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构 3
第一节 引言 3
第二节 区位、空间与地方 3
第三节 经济、社会与自然 7
第四节 技术、制度与文化 10
第五节 关系、尺度与调节 12
第六节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转型 22
第一节 引言 22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范式的建立 24
第三节 从区域地理学到空间科学 27
第四节 从空间科学到区域主义 30
第五节 区域主义的批判与解构 31
第六节 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 34
第七节 从“新区域主义”到“新经济地理学” 39
第八节 结语 40
参考文献 41
第三章 新经济地理学的方向论争 45
第一节 引言 45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三大流派 46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 49
第四节 结语:经济地理学“三足鼎立”的时代 57
参考文献 61
第二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 67
第四章 制度转向与新区域主义 67
第一节 引言 67
第二节 制度转向产生的背景 68
第三节 制度转向的内容与特征 74
第四节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 76
第五节 “新区域主义” 79
第六节 问题与讨论 81
参考文献 86
第五章 文化转向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拓展 89
第一节 引言 89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与文化转向 90
第三节 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93
第四节 经济的社会文化嵌入 96
第五节 社会资本及其社会空间过程 101
第六节 文化经济 104
第七节 结语 111
参考文献 113
第六章 关系、演化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拓展 117
第一节 引言 117
第二节 关系转向与关系经济地理学 117
第三节 演化转向与演化经济地理学 141
第四节 结语:新经济地理学的问题与前景 154
参考文献 156
第三篇 产业区、集群与学习创新 165
第七章 新产业区研究 165
第一节 引言 165
第二节 马歇尔及其产业区理论 166
第三节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复兴及其发展 167
第四节 产业区的类型 170
第五节 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 173
第六节 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 179
第七节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八章 产业集聚与集群研究 188
第一节 引言 188
第二节 地理学与经济学有关产业集聚研究的比较 189
第三节 关于产业集群的争论 196
第四节 结语 203
参考文献 205
第九章 区域创新体系 209
第一节 引言 209
第二节 创新与学习 209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214
第四节 演化经济学、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 216
第五节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 220
第六节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政策 224
参考文献 227
第十章 技术学习与创新机制 231
第一节 引言 231
第二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重要性的发现 231
第三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地理接近与面对面交流 236
第四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关系接近与“实践社团” 238
第五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制度接近、嵌入、路径依赖与创造场 241
第六节 学习场与空间创新体系 245
第七节 结语 250
参考文献 252
第四篇 城市-区域发展 259
第十一章 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 259
第一节 引言 259
第二节 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259
第三节 服务业地理 262
第四节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267
第五节 结语 272
参考文献 273
第十二章 新区域主义与区域整合 276
第一节 引言 276
第二节 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区域整合 277
第三节 国家内部的区域整合 280
第四节 区域整合的机制 283
第五节 知识经济下的区域整合 285
第六节 结语 289
参考文献 290
第十三章 全球化、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 292
第一节 引言 292
第二节 城市世纪与区域世界 292
第三节 全球城市的思想渊源 294
第四节 全球城市的研究路径 297
第五节 重要研究议题 301
第六节 我国研究与展望 307
参考文献 309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发展 313
第一节 引言 313
第二节 区域差异:跨越收敛与发散之争 314
第三节 区域发展:制度、区域与嵌入式全球化 317
第四节 区域重组:杂合经济、边缘化场所与转型制度的局限 321
第五节 讨论与总结 325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