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前言 1
0.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
0.2 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4
0.3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界定和理论特征 9
0.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6
0.5 基本结构 19
第1章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23
1.1 对自然的一般认识 24
1.1.1 自然是自主性和目的性的存在 24
1.1.2 自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存在 31
1.1.3 自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34
1.2 历史唯物主义中不应有的自然的“空场” 40
1.2.1 历史唯物主义缺乏生态感受性 40
1.2.2 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自然的“空场” 43
1.2.3 历史唯物主义自然支配理论的缺失 45
1.3 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构 49
1.3.1 把自然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地位 50
1.3.2 用“自然与文化”理论深化历史唯物主义 52
1.3.3 重返人类中心主义 56
简评:生态马克思主义重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和缺陷 59
第2章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 66
2.1 自然和资本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总矛盾 67
2.1.1 自然和资本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67
2.1.2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第二重”基本矛盾 71
2.1.3 生态马克思主义重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76
2.2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危机 77
2.2.1 生态危机是生产不足的危机 78
2.2.2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81
2.2.3 生态危机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新契机 84
2.3 自然生产条件是社会变革的新动力 91
2.3.1 生产条件是生产活动得以再生产的条件 91
2.3.2 具有生态属性的生产条件是一个政治问题 94
2.3.3 生态革命是探索通往社会主义的“第二条道路” 97
简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是否合理? 100
第3章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主体和力量的理论 106
3.1 生态革命的非传统力量 106
3.1.1 “新社会运动”及其在九十年代后的新发展 107
3.1.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运动”理论 110
3.2 生态革命的阶级力量 117
3.2.1 工人劳动阶级是生态革命主体力量 118
3.2.2 生态革命的阶级斗争策略 121
3.3 生态革命的领导力量 128
3.3.1 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绿党的发展状况 128
3.3.2 生态马克思主义论绿党 132
简评: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革命主体和力量的论述是否恰当? 138
第4章 重构马克思的殖民理论:生态殖民主义 142
4.1 生态殖民主义的产生和表现 142
4.1.1 生态殖民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43
4.1.2 生态殖民主义在全球的表现 146
4.1.3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 149
4.2 生态殖民主义理论 153
4.2.1 生态殖民主义的根源 153
4.2.2 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的原因 155
4.2.3 “不平衡发展”是生态殖民主义的结果 158
4.3 解决生态殖民主义的途径 161
4.3.1 揭露掩盖生态殖民主义的假相 161
4.2.2 解决生态殖民主义的一般策略 164
4.2.3 全球行动,建立生态“第五国际” 165
简评:生态殖民主义理论能否替代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理论? 170
第5章 生态社会主义代替传统社会主义 174
5.1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 175
5.1.1 反对“稳态经济”和倡导经济的适度增长与规模发展 175
5.1.2 生产的合理性是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 177
5.1.3 生产共同体基础上的中央计划是经济运行的主要体制模式 180
5.2 生态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模式 186
5.2.1 生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现实背景分析 186
5.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价值设计 189
5.2.3 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职能的改革设想 191
5.3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197
5.3.1 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 197
5.3.2 传统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01
5.3.3 可持续的发展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204
简评:生态社会主义能否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210
结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问题 214
1.生态马克思主义从哪些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坚持和发展? 214
2.生态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理论局限? 218
3.启示:在新时期怎样创新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220
4.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国的社会实践有何现实意义? 225
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