以符号学看符号的结构关系? 109

七、什么是符码(code)?什么是制码?什么是解码? 111

八、试就符码与在社会环境的关系加以说明? 112

九、何谓「文本」?试用符号学来诠释文本的意义? 113

十、试论语言的特征? 114

十一、语言与说话的区别何在? 115

十二、何谓语义分析? 116

十三、何谓可读性研究? 117

十四、何谓非语文传播?有何功能? 118

注释 119

第六章 传播通道与人际传播 121

第一节 传播通道 121

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有何不同? 121

二、何谓内向传播?其功能与特质为何? 123

三、人际传播通道的面对面谈话?有何优点? 124

四、人际传播的通道涉及到那些要素?有那些限制? 125

第二节 人际传播的重要理论 127

五、传播顺应理论是指什么? 127

六、何谓行动集合理论? 128

七、何谓归因理论? 130

八、何谓深思可能模式(Elaboration Likehood Model)? 131

九、何谓社会判断理论(Social Judgment Theory)? 133

十、何谓论述理论(Discourse Theory)? 135

十二、试论博克(Kenneth Burke)对戏剧理论的影响? 139

十三、何谓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141

十四、违反预期理论(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的基本主张为何? 143

十五、何谓意义协调管理(CMM)理论? 145

十六、试论互动理论的巴罗亚图学派的观点? 147

十七、何谓后设沟通(传播)(Metacommunication)? 148

十八、何谓人际欺瞒理论(Interpersonal Deception Theory)? 149

十九、何谓关系矛盾理论(Relational Dialectics)? 151

二十、何谓符号趋同理论(Symbolic Convergency Theory)? 154

二十一、试论立场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假设? 156

二十二、何谓无声团体理论(Muted Group Theory)? 158

注释 160

第七章 大众媒介制度 163

第一节 大众媒介 163

一、大众媒介通道的性质,可以用那些标准加以比较? 163

二、大众媒介被视为「中介」,试申论其意涵? 165

三、印刷媒介有那些优点? 166

四、试述报纸与杂志的特性及未来趋势? 167

五、广播与电视有那些优点? 168

六、试述广播、电视之特性及发展趋势? 169

七、大众媒介的内部管制有那些? 170

八、大众媒介的外部管制有那些? 171

第二节 大众传播规范理论 173

九、何谓大众媒介制度? 173

十、媒介制度依所有权的归属可分为那些类型? 175

十一、传播学者希伯特等提出四种报业理论,试加以说明之? 176

十二、马奎尔主张「超越四种报业理论」,他补充那两种理论? 178

十三、后冷战时代的媒介制度有那些形态? 180

十四、何谓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理论? 182

十五、何谓公共领域?哈伯玛斯如何看西方的公共领域之转变? 182

十六、何谓论证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184

十七、何谓公民(公共)新闻学? 186

十八、何谓媒体识读? 187

十九、媒体教育有何重要? 189

二十、如何评估媒体表现(media performance)? 191

注释 193

第三部份 传播过程 195

第八章 传播者 197

第一节 传播者与守门人 197

一、传播者研究的重要性及方向? 197

二、试就大众传播与阅听人的关系,分析媒介运作模式? 198

三、试论传播者研究可分为那些层次? 199

四、试论影响媒介组织的力量有那些层次? 200

五、「守门人」理论是指什么? 201

六、试由选择性守门模式说明影响新闻选择的因素有那些? 203

七、试论新闻流通模式及内部新闻流通之双重行动模式? 205

第二节 传播者研究 206

八、何谓媒介逻辑(media logic)? 206

九、什么是新闻室的社会控制? 207

十、记者为什么会遵守传播媒体的政策?是否有例外? 208

十一、试论新闻搜集者与新闻处理者两种角色,行为之差异? 209

十二、试论新闻意理(News ideology)是什么? 210

十三、试论中立客观的新闻意理原则? 211

十四、何谓新闻专业主义? 213

十五、新闻专业化的缺点为何? 214

十六、试论消息来源与记者之间的关系? 215

十七、何为假事件(psuedo-events)? 216

十八、试论在新闻中所隐含的价值观有那些? 217

十九、何以说大众传播是支持社会现状的意识型态? 218

二十、试论媒介有时会牺牲正确报导,维护社会现状? 219

注释 219

第九章 传播内容 221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与传播 221

一、为什么大众媒介内容会走向大众化? 221

二、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产生背景为何? 222

三、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224

四、试论大众文化的利弊? 225

