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篇 经济的绿色增长第一章 绿色增长: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25
第二章 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 36
第三章 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 54
第四章 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 73
第五章 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 90
第二篇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第六章 绿色发展中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117
第七章 绿色发展与资源支撑 129
第八章 绿色发展与环境承载 144
第九章 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 165
第十章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 181
第三篇 政府的绿色行动第十一章 中国绿色发展中的政府行动 205
第十二章 政府的绿色投资 220
第十三章 绿色发展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 239
第十四章 绿色发展中的环境治理 254
第十五章 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 270
第四篇 绿色发展专题研究专题一 环境统计发展与改革探索 295
专题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299
专题三 中国食品安全困局及出路 304
专题四 推动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核电发展 309
专题五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314
专题六 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 320
专题七 “十二五”时期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325
专题八 民间组织与绿色发展 330
专题九 道家思想与绿色发展 334
专题十 绿色发展的人本意义 340
专题十一 中国环境问题面临的国际挑战 345
第五篇 反馈与交流对《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的调研报告 351
附录附录一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编制思路、结构、指标选择及测算方法 361
附录二 2011省区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368
附录三 2011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379
各章主要执笔人后记专栏专栏2-1 四川雅安: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青山变成林农“绿色银行” 38
专栏2-2 陕西杨凌:农业科技成就中国“绿色硅谷” 40
专栏2-3 河南新野:粮食主产区的绿色农产品 42
专栏2-4 新疆策勒县沙产业:荒漠的绿色产业 49
专栏3-1 江西樟树市新型工业主导“绿色增长” 65
专栏3-2 安徽怀宁节能减排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66
专栏3-3 河北保定:国家高新区建成国内一流新能源产业园区 68
专栏3-4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9
专栏4-1 重庆:从“棕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76
专栏4-2 日照:蓝色经济,绿色追求 82
专栏4-3 蓝色火焰,绿色经济——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河乡生态家园建设纪实 87
专栏7-1 中国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在敦煌发光 132
专栏7-2 云南省普洱市古茶树生态产业区 135
专栏7-3 山西省右玉县开展生态建设,打造塞上绿洲的成功实践 139
专栏8-1 湖北省恩施市——多管齐下齐心协力 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150
专栏8-2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收获物质财富与环境财富的和谐硕果 159
专栏8-3 湖南省汨罗市——壮大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产业 161
专栏9-1 贵州荔波——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168
专栏9-2 拉萨之肺——拉鲁湿地 169
专栏9-3 赤峰市敖汉旗打造绿色增长极实现可持续发展 175
专栏12-1 吉林通榆:科学推动绿色发展 221
专栏12-2 “东海绿洲”福建省东山县 223
专栏12-3 广西桂林:科学保护漓江,实现绿色发展 229
专栏12-4 上海城市绿地建设:都市生态风景线 233
专栏13-1 建设节水型社会,大连市节约用水取得重大突破 247
专栏13-2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大力提高能源清洁综合利用 249
专栏13-3 深圳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荣获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251
专栏14-1 北京延庆县 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255
专栏14-2 江苏张家港 编制国内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56
专栏14-3 宁夏石嘴山市 从全国污染城市到治污典型城市的蜕变之路 257
专栏14-4 海口 综合整治营造优质水环境 259
表目表0-1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8
表0-2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0
表0-3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一、二级指标及权重 11
表0-4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 12
表0-5 2009年中国34个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 16
表1-1 中国与世界能源储采比 26
表2-1 “十一五”中国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37
表2-2 “十一五”中国各区域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43
表2-3 “十一五”中国各区域土地产出率 44
表2-4 “十一五”中国各区域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45
表2-5 “十一五”中国各区域化肥、农药消耗强度 46
表2-6 “十二五”中国农业绿色增长的机遇 47
表2-7 “十二五”林业绿色发展的机遇 49
表2-8 “十二五”畜牧业绿色增长的机遇 50
表3-1 “十一五”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 55
表3-2 中国高耗能产品能耗的国际对比 56
表3-3 各区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57
表3-4 各区域高载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58
表3-5 各区域第二产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情况 58
表3-6 各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9
表3-7 各区域工业水耗及重复利用率情况 60
表3-8 各区域工业废气治理情况 61
表3-9 各区域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情况 61
表3-10 各城市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 62
表3-11 主要城市第二产业资源利用情况 63
表3-12 主要城市第二产业污染物治理情况 63
表4-1 “十一五”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74
表4-2 “十一五”中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构成表 74
表4-3 “十一五”中国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表 75
表4-4 “十一五”中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情况 75
表4-5 “十一五”中国三次产业劳动力生产率 75
表4-6 “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的国际比较 77
表4-7 “十一五”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情况 78
表4-8 2009年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表 79
表4-9 2009年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情况表 80
表4-10 “十一五”中国各地区人均公路交通氮氧化物排放量表 81
表4-11 “十一五”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表 81
表4-12 2009年中国重点城市增加值比重情况表 83
