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汉 6
三国 6
晋 6
南北朝 6
隋 7
唐 7
宋 7
元 7
明 7
清 8
中华民国 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
1949年 18
1950年 18
1951年 18
1952年 19
1953年 20
1954年 20
1955年 20
1956年 21
1957年 21
1958年 22
1959年 23
1960年 23
1961年 24
1962年 24
1963年 25
1964年 25
1965年 26
1966年 26
1967年 27
1968年 29
1969年 30
1970年 30
1971年 31
1972年 31
1973年 32
1974年 32
1975年 32
1976年 33
1977年 34
1978年 34
1979年 34
1980年 35
1981年 36
1982年 37
1983年 37
1984年 38
1985年 40
1986年 41
1987年 41
第一编 建置 4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3
第一节 沿革 43
第二节 境域 45
第三节 县治 45
第二章 区划 46
第一节 分隶洪泽 淮宝两县时期 46
第二节 重建洪泽县以后区划 48
第三章 乡镇 52
第一节 高良涧镇 52
第二节 蒋坝镇 54
第三节 老子山镇 56
第四节 岔河镇 58
第五节 仁和镇 60
第六节 西顺河镇 61
第七节 高涧乡 63
第八节 黄集乡 64
第九节 共和乡 66
第十节 三河乡 67
第十一节 万集乡 69
第十二节 东双沟乡 70
第十三节 朱坝乡 72
第二编 地理环境 74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4
第一节 地质 74
第二节 矿产 82
第三节 地貌 84
第二章 水文 86
第一节 地表水 86
第二节 地下水 88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89
第一节 四季气候 89
第二节 气象要素 90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96
第四节 物候 97
第五节 气象谚语 98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99
第一节 土壤 99
第二节 植被 106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 107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07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07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8
第一节 水灾 108
第二节 旱灾 113
第三节 风灾 114
第四节 严寒 大雪 115
第五节 雹灾 116
第六节 虫灾 117
第七节 雷殛 118
第八节 地震 118
第三编 洪泽湖 120
第一章 成湖 120
第一节 湖前地貌 120
第二节 筑塘屯垦 120
第三节 蓄清刷黄 121
第四节 湮废湖河城镇 124
第二章 湖盆 126
第一节 面积 容积 126
第二节 含沙量与淤积 127
第三节 水位 128
第三章 洪泽湖大堤 131
第一节 修筑 131
第二节 堤工技术 133
第三节 堤防管理 135
第四章 湖区开发 136
第一节 滩地资源开发 136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 138
第三节 渔业资源开发 139
第四编 人口 142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42
第一节 历代人口 142
第二节 人口总量 143
第三节 自然变动 145
第四节 机械变动 146
第五节 人口密度 147
第六节 城乡人口 147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50
第一节 民族 150
第二节 性别 150
第三节 年龄 151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57
第五节 行业 职业 158
第六节 婚姻 160
第七节 姓氏 161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6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63
第二节 晚婚 163
第三节 节育 164
第四节 政策 措施 164
第五编 农业 16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66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166
第二节 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 16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67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69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73
第二章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 174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 174
第二节 耕地 176
第三节 农船耕畜农机具 178
第三章 农业区划与耕作制度 180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8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81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82
第一节 品种与改良 182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84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85
第五章 经营水平 191
第一节 产量 产值 191
第二节 农业成本 199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净收入 203
第六编 渔业 205
第一章 水域 资源 205
第一节 水域 205
第二节 资源 205
第二章 渔业生产关系变革 212
第一节 个体渔业 212
第二节 渔业互助合作 213
第三节 渔业人民公社 213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14
第三章 捕捞 215
第一节 渔民 215
第二节 渔船 215
第三节 渔具 渔法 215
第四节 渔区 渔汛 219
第四章 淡水养殖 221
第一节 鱼苗 鱼种 221
第二节 成鱼养殖 223
第三节 特种水产品养殖 226
第四节 淡水增殖 227
第五章 渔政管理及资源保护 229
第一节 渔政管理 229
第二节 资源保护 230
第七编 林牧副业 232
第一章 林业 232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3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35
第三节 蚕桑 237
第四节 果木 239
第五节 林木保护 241
第六节 场圃 243
第二章 畜牧业 244
第一节 品种 244
第二节 饲养 繁殖 24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49
第三章 副业 251
第一节 种植业 251
第二节 养殖业 252
第三节 编织业 253
第八编 水利 255
第一章 河道 255
第一节 过境河道 255
第二节 县境河道 257
第二章 圩堤 258
第一节 流域性堤防 258
第二节 沿白马湖圩区 259
第三节 洪泽湖圩区 261
第三章 涵闸 262
第一节 水闸 262
第二节 涵洞 264
第三节 其他涵闸 264
第四章 农田水利 266
第一节 排灌渠道 266
第二节 排灌机具 274
第三节 经费 277
第五章 防汛抗旱 279
第一节 机构 279
第二节 汛前准备 280
第三节 物资 280
