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著作权、版权、著作权法的概念 1
一 著作权与版权的概念 1
二 著作权法的概念 4
第二节 著作权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5
一 著作权的法律性质 5
二 著作权的基本特征 8
第三节 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4
一 个人财产论 15
二 天赋人权论 15
三 智力成果论 15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的沿革 16
一 印刷技术的出现与著作权制度的产生 16
二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及其影响 18
三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形成与发展 20
四 新技术革命对著作权法的冲击 21
第五节 我国的著作权保护 22
一 我国古代的著作权保护 23
二 我国近现代的著作权保护 25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著作权保护 27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述略 30
一 著作权法的诞生经过 30
二 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与立法目的 31
三 著作权法的特点 32
四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34
五 著作权法的调整对象与适用范围 36
第七节 著作权管理 40
一 国外的著作权管理 41
二 我国著作权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42
三 开展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要性与设想 44
第八节 著作权的社会作用 46
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 51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与分类 51
第二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著作权主体 54
一 作者 54
二 作者以外的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其他公民 60
三 依法享有著作权的法人和非法人单位 61
四 特殊著作权主体一国家 64
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 66
第一节 著作权客体的概念与分类 66
第二节 著作权客体的构成要件 69
一 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 69
二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表现形式 73
三 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 74
四 必须属于法律规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作 75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法上的著作权客体 76
一 文字作品 77
二 口述作品 78
三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80
四 美术、摄影作品 85
五 电影、电视、录像作品 91
六 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93
七 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 94
八 计算机软件 96
九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01
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101
第五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106
一 违禁作品 107
二 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110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 114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114
一 著作人身权的概念、产生依据、特征及与一般民法中人身权的关系 114
二 发表权 119
三 署名权 124
四 修改权与收回权 132
五 保护作品完整权 135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138
一 著作财产权的概念、产生依据、特征及与著作人身权的区别 138
二 复制权 142
三 表演权 145
四 播放权 147
五 展览权 148
六 发行权 151
七 制片权 153
八 演绎权 154
九 编辑权 158
十 收益权 158
第三节 延续权 159
第五章 著作权的归属 163
第一节 著作权的原始归属 163
一 一般情况下的著作权归属 163
二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64
三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68
四 编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4
五 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7
六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9
七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85
八 作者身份不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87
第二节 著作权的后继归属 188
一 著作权转让 188
二 著作权继承 195
三 著作权因执法而转移 202
第六章 著作权的取得形式与保护期 206
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形式 206
一 自动取得著作权 206
二 经注册登记取得著作权 207
三 经加注著作权标记取得著作权 210
第二节 著作权保护期的一般情况 211
一 著作权保护期的概念 211
二 规定著作权具有保护期的合理性 211
三 著作权保护期的特点 212
四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 213
五 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计算及各国的一般规定 215
第三节 著作权的特殊保护期限 218
一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218
二 遗作 219
三 摄影作品与实用艺术作品 220
四 电影作品 221
五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222
六 计算机软件 223
七 合作作品 223
八 连续性出版物 225
九 外国人作品 226
第四节 著作权保护期届满后的处理 227
第七章 著作权的限制 229
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与特征 229
第二节 合理使用 232
一 合理使用的概念与特征 232
二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与原则 233
三 合理使用的发展与变化 245
第三节 法定许可 245
第四节 强制许可 247
第五节 其他限制 250
一 权利枯竭 250
二 公共秩序保留 251
三 国家收购 253
第八章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254
第一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意义、类型及与著作权转让的关系 254
一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与意义 254
二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类型 256
三 著作权许可使用与著作权转让的关系 257
第二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259
一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概念与意义 259
二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特征 260
三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种类 261
四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 263
五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中未明确许可权利的行使 266
六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最高有效期 267
七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变更与终止 267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268
一 出版合同 268
二 翻译合同 273
三 表演合同 275
四 录制合同 277
五 电影合同 277
六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合同 278
七 计算机软件许可使用合同 278
第四节 著作权贸易代理 279
第九章 邻接权 282
第一节 邻接权的一般问题 282
一 邻接权的概念 282
二 邻接权的特征及与著作权的关系 283
三 建立邻接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286
四 邻接权保护的不同立法例 288
五 邻接权的沿革 289
第二节 书刊出版者权 292
一 图书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292
二 图书出版者的版本专有使用权 294
三 报纸、期刊出版者权 295
第三节 表演者权 299
一 表演者权的主体与客体 299
二 表演者权的内容 302
三 表演者权的行使 306
四 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 307
第四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308
一 音像制作者权的主体与客体 309
二 音像制作者权的内容与保护期 310
三 音像制作者与著作权人、表演者的关系 312
第五节 广播电视组织权 314
一 广播电视组织权的主体与客体 314
二 广播电视组织权的内容 314
三 广播电视组织与其他权利主体的关系 316
第六节 邻接权对著作权规定的适用 319
一 关于邻接权的取得形式 320
二 关于邻接权的适用范围 320
三 关于邻接权的限制 320
四 关于邻接权的权利转移 322
五 关于共有邻接权的行使 322
六 关于邻接权的许可使用 322
第十章 著作权侵权行为与法律制裁 323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类型 323
一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 323
二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324
三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不同类型 325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方式 328
一 民事制裁 328
二 刑事制裁 329
三 行政制裁 333
第三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及其法律责任 335
一 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335
二 侵权行为及其行政责任 347
三 违约侵权责任 355
第十一章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357
第一节 和解 357
第二节 调解 358
第三节 仲裁 360
第四节 侵权诉讼 364
一 民事诉讼 365
二 刑事诉讼 372
三 行政诉讼 373
第十二章 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375
第一节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产生背景、主要方式和基本原则 375
一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产生背景 375
二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方式 376
三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377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 378
一 伯尔尼公约的缔结经过 378
二 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 379
三 伯尔尼公约的主要内容 382
第三节 世界著作权公约 389
一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产生经过 389
二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基本原则 391
三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主要内容 392
第四节 我国参加国际著作权公约有关问题探讨 395
第五节 保护邻接权的国际公约 400
一 罗马公约 400
二 唱片公约 402
三 卫星公约 405
主要参考文献 406
附录 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418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