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
1.1.1 产生背景 1
1.1.2 问题提出 3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5
1.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5
1.2.2 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 11
1.2.3 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6
1.2.4 现有相关研究评述 21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1.3.1 研究目的 22
1.3.2 研究意义 22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24
1.4.1 研究方法 24
1.4.2 技术路线 25
1.4.3 主要内容 26
第2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理论分析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9
2.1.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界定 30
2.1.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特征 33
2.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 35
2.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内涵界定 35
2.2.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基本要素 37
2.2.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39
2.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 44
2.3.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类型及过程 44
2.3.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45
2.4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体系 47
2.4.1 知识转移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 47
2.4.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的体系结构 48
第3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3.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3.2 知识投入产出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2
3.2.1 基本假设 53
3.2.2 模型求解 54
3.2.3 模型分析 54
3.3 知识转移效率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6
3.3.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效率模型 58
3.3.2 知识转移效率对成员创新收益的影响 63
3.3.3 模拟仿真分析 64
3.4 知识获取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68
3.4.1 基本假设 69
3.4.2 基本模型 70
3.4.3 模拟仿真分析 76
第4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演化方式4.1 知识转移的自组织特征 83
4.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静态博弈分析 85
4.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自组织演化博弈模型 86
4.3.1 模型建立 86
4.3.2 模型求解 89
4.3.3 模型分析 90
4.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演化分析 91
4.4.1 一般情况下联盟稳定性分析 91
4.4.2 特殊情况下联盟稳定性分析 94
第5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运作机理5.1 面向生命周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模式 99
5.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阶段的合作伙伴选择 102
5.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合作伙伴选择的博弈模型 102
5.2.2 完全理性情况下合作伙伴选择行为分析 105
5.2.3 有限理性情况下合作伙伴选择行为分析 107
5.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作阶段的知识转移决策 110
5.3.1 基于知识转移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 111
5.3.2 稳定性与均衡结果 115
5.3.3 模拟仿真分析 118
5.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结局阶段的投资收益预测 121
5.4.1 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122
5.4.2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124
5.4.3 模拟仿真分析 131
第6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激励机制6.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稳定状态 137
6.2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判断模型 139
6.2.1 基本假设 139
6.2.2 动态博弈模型的构建 141
6.2.3 模型求解 142
6.3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判断分析 145
6.3.1 稳定性 145
6.3.2 均衡结果 148
6.3.3 知识转移抉择 149
6.4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激励模型 153
6.4.1 模型假设 154
6.4.2 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 154
6.4.3 模型分析 155
第7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改进的分配方法7.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 161
7.2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博弈模型 163
7.3 基于合作博弈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收益分配方法 164
7.3.1 Shapley值法 164
7.3.2 核心法 164
7.3.3 核仁值法 165
7.3.4 Nash合作解法 166
7.4 提高联盟稳定性的收益分配方法改进 167
7.4.1 基于知识贡献因子的Shapley值法 167
7.4.2 基于成员满意度的综合集成法 168
7.4.3 基于群体重心的综合集成法 169
7.5 模拟仿真分析 170
7.5.1 联盟结构描述 170
7.5.2 数值计算分析 171
7.5.3 分配方案分析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