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 1927
第四册目录 1927
第十五编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续) 1927
第四章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成本的优化 1927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成本的概述 1927
一、资产负债成本含义 1927
(一)资产负债成本的定义 1927
(二)资产负债成本管理的着力点 1928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银行成本的影响 1929
(一)资产负债结构对银行成本的影响 1929
(二)资产负债规模变动对银行成本的影响 1930
(三)资产负债利息变动对银行成本的影响 1930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是影响银行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1931
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变动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1931
(一)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1931
(二)调整资产负债利率 1932
(三)调整资产负债规模 1932
(四)调整资产负债种类结构 1932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成本的优化 1932
一、本量利管理 1932
(一)保本点下的本量利分析基本概念 1932
(二)量本利分析模型 1933
(三)量本利具体管理方式 1935
二、成本对称管理 1935
(一)成本对称管理概念 1935
(二)成本对称管理的具体管理方式 1935
三、成本缺口管理 1936
(一)缺口及其对成本的影响 1936
(二)成本缺口管理的具体管理方式 1937
四、银行成本优化决策的作用 1938
【专家论坛】 1939
关于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思考 1939
【本土探索】 1943
实行标准化成本管理 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1943
第十六编 现代商业银行计算机、人事、安保、会计和审计等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 1949
第一章 现代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 1949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及其内部控制 1949
一、银行计算机系统 1949
(一)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建立及意义 1949
(二)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控制 1950
二、内控制度 1953
(一)微机处理业务管理制度 1953
(二)微机使用管理制度 1954
(三)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管理制度 1954
(四)电脑储蓄网点管理制度 1954
(五)电脑设备管理制度 1955
(六)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1955
(七)主机房管理制度 1956
(八)密码管理制度 1956
(九)业务资料管理制度 1956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的业务准则及操作程序 1957
一、计算机系统的业务准则 1957
(一)对会计电算化会计主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957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岗位设置要求 1957
(三)计算机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1957
(四)计算机保密制度 1957
(五)数据输入的处理规定 1958
(六)会计核算软件替换规定 1958
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程序 1959
(一)会计核算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综合处理程序 1959
(二)电脑开关机操作程序 1959
(三)电子联行Pc前端系统操作程序 1960
【专家论坛】 1961
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1961
金融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964
【银行家说】 1966
关于建立建全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内控机制的思考 1966
【本土探索】 1969
微机记账员截留企业资金59万元 1969
一分钱事件敲警钟,一员工“玩”电脑丢“饭碗” 1970
利用微机篡改数字贪污储户存款 1971
银行计算机风险案件的防范 1972
基层央行如何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 1974
第二章 现代商业银行人事劳资制度的内部控制 1977
第一节 现代商业银行人事管理制度 1977
一、银行人事管理的目标 1977
(一)提高经济效益 1977
(二)提高工作效率 1977
(三)提高服务质量 1977
(四)提高职工素质 1978
二、银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1978
(一)优化职工结构 1978
(二)银行金融人才的选拔 1978
(三)选配领导班子,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1980
三、银行人事管理的方法 1980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80
(二)制定人事管理规范 1981
(三)对银行员工进行严格考核 1981
四、银行人事管理的作用 1981
(一)科学的人事管理有利于人员的合理配备,提高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 1981
(二)科学的人事管理有利于调动广大银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质量 1981
(三)科学的人事管理有利于加强银行员工的分工协作,实行经济责任制 1982
(四)科学的人事管理有利于银行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1982
五、我国商业银行人事控制的问题 1982
(一)岗位轮换制度没有得到普遍推行 1982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1983
(三)岗位培训制度不健全 1983
六、人事管理制度 1983
(一)人事管理责任制度 1983
(二)干部的聘任、聘用管理 1984
(三)干部管理制度 1985
(四)行员管理 1988
第二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 1992
一、专业技术干部的概念 1992
二、银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的原则 1992
(一)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原则 1992
(二)鼓励竞争的原则 1992
三、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 1993
(一)专业技术岗位职称设置审批 1993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计划的报批 1993
(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 1994
(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 1994
(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 1994
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1994
(一)专业技术职务的概念 1994