第四节 防汛抗旱纪略 281
第九编 工业 283
第一章 工业门类 283
第一节 食品加工业 283
第二节 纺织 缝纫 制革业 287
第三节 造纸 印刷业 290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91
第五节 机械工业 292
第六节 电子工业 296
第七节 化学工业 297
第八节 煤炭工业 298
第九节 其他工业 299
第二章 主要工业品及产 301
第一节 主要工业品 301
第二节 产品产量 302
第三章 管理 3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0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06
第十编 乡镇企业 312
第一章 产业结构 312
第一节 工业产业结构 312
第二节 非工业产业结构 316
第二章 企业及产品 320
第一节 企业 320
第二节 主要产品 325
第三章 管理 3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二节 生产经营管理 328
第三节 企业责任制 331
第四章 职工 331
第一节 来源 人数 331
第二节 职工素质 333
第三节 职工培训 333
第十一编 电力 335
第一章 发电 335
第一节 洪泽电厂 335
第二节 高良涧水电站 336
第三节 小水电站 337
第四节 自备电 338
第二章 网供 340
第一节 网络 340
第二节 运行 342
第三章 用电 343
第一节 用电结构 343
第二节 调荷节电 347
第三节 安全用电 348
第四节 电价 351
第十二编 交通运输 353
第一章 机构 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3
第二节 陆运机构 356
第三节 水运机构 356
第二章 陆运 357
第一节 道路 357
第二节 桥梁 渡口 360
第三节 车辆 364
第四节 运输 365
第三章 水运 367
第一节 航道 367
第二节 港口 码头 370
第三节 助航设施 372
第四节 船舶 373
第五节 运输 375
第六节 装卸 搬运 378
第四章 交通管理 379
第一节 陆运管理 379
第二节 水运管理 380
第十三编 邮电 382
第一章 机构 382
第一节 驿站 递铺 382
第二节 交通站 382
第三节 邮电支局 所 383
第四节 县邮电局 385
第二章 邮政 385
第一节 邮路 385
第二节 业务 386
第三节 邮政编码 390
第三章 电信 390
第一节 电话 390
第二节 电报 394
第四章 机械 395
第一节 邮政机械 395
第二节 电信机械 395
第十四编 商业 398
第一章 商业经济成分 39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98
第二节 供销商业 399
第三节 集体商业 403
第四节 国营商业 404
第五节 个体商业 405
第二章 商业企业 406
第一节 商业局系统 406
第二节 物资局系统 409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系统 410
第四节 市县共管企业 411
第五节 其他国营商业企业 411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412
第一节 棉布百货 412
第二节 五金交电 413
第三节 日用杂品 414
第四章 生产资料购销 416
第一节 石油煤炭 416
第二节 金属材料 417
第三节 机电产品 418
第四节 建筑材料 418
第五节 化工产品 419
第六节 农(渔)用物资 424
第七节 废旧物资回收 427
第五章 农副产品收购 430
第一节 棉麻 430
第二节 桑蚕茧 430
第三节 芦苇及其制品 431
第四节 薄荷原油 432
第五节 蜂蜜 432
第六节 蓖麻籽 432
第六章 副食品购销 433
第一节 畜禽产品 433
第二节 水产品 436
第三节 蔬菜 水果 豆制品 437
第四节 其他副食品 438
第七章 集市贸易 439
第一节 集市 439
第二节 贸易 440
第八章 对外贸易 442
第一节 外贸机构 442
第二节 贸易方式 442
第三节 出口商品 443
第四节 进口 448
第九章 饮食服务业 448
第一节 饮食业 448
第二节 服务业 449
第三节 主要饮服点 450
第四节 名菜名点 451
第十五编 粮油 453
第一章 粮油市场 453
第一节 粮油行业 453
第二节 集市粮油贸易 454
第二章 购销 455
第一节 征购 455
第二节 供应 457
第三节 议购议销 462
第四节 票券 463
第三章 储运 463
第一节 国储 463
第二节 集体储存 465
第三节 民间储存 465
第四节 调运 465
第十六编 财税 467
第一章 机构 467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67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68
第二章 体制 468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68
第二节 税收体制 469
第三章 财政收支 470
第一节 预算内收支 470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 472
第三节 收支平衡 472
第四章 税收 473
第一节 农业税 473
第二节 工商各税 475
第三节 水产品税 484
第五章 管理 485
第一节 财务管理 485
第二节 财政监察 486
第三节 纳税检查 487
第十七编 金融 488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88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488
第二节 银行 489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90
第二章 货币 490
第一节 流通币种 490
第二节 货币代用券 491
第三节 货币流通 491
第三章 存款 492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92
第二节 城乡存款 493
第四章 信贷 494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94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95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贷款 495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496
第五节 民间借贷 496
第五章 结算 金库 497
第一节 结算 497
第二节 金库 497
第六章 保险 债券 497
第一节 保险 497
第二节 债券 498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500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50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500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 504
第三节 统计监督 507
第二章 工商行政 507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07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510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515
第三章 物价 519
第一节 物价改革 519
第二节 市场物价 520
第三节 物价检查 528
第四章 标准计量 528
第一节 度量衡 528
第二节 量具制作 529
第三节 计量管理 53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531
第十九编 城乡建设 53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32
第一节 街道 532
第二节 市政工程 533
第三节 商服网点建设 534
第四节 机关公用建筑 535
第五节 城市管理 535
第二章 乡镇建设 536
第一节 县属镇建设 536
