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3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
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精神 7
面向21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 17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30
“三个代表”思想探源 38
“三个代表”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51
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5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0
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 9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伟大变革 103
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访谈 1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20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131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理析 161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 1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18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19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0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构 236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2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 26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进”与大众化 28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题转换及其基本经验 2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3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证思想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3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其重大意义 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创新 3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理论创新 3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创新 36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创新 3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 392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4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论略 418
十八大的最大亮点和贡献是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 4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概念界定及层级分析 426
统筹兼顾方法的形成发展及其重大意义 43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44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4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探析 461
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及其理论建构 47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基本条件的认识和思考 490
其他 515
高校中国革命史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设想 515
对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几点思考 525
《中国妇女抗战史研究》序言 530
正确认识和处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 533
运用多媒体进行邓小平理论教学的体会 539
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542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与教师 551
合作、友谊与发展——纪念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50周年 556
勤学与慎思 560
自信·珍惜·超越 564
《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思想研究》序言 568
《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序言 571
探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新成果——评《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 574
《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序言 579
博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 587
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学术力作——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 594
高校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 5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序言 611
净月10年:我们一同走过——纪念净月校区建成10周年 615
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 621
研究生学习与学风建设和学品培育问题 62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序言 638
《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序言 644
明确研究定位,凸显研究特色,努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水平 647
一部深入研究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的力作——《民族魂东北抗联》书评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