(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基本程序 1995
(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构 1995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 1996
一、银行劳动工资制度原则 1996
(一)按劳分配原则 1996
(二)工资与物价挂钩原则 1997
(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1997
(四)统筹兼顾原则 1997
(五)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 1997
二、金融机构分配制度原则 1997
三、劳动工资管理制度 1998
(一)奖励晋级 1998
(二)工资调整 1998
【专家论坛】 1999
信用社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之我见 1999
【银行家说】 2001
建一流队伍 办一流银行 2001
不拘一格留人才 2003
加快金融保险的人才重塑 2004
【国际典范】 2006
香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2006
第三章 现代商业银行安全保卫系统 2009
第一节 安全保卫系统 2009
一、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则 2009
二、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任务 2009
三、银行安全保卫的组织体系建设 2009
(一)明确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责任 2009
(二)设置独立的安全保卫部门 2010
(三)购置足够的安全保卫器材 2010
(四)加强安全保卫人员及警力的配备 2010
四、银行安全保卫的制度建设 2010
(一)库房安全保卫制度 2010
(二)营业网点柜台的安全保卫制度 2010
(三)运钞的操作规定 2011
(四)要害部门管理的规定 2011
五、银行安全保卫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2011
(一)进行全员培训,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 2011
(二)对员工进行模拟训练 2011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2011
(四)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员工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 2012
第二节 岗位职责 2012
一、安全保卫风险 2012
(一)营业室防守风险 2012
(二)金库防守的风险 2013
(三)枪支管理与使用的风险 2015
(四)消防安全的风险 2016
(五)押钞的风险 2017
二、岗位职责 2019
(一)安全保卫分管领导责任 2019
(二)业务部门领导安全职责 2019
(三)保卫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 2019
(四)保卫人员职责 2019
(五)守库员岗位职责 2020
(六)运钞司机岗位责任 2020
(七)押运员岗位职责 2020
(八)值班人员职责 2021
(九)义务消防员岗位职责 2021
(十)经济民警岗位职责 2021
(十一)职能部门安全保卫综合治理责任人主要职责 2022
(十二)安全保卫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主要责任 2022
第三节 安全保卫内控制度 2023
一、安全保卫内控制度 2023
(一)金库管理制度 2023
(二)金库守护制度 2024
(三)库房检查制度 2024
(四)守库应急措施 2025
(五)金库出入登记制度 2026
(六)运钞车辆管理规范 2026
(七)押运制度 2026
(八)押运应急措施 2026
(九)密押保密保卫制度 2027
(十)文件资料保密保卫制度 2027
(十一)报警监控制度 2028
(十二)使用警铃的标准 2028
(十三)枪支、弹药管理制度 2028
(十四)武器保管、检查制度 2028
(十五)使用武器时机 2029
(十六)防盗、防抢制度 2029
(十七)营业部门安全防范制度 2029
(十八)安全防范设施管理制度 2029
二、商业银行(支行)安全保卫制度设计 2030
【专家论坛】 2033
做好基层央行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认识 2033
加强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 2035
【本土探索】 2037
金库被凿洞,库款失盗128万元 2037
“家贼”监守自盗杀人抢劫案 2038
出纳员携款潜逃案 2039
百万元库款被盗案 2040
一起涉枪死人案 2041
两起“激情”犯罪案 2041
第四章 会计出纳的内部控制 2043
第一节 会计出纳的内控制度 2043
一、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 2043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043
(二)会计帐务处理的内控制度 2045
(三)会计核算的控制 2051
二、现金出纳业务内部控制 2052
(一)出纳的职业道德 2052
(二)现金出纳管理制度 2055
(三)库存管理制度 2058
第二节 结算清算管理制度 2059
一、结算的风险 2059
二、银行账户结算与清算管理制度 2060
(一)账户管理制度 2060
(二)银行结算管理制度 2062
(三)资金清算管理制度 2063
(四)印押证管理制度 2070
第三节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2071
一、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 2071
二、会计档案的调阅 2072
三、会计档案的销毁 2072
四、会计账表库房管理制度 2072
【专家论坛】 2073
强化中央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刍议 2073
强化会计内控防范会计风险 2076
【银行家说】 2077
增强内部控制与防范中央银行会计风险 2077
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2080
【本土探索】 2083
某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则设计 2083
一起特大贪污案 2093
大小写金额格式不规范,酿成祸端 2094
两起印鉴审核不严,银行资金被诈骗 2094
盗窃巨额联行资金做生意 2095
第五章 审计与内部稽核 2097
第一节 审计与内部稽核的内容 2097
一、银行审计和内部稽核的目标、原则 2097
(一)银行审计稽核的目标 2097
(二)银行审计稽核的原则 2097
二、银行审计与内部稽核的内容 2098
(一)会计业务的稽核检查 2098
(二)信贷计划与信贷业务的稽核检查 2099
(三)存款业务稽核审计 2101
(四)结算业务的稽核检查 2101
(五)储蓄业务的稽核 2102
第二节 审计与内部稽核的程序 2103
一、准备阶段 2103
(一)确定稽核项目 2103
(二)制定稽核实施方案 2104
(三)收集基本情况材料 2104
二、实施阶段 2104
三、终结阶段 2105
(一)整理审计稽核资料 2106
(二)编写审计稽核报告书 2106
第三节 审计与内部稽核报告的撰写 2107
一、内控稽核报告的基本内容 2107
(一)审计报告的内容 2107
(二)审计报告的结构 2107
二、内控稽核报告的撰写 2107
(一)简式内部控制稽核报告 2108
(二)详式内部控制稽核报告 2108
【专家论坛】 2110
对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内审监督局限性的思考 2110
【银行家说】 2113
中央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2113
加强内审工作 切实搞好中心支行自身建设 2114
【本土探索】 2116
加强内审监督 防范金融风险 2116
对经理国库业务的内部稽核 2117
【国际典范】 2119
《银行稽核及监管当局与内外审的关系》 2119
第四部分 加入WTO后的金融监管模式与商业银行监管实务 2127
第十七编 现代金融业监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 2127
第一章 现代金融业监管概述 2127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概念 2127
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2128
