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编 建置 61
第一章 境域 61
第一节 位置 61
第二节 境域 6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65
第一节 夏商至南北朝 65
第二节 隋唐五代 67
第三节 宋元明清 69
第四节 中华民国 71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7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78
第一节 明、清时区划 78
第二节 民国时区划 8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81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86
第一节 县城 86
第二节 乡、集镇概况 88
第二编 自然地理 10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03
第一节 地质 103
第二节 地貌 112
第二章 山脉、峡谷、石门 114
第一节 山脉 114
第二节 峡谷、石门 115
第三章 河流、湖泊、水帘洞 123
第一节 河流 123
第二节 湖泊 127
第三节 水帘洞 128
第四章 土壤、植被 130
第一节 土壤 130
第二节 植被 131
第五章 气候 134
第一节 气象观测机构 134
第二节 基本气候特征 135
第三节 温度 136
第四节 降水 141
第五节 日照、风、云 146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150
第六章 物产资源 157
第一节 植物 157
第二节 动物 166
第三节 矿产 168
第七章 灾害 175
第一节 火灾 175
第二节 自然灾害 178
第三节 其它灾异 183
第三编 经济 189
第一章 农业 189
第一节 农业机构 190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193
第三节 农业区划 197
第四节 农作物品种与产量 200
第五节 农技农艺 203
第六节 农业机械 212
第二章 畜牧 217
第一节 畜牧业机构 217
第二节 畜牧业体制的变革及发展 219
第三节 草场、饲草料 227
第四节 畜禽品种与改良 230
第五节 畜牧兽医和疫病防治 236
第六节 畜牧业区划 244
第七节 畜牧业基地建设 246
第三章 林业 248
第一节 林业机构 249
第二节 森林资源 257
第三节 林业生产 271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276
第五节 经济林建设 285
第四章 水利电力 290
第一节 水电机构 290
第二节 水资源 291
第三节 水利 294
第四节 电力 301
第五节 人畜饮水和病区改水工程 305
第六节 水土保持 308
第五章 工业 310
第一节 工业机构 310
第二节 工业发展概况 311
第三节 管理体制 312
第四节 工业门类及主要工厂 315
第六章 乡镇企业 32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21
第二节 管理与分配 324
第三节 重点企业 327
第七章 交通运输 330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 331
第二节 古道路 332
第三节 公路 334
第四节 桥梁、涵洞、隧道 339
第五节 交通管理 342
第六节 运输 346
第八章 邮电 349
第一节 邮电机构 349
第二节 邮政 350
第三节 电信 354
第九章 商业 358
第一节 商业机构 359
第二节 商业体制 361
第三节 商业各公司 367
第四节 商品的购进和销售 375
第五节 饮食服务 381
第十章 供销 385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二节 发展概况 386
第三节 外贸业务 392
第十一章 粮油 394
第一节 粮油机构 394
第二节 粮油征购 397
第三节 粮油供销 400
第四节 储存和调运 405
第五节 粮油加工 410
第十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13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414
第四节 合同商标管理 415
第五节 计量管理 416
第六节 物价管理 418
第十三章 财政、税务、审计 422
第一节 财政 422
第二节 税务 436
第三节 审计 445
第十四章 金融 44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47
第二节 银行 448
第三节 货币 455
第四节 储蓄 460
第五节 信贷 460
第六节 信用合作 462
第七节 保险 462
第十五章 城乡建设 4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5
第二节 城镇建设 466
第三节 乡村建设 470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472
第五节 环境保护 474
第四编 政治 479
第一章 政党群团 47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79
第二节 群众团体 494
第二章 政权、政协 50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502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构 514
第三节 政协 522
第三章 政法 527
第一节 公安 527
第二节 检察 537
第三节 审判 541
第四节 司法 548
第四章 民政 55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1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52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58
第四节 拥军优抚 559
第五节 复员、转业军人安置 563
第六节 草山及边界纠纷调解 565
第七节 婚姻登记 566
第五章 劳动人事 5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8
第二节 人事管理 568
第三节 劳动就业 578
第四节 劳动工资 581
第五编 军事 589
第一章 历代军事设置 589
第一节 历代军事设置 589
第二节 军事设施 593
第二章 重大战事及军事事件 595
第一节 历代战事 595
第二节 剿匪 599
第三章 红军长征在迭部 601
第一节 红军北上经迭部 601
第二节 俄界会议 606
第三节 腊子口战役 608
第四章 人民武装 611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611
第二节 民兵建设 611
第三节 县中队 613
第四节 拥军爱民活动 614
第五章 兵役 61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65
第二节 复退军人待遇 616
第六编 文化 621
第一章 教育 621
第一节 教育机构 622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23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25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33
第五节 成人教育 642
第六节 教师队伍 645
第七节 教育经费、学校建设 652
第二章 科学技术 656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5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5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69
第四节 科普活动 662
第三章 文化艺术 665
第一节 文化机构 665
第二节 民间文艺 669
第三节 群众文艺 675
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 677
第四章 文物名胜 701
第一节 古文化遗存 701
第二节 古城遗址 705
第三节 革命胜迹 710
第四节 旅游景点 712
第五章 医药卫生 720
第一节 卫生医疗 720
第二节 防疫保健 729
第三节 医药 736
第六章 体育 740
第一节 体育机构与设施 74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43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45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 746
第五节 竞赛成绩 749
第七编 社会 759
第一章 人口 759
第一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 75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65
第三节 计划生育 780
第二章 民俗 790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90
第二节 民居 797
第三节 其他传统风俗 799
第四节 传统节日 806
第五节 禁忌 808
第六节 革除恶习陋习 810
第三章 方言 812
第一节 藏语方言 812
第二节 汉语方言 819
第四章 民族 821
第一节 藏族 821
第二节 汉族 825
第三节 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826
第五章 宗教 828
第一节 藏传佛教 828
第二节 其他宗教 848
第三节 宗教管理 849
第八编 人物 855
第一章 人物传记 855
第一节 古代军政人物 855
第二节 古代名僧 860
第三节 现代英烈、名人 862
第二章 革命烈士 866
第三章 人物表 873
第一节 流落红军 873
第二节 英雄模范、先进人物 874
第三节 党政军界人物(本籍) 879
第四节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884
附录 893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副委员长视察迭部盛况记略 893
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产生的重要电报、文献辑录 896
甘肃省人民政府为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909
《迭部县志》编纂始末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