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课题定位 1
二、课题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梳理及论证 5
三、视野与方法 14
四、田野点的选择 23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31
六、社会转型时期贵州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前瞻 32
第一章 贵州建省对民族分布格局的重组 37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民族地理分布以及“夷汉”关系 37
一、贵州境内各民族的概况 37
二、明代以前贵州民族的地理分布 41
三、明代以前汉人入黔及其“夷化” 44
第二节 建省目的及其屯堡的设立 49
一、建省政治、军事目的的“外在性” 49
二、设立卫所的战略举措 57
三、屯堡设立对贵州的影响 64
第三节 以“通道”建构为中轴线的民族地理分布格局之形成 72
一、建省前民族分布格局的主要特点 72
二、建省以“通道”为标识,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迁 76
三、建省后至清末民族人口结构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定格 83
四、民族地理分布格局的结构性差距 90
图1:贵州省地貌区划图 94
图2:明代贵州卫所分布示意图 95
图3:明代安顺屯堡分布示意图 96
图4:明代贵州东西驿道卫所分布图 97
图5:黄平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98
图6:黎平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99
图7:贞丰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100
图8:册亨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101
图9: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102
第二章 改土归流与民族关系格局的重建 103
第一节 明代以前贵州的土司状况 103
一、元代的土司制度 104
二、土司制度与羁縻制度的区别 106
三、元代贵州土司的分布 109
第二节 对贵州民族地区逐步推行的改土归流 113
一、明代的改土归流 113
二、清代的改土归流 120
三、明清以来中央对贵州改土归流地方的经营 127
第三节 明清时期贵州改土归流的比较 132
一、明清两代改土归流的特点 132
二、几个田野点的对比 137
三、改土归流以后贵州各族文化及教育的交融 150
四、关于改土归流问题的思考 155
图10:元明清贵州长官司分布图 167
第三章 民族经济结构变迁及特点 168
第一节 外源型开发及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形成 169
一、“外源型开发”的社会历史基础 169
二、明清时期贵州民族经济关系的主体建构 172
第二节 民族—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182
一、贵州城镇的出现及特征 183
二、集(场)镇与民族 187
三、几点相关讨论 200
第三节 平面垦殖及影响 203
一、贵州喀斯特环境对农耕经济的约束 203
二、平面垦殖技术路线在贵州的展开 207
三、平面垦殖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 213
第四节 非耕地开发及矿产资源利用的民族视野分析 218
一、“斯密型动力”经济扩展的限制 218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当地民族社会生活的背离 221
图11:明清时期贵州主要集镇分布图 229
图12:贵州省集镇分布密度示意图 230
图13:安顺屯堡区市场分布图 231
图14:德江县及周边地区集镇分布示意图(局部) 232
图15:黔东南地区集镇分布示意图(局部) 233
第四章 “民族—喀斯特区域类型”的凸显 234
第一节 “彝族——黔西北”:经济社会的异质性变迁 236
一、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 236
二、明清时期的变迁 241
三、思考与讨论 249
第二节 “布依族——黔西南”:经济社会的内部裂变 253
一、自然与历史背景 253
二、具体的差异比较 255
三、思考与讨论 266
第三节 “土家族——黔东北”:面向长江流域的变迁 267
一、明代之前的自然历史背景 267
二、明清时期的变迁 271
三、思考与讨论 275
第四节 “苗侗民族——黔东南”:走向近现代化的多种探索 279
一、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兴起概况 280
二、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体系形成的条件与机制考察 285
三、清末至民国清水江林业开发体系的制度变迁及现代性反思 292
四、启示 300
第五章 战争:错位的代价 302
第一节 明清时期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02
一、明代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03
二、清代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307
第二节 明清时期阶级矛盾的深化 311
一、明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 311
二、清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 315
三、小结 320
第三节 利益错位 322
一、封建统治阶级依仗国家之权侵占土地 323
二、封建统治阶级假借国家之名进行贪污 329
三、封建租佃制经济的发展 332
图16:明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首发地分布图 337
图17:清代贵州各族人民反抗斗争首发地分布图 338
第六章 “现代国家”形成的历史回应 3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贵州民族社会的发展状况 340
一、民国时期贵州民族社会的经济状况 340
二、民主革命思想在贵州的播布 345
三、小结 348
第二节 从阶级意识到现代国家的洗礼 351
一、红军长征在贵州 351
二、抗战大后方地位与现代国家有机组成部分 362
三、结论 374
图18:红军长征在黔路线图 376
第七章 新纪元:民族关系的构建 377
第一节 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378
一、概述 378
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探索民族工作之路 380
三、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改善民族关系 387
四、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巩固业已形成的民族关系 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族工作 403
一、概述 403
二、由正确走向错误 405
三、认识的偏差与工作失误 409
四、调整与理顺 411
第八章 重建到和谐 423
第一节 断裂与重建 423
一、民族关系失衡与破坏 423
二、民族关系的重建 426
三、民族关系在改革中发展 428
第二节 交融与互动 433
一、斗里乡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经济文化背景 433
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434
三、思考与讨论 441
第三节 发展与走向 443
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概述 444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贵州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 445
三、当前贵州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447
四、21世纪贵州民族关系发展的基点与保障 448
参考文献 451
史志类文献 451
研究专著 456
研究论文 459
后记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