(一)实施金融监管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2129
(二)实施金融监管是维护良好社会经济金融秩序的需要 2129
(三)实施金融监管是正确贯彻国家货币政策,认真执行金融法规制度的需要 2129
(四)实施金融监管是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促进作用的需要 2129
二、金融监管的对象和范围 2130
三、金融监管的目的 2131
(一)保护公众利益 2131
(二)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2131
(三)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2132
(四)保障金融业的公平竞争,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2132
四、金融监管与金融监察、金融调控、金融稽核的关系 2132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监察的关系 2132
(二)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的关系 2132
(三)金融监管与金融稽核的关系 2133
五、金融监管的原则 2133
(一)依法原则 2133
(二)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管原则 2133
(三)规范原则 2133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133
(五)社会原则 2134
(六)监管适度与适度竞争原则 2134
六、金融监管的传递机制 2134
七、金融监管的构成要素 2134
(一)金融监管主体 2134
(二)金融监管的客体 2134
(三)金融监管的手段 2135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 2135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2135
(一)市场准入监管 2135
(二)金融风险监管 2137
(三)金融业务监管 2139
(四)市场退出监管 2140
二、金融监管重心的演变过程 2141
(一)以直接管制为主的阶段 2141
(二)以控制资本充足率为主的阶段 2141
(三)对风险全面管理的阶段 2143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作用 2143
一、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2143
(一)建立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网 2143
(二)采取尽可能减少道德困境的措施 2143
(三)加强金融监管以限制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 2144
(四)强化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透明性 2144
(五)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以建立国际金融安全保障体系 2144
二、分清诱因,降低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 2144
【专家论坛】 2145
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 2145
【银行家说】 2146
对加强金融监管指导思想的思考 2146
我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思考 2149
【本土探索】 2153
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发展 2153
【国际典范】 2156
日本的金融监督厅及其对保险业的监管 2156
第二章 金融发展创新中的金融监管 2159
第一节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相互制衡 2159
一、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制约作用 2159
(一)金融监管规定了金融创新的基本范围 2159
(二)金融监管规定了金融创新速度的快慢 2159
(三)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稳定的动力环境 2160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合理冲撞 2160
第二节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相互促进 2161
一、金融监管诱发金融创新 2161
二、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调整 2161
(一)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创新 2161
(二)金融创新不断给金融监管提出新课题 2162
三、金融管制与金融创新的互动过程 2162
第三节 金融监管对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 2163
一、中央银行监管对防范金融风险起着主导作用 2164
(一)中央银行对金融监管的原则 2164
(二)WTO体制下中央银行对金融实行监管要抓好“三个转变” 2164
二、促进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 2165
三、加强社会监督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补充 2166
【专家论坛】 2166
对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思考 2166
试论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监管的创新问题 2168
【银行家说】 2171
试析新世纪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创新 2171
金融业边缘业务的创新与监管 2175
现代银行业监管理论浅析 2178
【本土探索】 2182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法律影响 2182
银行监管与内控若干问题的认识 2186
【国际典范】 2188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启示 2188
第三章 现代金融业监管的方法和手段 2191
第一节 现代金融业监管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2191
一、金融监管的手段 2191
(一)法律手段 2191
(二)行政手段 2191
(三)经济手段 2191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2192
(一)事先检查筛选法 2192
(二)银行定期报告分析法 2192
(三)现场检查法 2192
(四)自我监督管理法 2194
(五)非现场检查法 2194
(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法 2197
第二节 金融行业协会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2197
一、自律监管较政府监管的优势 2198
(一)自律组织比政府更熟悉金融业运作的具体情况 2198
(二)银行自律监管是政府监管的补充 2198
(三)自律组织在执法检查、纪律检控方面比政府监管更具灵活性和预防性 2198
二、金融行业协会的职能 2198
(一)行业保护 2198
(二)行业协调、合作与交流 2198
(三)行业监管 2199
三、金融行业协会的国际比较 2199
四、金融同业协会的局限性 2200
第三节 市场机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2201
一、市场约束与外部监管 2201
二、金融资信评估是实施市场约束的主要手段 2202
三、加快配套改革,为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创造条件 2202
【专家论坛】 2203
美国金融监管中的信息优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203
我国金融监管对策浅议 2206
【银行家说】 2209
论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 2209
【本土探索】 2212
我国部分地区银行同业自律组织现状及发展设想 2212
【国际典范】 2215
美国新骆驼银行评级制度与银行监管 2215