五、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观点,试简述之? 226

六、何以资本主义经济下大众传播充满「低品味」的节目? 227

七、试论李普曼对大众传播的「真实」与真实之间的关系? 229

八、试论新闻真实建构理论? 230

第二节 媒体内容与社会 231

九、电视暴力与攻击行为相关研究之发展? 231

十、试论电视暴力内容的效果研究的发展? 233

十一、试论电视与暴力的研究有那些理论观点? 235

十二、何谓涵化理论? 239

十三、试论葛伯纳的贡献?兼论「暴力指标」的意义? 240

十四、何谓主流效果与回响效果? 241

十五、试论涵化理论研究方法? 242

十六、试从涵化理论看传播与个人心理的关系? 244

十七、论学者对涵化理论的批评? 245

十八、何谓文化指标? 246

十九、试述瑞典文化指标研究计画的结果? 247

二十、试论电视节目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249

二十一、试论电视节目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249

注释 250

第十章 阅听人 253

一、什么是阅听人? 253

二、试论阅听人研究的发展? 254

三、试论分析阅听人的途径有那些? 256

四、阅听人如何认知?如何理解? 257

五、阅听人如何认知与处理资讯? 258

六、在媒介与阅听人之间有那些因素(泸器)影响传播效果? 259

七、何谓基模理论?框架理论? 260

八、何谓顽固的阅听人(the obstinate audience)? 261

九、何谓主动阅听人?有那些研究支持这观点? 262

十、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其研究的基本假设为何? 263

十一、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发展历程? 264

十二、试论阅听人的动机? 266

十三、试论阅听人使用媒介的动机? 267

十四、何谓价值——期望模式? 268

十五、什么是「使用与效果」模式? 269

十六、什么是资讯寻求模式? 271

十七、对阅听人的「质化研究」有那些? 271

十八、何谓收讯分析?有那些学派? 274

注释 277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279

第一节 效果研究的发展 279

一、何以过去传播研究的主流是效果研究? 279

二、何谓态度?何以态度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 280

三、试论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之变化? 281

四、试论一九七○年代以来传播效果研究之发展? 283

五、试论传播效果研究应如何整合与改进? 284

六、试论传播媒介与劝服(说服)之间的关系? 285

七、研究传播的劝服效果有两大研究学派,试简述之? 287

第二节 媒介万能论 288

八、何谓媒介万能论?其理论的假设为何? 288

九、何谓子弹理论?其反映媒介有怎样的效果? 289

十、何谓宣传研究? 290

十一、何谓恐慌研究? 292

注释 293

第十二章 传播媒介的个人效果 295

第一节 两级传播 295

一、何谓个人差异理论?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为何? 295

二、何谓媒介效果的「形像」理论? 296

三、社会分化理论,何以能说明传播效果影响不一? 298

四、什么是两级传播理论? 299

五、试论两级传播理论的缺失? 301

六、什么是亲身影响? 302

第二节 创新传布 303

七、试论创新传布(扩散)?其研究发展为何? 303

八、创新传布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04

九、创新传布中应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306

十、试对创新传布理论提出批评? 307

十一、新闻扩散的J曲线理论的重点为何?并予以批评? 309

十二、什么是传播学的免疫理论? 311

十三、什么是讯息重覆的效果? 312

十四、什么是「效果的阶层」? 313

注释 315

第十三章 传播媒介的社会效果 317

第一节 议题设定理论 317

一、议题设定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317

二、试论议题设定理论的内涵? 318

三、试论议题设定的重要概念? 320

四、议题设定理论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影响为何? 321

五、试论对议题设定理论的批评? 322

六、何谓议题建构(agenda-building)? 324

七、试述媒介议题、公共议题与政策议题的关系? 325

第二节 知沟理论 326

八、何谓知沟理论? 326

九、知沟理论与过去传播理论有什么不同? 327

十、试论知沟造成的原因为何? 328

十一、知沟在那些情况下会扩大? 329

十二、「知沟」与新闻事件本身有何关系? 331

十三、知沟在那些情况下会缩小? 331

十四、何谓传播效果的鸿沟?兼论如何减少此差距? 333

十五、影响知沟的结构性因素有那些? 334

十六、试论对知沟理论的批评? 336

十七、何谓传播的潜力? 337

十八、传播新科技对知沟的影响? 338