表4-13 2009年中国重点城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表 84
表4-14 2009年中国重点城市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表 85
表5-1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及排名 91
表5-2 省际绿色发展指数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差异比较 95
表5-3 2009年中国34个城市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及排名 96
表5-4 经济增长绿化度城市排名与所在省排名差异比较 98
表5-5 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差异比较 99
表5-6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差异比较 100
表5-7 省际绿色增长效率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1
表5-8 省际第一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3
表5-9 省际第二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4
表5-10 天津市第二产业指标与30个省份平均水平比较 105
表5-11 省际第三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6
表5-12 城市绿色增长效率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7
表5-13 城市第一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09
表5-14 城市第二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10
表5-15 城市第三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11
表6-1 2000—2009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及其制品的净进口量 120
表6-2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量的分解(1985—2007年) 123
表6-3 1991—2007年中国工业“三废”排放增长量的分解 127
表7-1 中国石油的生产总量及进出口情况 129
表7-2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情况 130
表7-3 中国煤炭生产情况 130
表7-4 煤炭进出口情况 131
表7-5 2005—2009年中国风电发展规模 132
表7-6 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 133
表7-7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 134
表7-8 中国水资源供给和利用情况 134
表7-9 中国各省份原煤平衡表(2009年) 137
表7-10 中国历年耕地面积 142
表8-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145
表8-2 “十一五”期间主要环保指标 147
表8-3 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48
表8-4 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49
表8-5 2000—2009年中国主要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时间弹性 152
表8-6 分地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 153
表8-7 分地区废水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 154
表8-8 2006—2009年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时间弹性(PETE) 156
表8-9 2006—2009年全国主要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时间弹性(PETE) 157
表8-10 2006—2009年全国固体废物排放量—经济时间弹性(PETE) 158
表8-11 “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60
表8-12 2011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目标 161
表9-1 中国大型湖泊生态系统水质状况(2009年) 171
表10-1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及排名 181
表10-2 省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差异表 185
表10-3 省际绿色发展指数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差异比较 186
表10-4 2009年中国34个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及排名 187
表10-5 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排名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差异表 191
表10-6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差异比较 192
表10-7 省际资源丰裕与生态保护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93
表10-8 省际资源丰裕与生态保护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193
表10-9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95
表10-10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196
表10-11 城市资源丰裕与生态保护指数值及排名 198
表10-12 兰州与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平均水平的差异 199
表10-13 城市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199
表10-14 城市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00
表11-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8
表11-2 2005—2009年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 210
表11-3 2005—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11
表11-4 2005—2009年中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各项指标 211
表11-5 2005—2009年中国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情况 212
表11-6 2005—2009年中国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情况 212
表11-7 2005—2009年中国农村改厕情况 212
表11-8 2005—2009年中国农村能源利用情况 213
表11-9 2000—2009年中国相关环保技术指标 213
表11-10 2000—2009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行业分布 215
表11-11 2001—2009年中国环保“三同时”项目投资增长情况 216
表11-12 “十二五”规划纲要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217
表12-1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的绿色投资 222
表12-2 2009年中国东部地区绿色投资 226
表12-3 2009年中国中部地区绿色投资 227
表12-4 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绿色投资 228
表12-5 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绿色投资 230
表12-6 2009年中国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政府绿色投资差异比较 231
表12-7 2009年中国四个直辖市的绿色投资 232
表12-8 2009年中国典型省会城市的绿色投资 234
表12-9 2009年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绿色投资 235
表12-10 “十二五”中国政府绿色投资的目标 236
表13-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239
表13-2 城市供水节水情况表 240
表13-3 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情况表 241
表13-4 城市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表 241
表13-5 城市公共交通情况表 242
表13-6 城市环卫设施情况表 243
表13-7 分地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243
表13-8 分地区城市供水节水情况表 244
表13-9 分地区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情况表 244
表13-10 分地区城市燃气供应情况表 245
表13-11 分地区城市环境卫生情况表 245
表13-12 中国“十一五”期间颁布的部分城市绿色管理制度 247
表14-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水处理能力 258