银行监管两难中美国政策选择的启示 2217
第十八编 WTO体制下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与监管模式 2222
第一章 新一轮银行监管体系改革的起点——银监会 2222
第一节 设立银监会的缘由 2222
一、银监会成立的背景 2222
二、成立银监会大势所趋 2223
第二节 银监会的职责、工作目的及机构设置 2224
一、银监会的主要职责 2225
二、银监会部门设置及主要业务部门职责 2225
三、银监会监管工作所遵循的工作经验 2225
四、银监会监管工作的目的 2225
五、银监会监管工作的标准 2226
六、分支机构设置 2226
第三节 设立银监会的意义、作用及影响 2226
一、设立银监会的意义 2226
(一)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应对中国金融体制格局的变化趋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226
(二)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2226
(三)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深化内部改革 2227
(四)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227
二、设立银监会的作用及影响 2227
(一)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新产品推出将加速 2227
(二)国有银行的改革问题首当其冲 2227
(三)行业监管的规范化发展将使行业竞争规则产生较大的改变 2227
(四)市场竞争主体和类型将有较大幅度和范围的增加 2227
(五)利率改革措施将显得更为谨慎,存款保险制度可能配套推出 2228
第四节 银监会的工作重点及重大举措 2228
一、目前银监会的工作重点 2228
(一)加强法规制度、信息统计等基础建设 2228
(二)加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 2229
(三)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 2229
(四)加强对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和外资银行的监管 2229
(五)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2229
(六)做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监管工作 2229
二、银监会强化监管措施 2229
三、银监会的重大举措 2230
(一)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2230
(二)规范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2230
(三)努力实现银客双赢 2231
四、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 2232
第二章 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与业务范围监管 2233
第一节 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 2233
一、市场准入监管的作用 2233
(一)保证注册银行具有较好的品质 2233
(二)防止垄断,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 2233
二、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 2234
(一)对商业银行注册登记的监管 2234
(二)我国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现状 2234
三、市场准入监管的国际经验 2234
第二节 我国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监管 2235
一、合规性监管 2235
二、存款业务的监管 2235
(一)监管的主要内容 2235
(二)监管的类型 2236
三、贷款业务的监管 2236
【专家论坛】 2236
我国金融超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 2236
【本土探索】 2241
监管来自危机 2241
【国际典范】 2244
香港金融监管的经验及其借鉴 2244
美国金融监管中的信息优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252
第三章 我国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方法和手段 2256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管 2256
一、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状况 2256
(一)《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的指导思想 2257
(二)《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2257
二、我国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的内容 2258
(一)安全性指标 2259
(二)流动性指标 2260
(三)效益性指标 2260
(四)总量管理指标 2261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体系 2261
(一)建立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2262
(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体系 2262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场监管 2264
一、我国目前的情况 2264
二、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强化现场检查力度 2264
【专家论坛】 2266
美联储现场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2266
【银行家说】 2272
新形势下加强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2272
【国际典范】 2275
美国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及其启示 2275
第四章 我国对有问题银行的退出和危机处理 2279
第一节 有问题商业银行的监管和救助 2280
一、有问题银行产生的原因分析 2280
(一)银行的脆弱性与有问题的银行 2280
(二)“委托—代理”冲突与有问题银行 2281
(三)金融市场失灵与有问题银行 2283
(四)金融监管失灵与有问题银行 2284
(五)泡沫经济与有问题银行 2285
(六)政府失灵与有问题银行 2286
二、有问题银行的负外部性 2287
三、有问题银行导致的金融问题 2289
(一)增加整个银行体系的社会成本,降低银行体系的市场价值 2289
(二)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 2291
(三)导致金融资源浪费与挤出效应 2292
(四)实证资料,有问题银行负外部性在各国的表现 2293
(五)隐蔽性有问题银行的诊断与监管制度安排 2297
(六)隐蔽性有问题银行向公开性有问题银行的转变 2306
(七)公开性有问题银行的救助与重组制度安排 2307
第二节 有问题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 2318
一、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定位与界分 2318
二、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制度安排 2320
(一)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制度边界 2320
(二)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目的 2320
(三)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原则 2320
(四)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类型 2321
(五)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 2322
