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琦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2250739
  • 页数:1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紧围绕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这一核心主题,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发展作为逻辑起点,深入分析了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安全。

绪论 1

第一章 意识形态概述 8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 8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特点、结构与功能 11

一、意识形态的特点 11

二、意识形态的结构 15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1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含义 21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2

第二章 国家与国家安全观 25

第一节 国家与国家安全 25

一、国家 25

二、国家安全 28

第二节 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30

一、古代国家安全观念 31

二、传统国家安全观念 35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安全观的演变 36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安全观 37

一、21世纪与全球化发展 38

二、全球化对传统国家安全观念的挑战 39

三、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建设 40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军事安全 42

第一节 关于意识形态与国家军事安全关系的一般性分析 42

一、关于影响国家军事安全因素的一般性分析 42

二、意识形态与国家军事安全 46

三、意识形态影响国家军事安全的途径与方式 49

第二节 从中国历届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安全观看意识形态与军事安全之间的关系 53

一、毛泽东时代:军事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53

二、邓小平时代:“和平演变”对军事安全的挑战 57

三、江泽民时代:“冷战”结束后军事安全面临新挑战 61

四、胡锦涛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军事安全观 63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政治安全 66

第一节 意识形态安全在政治安全体系中的地位 66

一、政治安全的含义 66

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67

三、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 68

第二节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政治制度安全的影响 71

一、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历史扫描 71

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挑战我国政治制度安全的主要领域 74

三、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我国政治制度安全的主要特点 75

第三节 政治信仰与政治安全 77

一、政治信仰的建立与产生 77

二、政治信仰危机对政治安全的影响 78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 82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概述 82

一、经济安全的提出 82

二、经济安全的内涵 85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制度安全 86

一、意识形态的确立与所有制形式的选择 87

二、意识形态与经济体制模式选择 90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运行安全 92

一、意识形态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整 92

二、意识形态与市场秩序和诚信建设 97

三、意识形态与产业安全 99

第六章 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 109

第一节 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 109

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109

二、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层次的国家安全 110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 111

一、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 111

二、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 115

第三节 文化安全的严峻形势 115

第四节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确保文化安全 119

第七章 意识形态与信息安全 123

第一节 信息安全的历史考察 123

一、信息与信息安全 123

二、非传统信息安全 126

第二节 信息安全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131

一、信息化发展与意识形态 132

二、信息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发展提供契机 133

三、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信息安全挑战 135

第三节 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40

一、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意义 140

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142

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48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 150

第一节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新理念 150

一、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 150

二、树立“信息边疆”意识,建构多层次意识形态平台 152

第二节 坚持“和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安全发展战略 153

一、“和而不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正确定位 153

二、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155

第三节 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防御:包容多样与扩大认同 157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157

二、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160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 163

参考文献 167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