第二节 乡村建设 541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542
第一节 公房管理 542
第二节 私房改造 542
第三节 土地征用 542
第四节 房屋普查 542
第四章 建筑业 54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543
第二节 建筑能力 544
第三节 建筑材料 54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46
第一节 污染及治理 546
第二节 环保监测 548
第三节 环境管理 548
第二十编 政党社团 54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洪泽地方组织 549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549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551
第三节 县委重要工作会议 557
第四节 基层组织 559
第五节 党员 561
第六节 组织建设 566
第七节 纪律检查 567
第八节 统一战线 56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区分部及其他党派 570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区分部 570
第二节 其他党派 57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7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70
第二节 农(渔)民组织 572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73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574
第五节 工商团体 578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及学会 578
第二十一编 政权政协 57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 579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79
第二节 历届大会与会议 580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583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85
第二章 政府 585
第一节 民主政府 585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587
第三节 基层政府 600
第三章 政协 601
第一节 历届会议 601
第二节 常委会 602
第三节 政协委员 603
第四章 参议会 603
第一节 淮宝县参议会 603
第二节 洪泽县参议会 604
第二十二编 治安司法 605
第一章 治安 605
第一节 机构 605
第二节 基层治安组织 606
第三节 户籍管理 606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 607
第五节 “四类”分子管制改造 607
第六节 重点人口管理 607
第七节 重要治安活动 608
第八节 消防 611
第二章 检察 612
第一节 机构 6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12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1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1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14
第三章 审判 615
第一节 机构 6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1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1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17
第五节 申诉复查 6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18
第一节 机构 618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18
第三节 公证 律师 618
第四节 民事调解 619
第二十三编 民政 信访 外事 620
第一章 拥军优属 620
第一节 支前 620
第二节 拥军活动 621
第三节 抚恤 621
第四节 定期定量补助 623
第五节 群众优待 623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25
第一节 安置 625
第二节 扶持生产 625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626
第一节 救灾 626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28
第三节 扶贫 629
第四节 收容遣送 63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30
第一节 慈善场所 630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631
第三节 福利生产 631
第五章 婚丧及地名管理 632
第一节 婚姻制度 632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32
第三节 殡葬改革 633
第四节 地名管理 633
第六章 信访 外事 634
第一节 信访 634
第二节 外事 634
第二十四编 劳动人事 636
第一章 劳动管理 636
第一节 劳动就业 636
第二节 职工管理 638
第三节 职工培训 639
第四节 职工队伍 639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40
第一节 编制与任用 640
第二节 考核 培训 64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43
第四节 干部队伍 644
第三章 工资 646
第一节 工资制度 646
第二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646
第三节 奖励工资 647
第四章 劳保福利 649
第一节 安全生产 649
第二节 劳动保险 649
第三节 福利设施 650
第五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651
第一节 离休 651
第二节 退休 退职 651
第二十五编 军事 653
第一章 军事地理及设施 653
第一节 军事地理 653
第二节 军事设施 653
第二章 兵役 654
第一节 募兵制 654
第二节 征兵制 654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65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55
第五节 预备役 655
第三章 驻军 656
第一节 清前及清驻军 6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657
第三节 新中国驻军 658
第四章 地方武装 658
第一节 反动武装 658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59
第三节 民间武装 660
第五章 民兵 660
第一节 组建 660
第二节 队伍 661
第三节 组织整顿 662
第四节 军事训练 662
第五节 武器装备 663
第六节 军事联防 663
第六章 兵事 663
第一节 清前及清兵事 663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兵事 664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事 66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兵事 671
第二十六编 教育 683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683
第一节 私塾 683