注释 339

第十四章 媒介大效果论 341

一、何谓大效果模式? 341

二、何谓沉默螺旋理论?兼论其对大众传播与民意关系? 343

三、提出沉默螺旋理论的诺尔纽曼的主要贡献为何? 344

四、试论沉默螺旋理论的源起? 345

五、沉默螺旋理论对媒介效果研究的影响为何? 346

六、试论沉默螺旋理论对传播研究的贡献,兼论学者的批评? 348

七、何谓「多数无知」?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为何? 349

八、何谓普遍幻想? 351

九、何谓多伦多学派?其对大众媒介的看法为何? 352

十、试论麦克鲁汉对传播媒介的观点? 353

十一、试评麦克鲁汉对传播媒介看法? 355

十二、何谓媒介依赖理论? 357

十三、何以说媒介依赖理论能整合大效果模式与有限效果模式? 358

十四、何谓媒介霸权论? 360

注释 361

第十五章 新媒介与资讯社会 363

一、何谓新传播科技? 363

二、新传播科技有那些特质? 364

三、试论新传播科技的成就为何? 366

四、试论新传播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367

五、何谓网际网路?兼述资讯高速公路的意义? 368

六、什么是电子布告栏(Bulletin boord Services)? 369

七、何谓电子邮件(E-Mail)?何谓全球资讯网(WWW)? 370

八、何谓整合服务数位网路(ISDN)? 371

九、何谓「电子报」(star gazette)?是否会影响到报纸的生存? 372

十、何谓「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 373

十一、试述网路上的「线上服务」包括那些范畴? 373

十二、试论新媒介对大众传播机构的影响? 376

十三、试论新旧媒介在作者、出版者、生产与分配方面的差异? 376

十四、新媒介的主要运用或表现的范畴为何? 378

十五、试论新传播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 380

十六、何谓网路传播?其有那些传播活动 381

十七、试论电脑中介传播之中介的特质,兼论研究途径? 382

十八、试述电脑中介传播中,网络关系的研究? 384

十九、面对大媒体潮的汇合趋势,政府应如何规范? 385

二十、何谓资讯社会? 385

二十一、试述资讯社会的特征? 387

二十二、简述资讯社会的重要理论? 389

注释 390

第十六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393

一、何谓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研究范畴为何? 393

二、试述重要的国际传播机构? 393

三、试述国际通讯社的起源及当前最重要的国际通讯社? 396

四、试论国际通讯社之「国家性」是指什么? 398

五、试论国际新闻垄断的现象? 399

六、试论国际新闻流通的不平衡现象? 401

七、何谓马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 402

八、试从现代化理论看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 403

九、试述罗吉斯的国家发展因果模式? 405

十、何谓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 406

十一、试以依附理论观点对第三世界媒体现象加以论述之? 408

十二、何谓传播帝国主义?其重要假设为何? 409

十三、试论许勒(D.Schiller)对传播帝国主义的批判? 411

十四、试论「文化帝国主义」与「传播帝国主义」之差异? 412

十五、试论后进国家对「资讯自由与资讯平衡」的讨论? 413

十六、何谓全球化?有那些学派看法? 414

十七、何谓全球性的大众传播? 417

注释 418

传播理论考古题 421

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 421

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 428

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 436

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 440

中山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 441

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 447

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 449

世新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 455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 456

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457

文化大学资讯传播研究所 460

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 460

元智大学资讯研究所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