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进展 1
二、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的内容和课程要求 2
第一章 植物营养的培养研究方法 5
第一节 培养研究的特点、种类及发展概况 5
一、盆钵培养研究方法 5
二、植物短期培养研究方法 6
三、控制培养条件的其他生物研究方法 6
第二节 土壤培养研究方法 7
一、土培试验的任务 7
二、土培试验的技术 7
第三节 溶液培养研究方法 12
一、溶液培养研究的特点与任务 12
二、配制营养液的原则与依据 12
三、常用营养液的种类 14
四、营养液的配制 20
五、溶液培养的准备、播种与管理 22
第四节 砂砾培养研究方法 24
一、砂砾培养的特点与任务 24
二、砂砾培养的准备工作 24
三、装盆和播种 26
四、试验期间的管理 27
第五节 控制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研究方法 28
一、隔离培养试验 28
二、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 32
三、灭菌培养试验 33
四、渗滤水研究方法 35
五、幼苗法 36
第六节 植物营养培养室的建立 39
一、植物营养培养室的结构材料 39
二、植物营养培养室的组成、设计要求与类型 39
三、植物营养培养室的使用与管理 41
思考题 42
参考文献 42
第二章 植物营养的田间研究方法 44
第一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方法的概述 44
一、田间研究方法的特点 44
二、田间研究方法的类型 44
三、田间研究方法的进展 46
第二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方案设计 48
一、一些基本概念 48
二、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48
三、试验方案的设计 50
四、试验方案的评价 59
第三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方法设计 61
一、试验方法设计的原则 61
二、试验方法设计的内容 62
三、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设计 65
四、试验方法设计的选择和应用 69
第四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实施 70
一、试验地的选择和准备 70
二、试验的布置 71
三、田间管理与观察 73
四、收获和考种 74
五、分析样本的采取 75
第五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76
一、析因试验资料的整理 76
二、回归分析试验资料的整理 77
三、多点分散试验资料的整理 78
四、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资料的整理 78
五、试验数据缺区估计和异常数据的判别 80
第六节 “3414”试验方案的特点和数据处理 83
一、“3414”设计的特点 84
二、“3414”设计的数据分析 85
第七节 植物营养田间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 89
一、大田示范试验的意义和特点 89
二、大田示范试验技术 89
三、数据分析 90
四、成果推广 93
思考题 93
参考文献 94
第三章 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统计方法 95
第一节 误差 95
一、总体与样本 95
二、真值与平均值 95
三、误差的概念、种类及产生原因 96
四、集中性与变异性的度量 96
五、随机误差的分布 101
六、置信限与置信概率 106
第二节 统计假设检验 107
一、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107
二、t检验 110
三、百分数的假设检验 116
四、卡方(X2)检验 119
第三节 方差分析 125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25
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141
三、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 157
四、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159
五、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164
第四节 回归分析 167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 167
二、线性回归 168
三、非线性回归 187
第五节 相关分析 206
一、直线相关 206
二、多元相关与偏相关 209
三、通径系数与通径分析 212
第六节 协方差分析 217
一、协方差分析的意义 217
二、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7
思考题 227
参考文献 228
第四章 植物营养的施肥模型研究方法 230
第一节 施肥模型的概述 230
一、植物营养施肥模型研究进展 230
二、建立施肥模型的原则与一般程序 231
三、应用统计学理论建模的方法与步骤 232
第二节 施肥模型的建立 234
一、线性模型 234
二、非线性模型 243
第三节 施肥模型的回归设计 256
一、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256
二、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272
第四节 正交趋势模型 281
一、正交趋势模型的原理 281
二、正交趋势模型的应用 286
第五节 区域施肥模型研究方法 291
一、聚类研究 291
二、模糊评判 299
第六节 施肥模型的田间校验 302
一、田间校验的试验方案 303
二、校验系数A的计算 303
三、田间校验实例 303
思考题 304
参考文献 304
第五章 植物营养的机理模型研究方法 306
第一节 植物营养机理模型概述 306
一、机理模型的种类 306
二、植物营养机理模型的基本原理 307
第二节 植物养分吸收模型 316
一、没有竞争的简化根系吸收模型 316
二、有竞争的单根根系吸收模型 316
三、有竞争的简化根系吸收模型 319
第三节 养分吸收动力学模型 322
一、Michaelis-Menten方程 322
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动力学模型 324
第四节 田间土壤溶质运输和作物生长模型 343
一、大田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 344
二、单一栽培作物模型(模拟单种作物模型) 345
三、种植后氮素运输与硝酸盐残留模型 351
四、混作植被的养分吸收模型 352
思考题 357
参考文献 357
第六章 植物营养的根和根际研究方法 362
第一节 根系的研究方法 362
一、根系参数与根系生长的影响因素 362
二、根系研究概况 367
三、几种常用的根系研究方法 368
第二节 根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383
一、根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383
二、根分泌物的研究概况 384
三、根分泌物的收集和提取 386
四、根分泌物的分离与测定 388
五、几种典型的根分泌物研究方法 389
第三节 根际的研究方法 398
一、根际的定义 398
二、根际环境的研究概况 399
三、根际的研究方法 402
第四节 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方法 423
一、菌根真菌及其作用 423
二、丛枝菌根真菌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424
思考题 431
参考文献 432
附录 438
附录1 一些常用的曲线方程及其图形 438
附录2 一些常用的数据表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