第二节 书院 684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84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 684
第二节 主要幼儿园 685
第三章 初等教育 686
第一节 小学教育 686
第二节 主要小学 691
第三节 特种教育 692
第四章 中等教育 692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692
第二节 农(渔)职业教育 695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 696
第四节 主要学校 696
第五章 高等教育 699
第一节 高等学校 699
第二节 高等自学考试及代培 701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02
第一节 农(渔)民教育 702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03
第三节 干部教育 703
第七章 教育制度 704
第一节 教育方针 704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706
第三节 考试评分 708
第八章 师资队伍 708
第一节 队伍素质 708
第二节 队伍建设 70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10
第九章 教育行政与教学改革 712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712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 713
第三节 教学改革 713
第十章 经费 设备 勤工俭学 714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14
第二节 设备 717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17
第二十七编 文化 718
第一章 文化设施及团体 718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俱乐部 718
第二节 图书馆(室) 720
第三节 档案馆(室) 720
第四节 新华书店 721
第五节 电影放映发行公司 722
第六节 影剧场院 723
第七节 文化学术及表演艺术团体 724
第八节 湖上文化设施 727
第二章 文艺创作 727
第一节 诗词 727
第二节 书画 摄影 731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733
第四节 戏剧 散文 740
第三章 民间文艺 741
第一节 民间文学 741
第二节 民间灯舞 744
第三节 庙会及其他 745
第四章 文物胜迹 746
第一节 洪泽湖大堤及铁牛 746
第二节 古遗址 747
第三节 古墓葬 750
第四节 古碑碣 751
第五节 古树名木 753
第六节 烈士墓园及革命遗址 753
第七节 风景名胜 754
第八节 文物管理 756
第五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756
第一节 新闻 756
第二节 广播 757
第三节 电视 760
第二十八编 科技 762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队伍 762
第一节 科技组织 762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65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766
第一节 科技情报 766
第二节 科普活动 766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 767
第四节 科技推广应用 768
第三章 科研成果 770
第一节 专题科研项目 770
第二节 获奖成果 771
第三节 成果选介 776
第四章 气象 水文 地震测报 778
第一节 气象测报 778
第二节 水文测报 778
第三节 地震测报 779
第二十编 体育 780
第一章 群众体育 780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780
第二节 职工体育 781
第三节 农民体育 781
第四节 渔民体育 782
第五节 老年 伤残人体育 782
第二章 学校体育 783
第一节 体育课 783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783
第三节 体育达标训练 784
第三章 体育比赛 784
第一节 县级比赛 784
第二节 参加市(地区)级以上比赛 785
第三节 创市(地区)级以上纪录 789
第四节 县最高纪录 790
第四章 体育队伍 设施 经费 792
第一节 队伍 792
第二节 设施 793
第三节 经费 793
第三十编 医药卫生 795
第一章 机构设施 795
第一节 县属单位 795
第二节 区 乡 镇卫生院(所) 796
第三节 诊所 村卫生室 797
第四节 其他医院 798
第二章 中西医疗 798
第一节 中医 798
第二节 西医 79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99
第四节 中医单方验方 800
第三章 医疗制度 801
第一节 公费医疗 801
第二节 合作医疗 801
第三节 劳保医疗 802
第四章 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治 802
第一节 公共卫生 802
第二节 疾病防治 804
第五章 妇幼保健 807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07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80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08
第六章 药物 808
第一节 药材 808
第二节 药剂 809
第三节 药品经营 809
第四节 药政管理 809
第三十一编 社会 81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81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811
第二节 渔民生活 815
第三节 职工生活 816
第二章 风俗民情 818
第一节 岁时习俗 81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20
第三节 生产习俗 822
第四节 礼仪习俗 822
第五节 陋习迷信 826
第三章 宗教 828
第一节 佛教 828
第二节 道教 829
第三节 基督教 829
第四章 帮会 道会门 830
第一节 帮会 830
第二节 道会门 830
第三十二编 方言 834
第一章 语音 834
第一节 语音分析 834
第二节 语音配合 835
第三节 音节结构 836
第四节 比较音韵 840
第五节 语音变化 846
第六节 内部差异 848
第二章 词汇 851
第一节 词汇概貌 851
第二节 音序词汇 854
第三节 俗语 歇后语 872
第三章 语法 874
第一节 虚词 874
第二节 重叠式 877
第三节 词缀 878
第四节 结构 880
第三十三编 人物 883
第一章 人物传 883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83
第二节 近代人物 885
第三节 现代人物 886
第二章 人物表 896
第一节 历代名人 896
第二节 淮宝县 洪泽湖干部 897
第三节 县籍党政军干部 901
第四节 县籍科技人员 908
第五节 模范人物 910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12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912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91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929
附录 934
一、碑文 934
二、祭文 946
三、文告 948
四、民约 966
五、修志文存 966
六、新志述略 973
七、1988~1995年全县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