(六)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程序 2322
(七)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时的债务清偿和人员处置 2323
三、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影响 2324
(一)银行供求的市场机制与银行市场价值及其决定 2324
(二)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是银行体系的“自动稳定器” 2325
第三节 我国有问题商业银行处置的实践与反思 2326
一、中国有问题银行的处置实践 2326
(一)救助 2326
(二)收购或兼并 2326
(三)接管 2326
(四)行政关闭和撤销 2327
(五)依法破产清算 2327
二、中国有问题银行处置制度安排的重要缺陷 2327
(一)有问题银行的处置机制存在缺陷 2327
(二)有问题银行的处置手段和途径比较单一 2328
(三)有问题银行的处置规则存在缺陷 2328
三、完善我国有问题银行处置制度的设想 2329
(一)普及处置有问题银行的专业知识 2329
(二)完善有问题银行的紧急救助制度 2330
(三)完善债务重组和机构重组制度 2331
(四)建立有问题银行的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 2332
(五)完善有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制度 2333
【专家论坛】 2335
关于处理有问题和危机机构的监管行动 2335
【银行家说】 2343
应加强对有问题银行的早期监管 2343
【本土探索】 2345
有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几个相关问题研究 2345
【国际典范】 2349
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如何处理有问题银行 2349
第五章 入世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方法和体系 2355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与模式设计 2355
一、中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 2355
(一)1999年以前的银行监管体系 2355
(二)我国目前实行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2357
二、新的监管模式设计 2360
(一)明确监管主体 2360
(二)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目标 2361
(三)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原则 2362
(四)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总体系模式 2363
第二节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指标体系 2363
一、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 2364
(一)资本充足率的确定要结合国情 2364
(二)资本充足率要综合考虑不确定性风险 2365
(三)选择合适的资本充足率 2365
二、资产质量监管指标 2365
(一)资产质量监管的核心 2366
(二)资产质量系列监管指标 2366
三、资产流动性监管指标 2367
(一)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指标 2367
(二)备付金比例指标 2368
四、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监管 2369
(一)管理水平监管指标 2369
(二)盈利能力监管指标 2369
第三节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方式与手段 2370
一、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方式与手段的设想 2370
(一)商业银行监管的性质和任务 2371
(二)我国现行监管方式与手段的设想 2371
二、商业银行监管方式与手段的完善 2372
(一)以风险性稽核为主 2372
(二)加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稽核的有机结合 2373
(三)提高稽核工作的技术含量 2373
(四)扩大稽核覆盖面,增强对新业务领域的稽核 2373
(五)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2374
第四节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2374
一、建立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 2374
二、修订和完善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议 2375
三、关于商业银行法 2375
【专家论坛】 2376
监管与支持并重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 2376
【银行家说】 2380
戴相龙强调:加强银行业监管是重中之重 2380
【本土探索】 2381
关于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建设的思考 2381
【国际典范】 2384
欧元区银行业最新变化及监管现状 2384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违法行为的处罚 2388
第一节 违反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88
一、擅自设立、合并、撤销分支机构或者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88
二、擅自变更名称、注册资本、机构所在地,更换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变更、更换情形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88
三、擅自转让股权、变更股东或者调整股权结构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89
四、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89
第二节 违反经营范围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0
一、金融机构超出业务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0
二、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经营金融业务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1
三、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进行投资活动等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1
(一)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从事证券、期货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2391
(二)金融机构为证券、期货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信贷资金或者担保 2392
(三)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自用不动产、股权、实业等投资活动 2392
第三节 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2
一、金融机构违反规定允许单位或者个人超过限额提取现金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2
二、金融机构违反规定对持卡人透支或者帮助持卡人利用信用卡套取现金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3
(一)金融机构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信用卡管理的规定对持卡人透支 2393
(二)金融机构帮助持卡人利用信用卡套取现金 2393
第四节 违反信贷资金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4
