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正名 1
二、研究目的 3
三、研究现状 4
上编 总述 9
第一章 北京八角鼓的产生背景 9
第一节 社会根源——满汉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9
第二节 艺术根源——深厚、丰富的音乐艺术土壤 11
第三节 直接动因——八旗子弟的尚曲之风 13
第二章 北京八角鼓的最早形式——岔曲 15
第一节 岔曲的形成 15
一、第一阶段——民间 15
二、第二阶段——军队 19
三、第三阶段——宫廷 22
四、第四阶段——票房 23
第二节 岔曲的形态特征 24
一、唱词框架 24
二、旋律框架 26
三、词曲结合关系 27
第三章 岔曲向牌子曲的发展 31
第一节 牌子曲的雏形 31
一、枣核儿 31
二、腰截儿 33
第二节 牌子曲的形成 34
第三节 牌子曲的发展 36
第四章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形成 38
第一节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成因 38
一、北京八角鼓的外传 38
二、各地丰富的音乐艺术环境 40
三、口头传承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41
第二节 “八角鼓曲种系统”的共性特征 42
一、共同的方言语系 42
二、共同的表演形式 43
三、共同的曲艺类型 43
四、共同的套式结构 43
五、共同的“曲头”拆散特点 44
下编 分述 55
第五章 单弦牌子曲 55
第一节 文化背景 55
一、地理、历史环境 55
二、音乐艺术环境 56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57
一、发展历史 57
二、坐落场合 58
第三节 音乐特征 60
一、腔词结合特征 60
二、调式特征 66
三、润腔特征 70
四、乐汇特征 84
五、过门特征 87
六、结构特征 88
第六章 兰州鼓子 91
第一节 文化背景 91
一、地理、历史环境 91
二、音乐艺术环境 93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94
一、发展历史 94
二、坐落场合 95
第三节 音乐特征 97
一、腔词结合特征 97
二、调式特征 101
三、润腔特征 106
四、乐汇特征 109
五、过门特征 112
六、结构特征 114
第七章 南阳大调曲子 120
第一节 文化背景 120
一、地理、历史环境 120
二、音乐艺术环境 122
第二节 发展历史与坐落场合 123
一、发展历史 123
二、坐落场合 124
第三节 音乐特征 127
一、腔词结合特征 127
二、调式特征 130
三、润腔特征 133
四、乐汇特征 140
五、过门特征 142
六、结构特征 144
第八章 代表性曲牌分析 154
第一节 〔曲头〕 154
一、曲牌概况 154
二、音乐特点 155
第二节 〔罗江怨〕 167
一、曲牌概况 167
二、音乐特点 169
第三节 〔剪靛花〕 183
一、曲牌概况 183
二、音乐特点 185
结语 200
附录 204
附录1:参考文献 204
附录2:三个代表性曲种音高性润腔使用情况统计表 209
附录3:三个代表性曲种使用曲牌一览表 212
后记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