表14-2 2009年中国东部地区环境治理 261
表14-3 2009年中国中部地区环境治理 262
表14-4 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治理 263
表14-5 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环境治理 264
表14-6 2009年中国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环境治理差异比较 264
表14-7 2009年中国四个直辖市的环境治理 265
表14-8 2009年中国典型省会城市的环境治理 266
表14-9 2009年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的环境治理 266
表15-1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政府政策支持度指数及排名 271
表15-2 省际绿色发展指数与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差异比较 275
表15-3 2009年中国34个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指数及排名 276
表15-4 城市绿色发展指数与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差异比较 279
表15-5 政府政策支持度城市排名与所在省排名差异比较 280
表15-6 省际绿色投资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81
表15-7 2009年中国省际绿色投资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81
表15-8 省际基础设施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83
表15-9 2009年中国省际基础设施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83
表15-10 省际环境治理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85
表15-11 2009年中国省际环境治理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85
表15-12 城市绿色投资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87
表15-13 2009年中国城市绿色投资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87
表15-14 城市基础设施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88
表15-15 2009年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89
表15-16 城市环境治理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290
表15-17 2009年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290
表附录1-1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一、二级指标及权重 363
表附录1-2 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364
图目图0-1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比较图 14
图0-2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地区分布图 15
图0-3 2009年中国34个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比较图 18
图1-1 我国能源消费量 26
图1-2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天然气、煤炭储产比 26
图1-3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能耗强度与碳强度 27
图1-4 主要国家单位GDP能源供应量 28
图5-1 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省际比较 92
图5-2 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地区分布 93
图5-3 中国四大区域经济增长绿化度对照图 94
图5-4 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城市比较 97
图5-5 中国四大区域城市经济增长绿化度对照图 100
图5-6 省际绿色增长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1
图5-7 省际第一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3
图5-8 省际第二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5
图5-9 省际第三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6
图5-10 城市绿色增长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8
图5-11 城市第一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09
图5-12 城市第二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10
图5-13 城市第三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 112
图6-1 2003年和2007年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119
图6-2 1997年、2002年、2007年中国自然资源感应度系数 121
图6-3 2007年中国资源稀缺性和渗透性散点图 121
图8-1 1999—2009年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 146
图8-2 1999—2009年中国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146
图8-3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47
图8-4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48
图8-5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150
图8-6 2000—2009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经济时间弹性波动特征 152
图9-1 中国各流域分区河流水质状况 170
图9-2 中国各地区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72
图9-3 中国各地区森林覆盖率 173
图9-4 中国各地区两次森林资源清查之间的面积净增量 173
图9-5 中国各地区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2008年) 174
图9-6 “十一五”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面积 175
图10-1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省际比较 183
图10-2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地区分布 184
图10-3 中国四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对照图 185
图10-4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城市比较 189
图10-5 中国四大区域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对照图 190
图10-6 省际资源丰裕与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对比 194
图10-7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对比 196
图10-8 城市资源丰裕与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对比 198
图10 9 城市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对比 201
图11-1 2005—2009年突发环境事件次数 210
图15-1 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省际比较 272
图15-2 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地区分布 273
图15-3 中国四大区域政府政策支持度对照图 274
图15-4 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城市比较 277
图15-5 中国四大区域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对照图 278
图15-6 省际政府政策支持度与绿色投资指标对比 282
图15-7 省际政府政策支持度与基础设施指标对比 284
图15-8 省际政府政策支持度与环境治理指标对比 286
图15-9 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与绿色投资指标对比 288
图15-10 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与基础设施指标对比 289
图15-11 城市政府政策支持度与环境治理指数对比 291
图附录1-1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一级框架 362
图附录1-2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二级框架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