一、金融机构违反存款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4
(一)擅自提高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利率,以吸收存款 2394
(二)明知或者应该知道是单位资金,而允许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款也即“公款私存” 2394
(三)擅自开办新的存款业务 2395
(四)吸收存款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客户范围、期限和最低限额 2395
(五)违反规定为客户多头开立帐户 2395
(六)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吸收存款行为 2395
二、金融机构违反贷款管理规定发放贷款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5
(一)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2395
(二)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2396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 2396
(四)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贷款行为 2396
三、金融机构违反同业诉借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6
四、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7
五、商业银行为证券、期货交易资金清算透支或者为新股申购透支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7
(一)商业银行违法为证券交易资金清算透支 2397
(二)违法为期货交易资金清算透支 2398
(三)违法为新股申购透支 2398
第五节 违反票证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8
一、金融机构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8
二、金融机构对违法票据予以承兑、贴现、付款、保证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399
第六节 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0
一、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0
二、金融机构对大额购汇等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和违反国际收支申报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0
第七节 违反其他监管规定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1
一、金融机构账外经营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1
二、金融机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2
三、金融机构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3
四、金融机构不依法协助税务机关、海关办理对纳税人存款的冻结、扣划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2403
第八节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404
第十九编 加入WTO后国内外跨国银行的风险监管 2405
第一章 当代跨国银行产生和发展 2405
第一节 跨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2405
一、跨国银行概念的界定 2405
(一)《银行家》杂志的定义 2405
(二)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 2406
二、现代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406
(一)早期跨国银行业 2406
(二)近代跨国银行业 2407
(三)现代跨国银行业 2408
(四)当代跨国银行业 2408
第二节 跨国银行在我国发展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2409
一、跨国银行在我国发展 2409
(一)跨国银行业在华百年回顾 2410
(二)中国外资银行业发展的新阶段 2411
(三)中国外资银行业前景 2412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2413
(一)银行国际化的内容界定 2413
(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状况 2413
(三)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跨国银行途径 2414
(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 2414
(五)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2415
(六)正确认识银行国际化发展与加强银行监管的关系 2416
第三节 跨国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特征 2417
一、规模大型化 2417
二、分支机构的全球化 2418
三、经营货币结构的多元化 2418
四、资金利率结构的复杂化 2419
五、跨国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2419
六、跨国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2420
(一)主要资产活动的国际化 2420
(二)主要负债活动的国际化 2421
(三)跨国银行其他业务的国际化 2421
七、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向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2422
(一)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2422
(二)支付工具由现金和票据向电子货币转换 2422
(三)银行分支机构通过各种终端不断向客户延伸 2422
第四节 跨国银行的经营风险分类及风险的基本结构 2423
一、跨国银行风险及特点 2423
二、从风险因素角度对跨国银行风险的划分 2423
(一)信用风险 2423
(二)利率风险 2423
(三)国家风险 2423
(四)流动性风险 2424
(五)汇率风险 2424
(六)声誉风险 2424
(七)操作风险 2424
(八)政治或政策风险 2424
三、从业务角度对跨国银行风险的划分 2424
(一)资产负债业务风险 2424
(二)表外业务风险 2424
四、跨国银行风险的内在联系 2424
【专家论坛】 2425
中国跨国银行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2425
【银行家说】 2428
外资银行的“先导行”机制及其对中资银行的适用 2428
【国际典范】 2431
国外的银行预警制度 2431
第二章 跨国银行的风险监管 2437
第一节 跨国银行监管的动因和目的 2437
一、保证公平竞争 2437
二、维护宏观经济政策 2437
三、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2437
第二节 跨国银行监管与一般商业银行监管的区别 2438
一、一般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及监管要点 2438
(一)一般商业银行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2438
(二)一般商业银行监管的主体 2438
(三)商业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和手段 2439
二、跨国银行业经营的特殊性 2439
(一)经营业务复杂化 2439
(二)海外机构多样化 2440
三、跨国银行的监管特点 2441
(一)监管手段不同 2441
(二)监管机构不同 2441
(三)监管的目标不同 2442
(四)监管效果不同 2442
第三节 跨国银行监管主体和监管的主要内容 2442
一、跨国银行监管主体 2442
二、跨国银行监管内容 2442
(一)进入管制 2442
(二)地域限制 2442
(三)业务范围 2443
(四)资本充足性 2443
(五)准备金要求 2443
