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及主要仪器设备 2
第三节 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器皿的洗涤和包扎技术 11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物品的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技术 16
第五节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8
第六节 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概述 18
第二章 微生物学基础性实验 20
第一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20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与维护 20
实验二 相差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28
实验三 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31
实验四 细菌运动性观察 35
实验五 微生物测微技术 38
第二节 微生物染色、形态结构与菌落特征观察 42
实验六 细菌的单染色法与细菌菌体形态观察 43
实验七 细菌的革兰染色 46
实验八 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51
实验九 细菌荚膜、鞭毛的染色观察 54
实验十 放线菌形态观察 56
实验十一 酵母菌形态观察 60
实验十二 霉菌形态及观察 64
实验十三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的特征观察 66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和除菌技术 68
实验十四 微生物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68
实验十五 培养基的灭菌和灭菌验证 73
第四节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82
实验十六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82
第五节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与培养技术 94
实验十七 微生物的平板划线分离法 95
实验十八 涂布平板和倾注平板分离法 101
实验十九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107
实验二十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114
第六节 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 120
实验二十一 菌种保藏 121
第七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技术 131
实验二十二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131
实验二十三 微生物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 136
实验二十四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比浊法 140
实验二十五 霉菌生长的测定——重量法 143
第八节 环境微生物的分布规律 146
实验二十六 空气中微生物检查 146
实验二十七 人体表面及口腔中的微生物检查 149
第九节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51
实验二十八 糖类发酵试验 151
实验二十九 吲哚实验 155
实验三十 甲基红实验 158
实验三十一 乙酰甲基甲醇实验 161
实验三十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164
实验三十三 淀粉水解试验 167
实验三十四 产硫化氢试验 169
实验三十五 明胶液化试验 172
第十节 免疫学实验技术 175
实验三十六 E玫瑰花环试验 175
实验三十七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体内法 178
实验三十八 凝集反应 181
实验三十九 沉淀反应——琼脂双向扩散实验 186
第三章 研究性与设计性实验 189
实验四十 土壤中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189
实验四十一 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诱变效应研究 195
实验四十二 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00
实验四十三 微生物培养条件的优化 210
实验四十四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13
实验四十五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219
实验四十六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 227
第四章 综合性实验 233
实验四十七 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及效价测定 233
实验四十八 口服药细菌数的测定及大肠菌群的测定 237
实验四十九 利用Biolog系统进行的分类鉴定 242
实验五十 药物无菌检查法 247
实验五十一 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56
附录 265
一、微生物实验常用培养基配方 265
二、微生物实验常用菌种 282
三、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284
四、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286
五、微生物限度标准 288
六、微生物实验室废品处理 289
七、实验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分类及其应用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