(六)国家风险 2443
(七)外汇暴露 2443
(八)银行检查 2443
(九)保护性调节 2443
【专家论坛】 2443
论银行业国际化与跨国银行监管 2443
【银行家说】 2448
银监会强调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2448
【本土探索】 2449
对外资银行监管问题的探讨 2449
【国际典范】 2453
对跨国银行监管方式的探讨 2453
第三章 跨国银行风险监管与国际协调 2456
第一节 发达国家对跨国银行的风险监管 2456
一、美国的监管 2456
(一)美国对本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 2456
(二)美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2458
二、英国的监管 2459
(一)英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2459
(二)英国对本国在国外银行的监管 2459
三、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发展的特点 2460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跨国银行的监管 2462
一、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2462
(一)市场运作监管 2462
(二)市场准入监管 2463
二、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监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463
(一)发展中国家监管的模式分类 2463
(二)发展中国家监管的特点和问题 2464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与跨国银行监管 2466
一、国际银行风险监管概述 2466
(一)国际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2466
(二)《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2466
(三)《巴塞尔协议》的作用 2468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与国际银行风险监管 2469
(一)《核心原则》提出了银行有效监管的概念 2469
(二)《核心原则》注重建立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约束机制 2469
(三)《核心原则》强调建立银行业监管的规范化系统并将其作为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前提 2469
(四)《核心原则》强调监管的全程化和规范化 2469
(五)《核心原则》推进了对跨国银行业务的全球统一监管 2470
(六)《核心原则》提出了对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式 2470
(七)《核心原则》强调了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2470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趋势 2470
四、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发展趋势 2472
(一)监管超大规模银行可能引起的新风险 2473
(二)在监管方面实行有效的国际协调 2473
(三)监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一体化产生的风险 2473
(四)防范网络银行风险 2474
(五)内部监控和外部监管结合的更为紧密 2474
(六)资本金监管的发展方向 2474
(七)科学量化信用风险 2474
五、《巴塞尔协议》存在的缺陷问题 2474
(一)国际监督和管理缺乏可行标准 2474
(二)双重管理法的摩擦 2474
(三)回避最后贷款人问题 2475
(四)民族利益的冲突 2475
(五)综合管理法也存在重要缺陷 2475
【专家论坛】 2475
论母国对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 2475
【国际典范】 2482
借鉴国际经验谈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 2482
第四章 我国对跨国银行的风险监管 2487
第一节 我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现状 2487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487
(一)市场准入监管 2487
(二)业务经营监管 2488
(三)政策优惠措施 2489
二、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问题 2489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国际化的战略调整 2490
一、传统的银行监管方式不能满足全球金融业务发展的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 2490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国际化的战略调整 2490
(一)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2491
(二)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2491
(三)改进信息披露制度 2492
(四)强调监管程序的规范化和全程化 2492
(五)推进银行监管的全球化 2493
(六)《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将推动国际银行业监管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2493
【专家论坛】 2494
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2494
【本土探索】 2497
对中国外资银行监管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2497
附录编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控与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2503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2503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的通知 2506
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 2506
关于印发《外资银行并表监管指导意见》的通知 2510
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的通知 2512
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 251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 2515
金融机构外汇业务非现场监管工作制度 2517
国家开发银行非现场稽核审计暂行办法 2519
非现场报送稽核审计暂行规程 2521
非现场网上岗位监控暂行规程 2522
关于加强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25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 2525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 2537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2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254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 2547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255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 2553
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 2554
金融机构许可证编码方案 2556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