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 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 第2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向阳等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787805296524
  • 页数:12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中国现代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中国现代银行公司治理、上市战略与不良资产处置成功模式等内容。

模式二 中国现代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金融监管成功模式 637

第二册目录 637

第四编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借鉴(续) 637

第五章 海内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典范例与成功经验借鉴 637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637

一、巴塞尔委员会及其“巴塞尔体系” 637

二、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638

三、《核心原则》中关于内容控制的指导原则及相关内容 638

(一)内部控制的目的 638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638

(三)相关的控制措施与要求 639

四、《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原则》的主要内容 639

(一)管理层应营造监管与控制的文化氛围 640

(二)风险评估 640

(三)控制活动 640

(四)信息与交流 640

(五)监管 641

(六)银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641

第二节 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641

一、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监督机构的权威性 641

二、业务机构的交叉监督及相互制约 642

三、授权与审批制度 642

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革命”——电子化风险控制 643

五、美国的花旗银行、纽约银行、美洲银行和国际城市银行四家商业银行的内控运作 643

(一)统一、严密的稽核依据 643

(二)集中、权威、超脱的稽核组织机构 643

(三)明确稽核目标,紧密围绕风险防范进行稽核监督 644

(四)管理层高度重视稽核结果 645

(五)稽核内容的科学性和严格性 645

(六)灵活、有效的稽核手段和方法 645

第三节 德国、法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646

一、德国银行的内部控制 646

(一)关于对经营金融交易的内部控制 646

(二)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647

(三)监管部门的职责 648

二、法国的银行内部控制 648

(一)内控检查的重点 649

(二)重视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建设 649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649

(四)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649

第四节 香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650

一、香港银行管理体制的现状 650

二、香港银行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 651

(一)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标准化、系统化 651

(二)银行管理的目标明确、法制比较健全 651

(三)银行业的内部监管措施主次分明,操作科学 651

三、香港中银集团稽核运作方式 651

(一)稽核抽样检查时引入随机统计抽样稽核法 652

(二)综合风险分析 652

(三)大力推广运用流程图稽核法 652

(四)现场稽核时引入遵从性测试方法 653

【专家论坛】 653

强化农行内控机制的若干思路 653

【银行家说】 657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657

【本土探索】 660

向国际化迈进 660

规范经营行为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663

第六章 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战略 667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667

一、1983年以前 667

(一)自1953年开始,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渐转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67

(二)信贷资金管理采用高度集中统一和计划管理体制 667

(三)外汇体制上采用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的模式 667

(四)财务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体制 668

(五)业务种类有限 668

二、1984年至1994年 668

(一)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668

(二)提出了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思想,并且逐渐付诸实施 668

(三)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含混在一起 669

(四)各专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划分明确 669

三、1994年以后 670

(一)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 670

(二)一系列的金融法规付诸实施 670

(三)分业经营逐步实现 670

(四)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670

(五)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670

(六)适合银行系统特点的行员等级工资制基本确立 671

(七)银行业的内部控制也得到增强 671

四、1998年:逐步推进 672

(一)中国银行 672

(二)中国农业银行 672

五、1999年:大刀阔斧 673

(一)中国工商银行 673

(二)中国银行 673

(三)中国建设银行 673

(四)中国农业银行 674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74

一、内部控制的现状 674

(一)第一阶段 674

(二)第二阶段 675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675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出现偏差 675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办事程序和对权力的约束 676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676

(四)内部稽核管理体制不适应内控需要 676

(五)电脑方面的内控薄弱 677

第三节 借鉴海内外经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 677

一、海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677

(一)严格有效的组织结构与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677

(二)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责 678

(三)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 678

(四)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678

(五)行之有效的员工管理方式 678

(六)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 679

(七)高度的电脑化管理 679

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水平 679

(一)重构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679

(二)商业银行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 679

(三)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680

(四)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680

(五)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防止员工舞弊行为 680

(六)要把风险防范作为稽核工作的重点 680

(七)加强内部监管队伍建设,严格施行内部控制制度 681

【专家论坛】 68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面临的现实任务和基本对策 681

【银行家说】 684

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 684

【本土探索】 686

目前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状况分析与对策 686

基层人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89

第五编 银行外部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 691

第一章 国家政局、政策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691

第一节 国家政局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691

一、国家政局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691

(一)金融市场的流通性降低 692

(二)金融市场的公平性降低 692

(三)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减弱 693

二、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693

第二节 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694

一、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694

(一)货币政策 694

(二)财政政策 696

(三)金融监管政策 697

(四)其他政策 697

二、银行的对策 698

(一)对相益的金融政策,应全力以赴贯彻执行 698

(二)对相抑的金融政策,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698

第三节 行政干预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699

一、行政干预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699

二、抵制或摆脱行政干预的对策 701

(一)加快金融市场化进程 701

(二)建立资金平衡制度 701

(三)改革银行产权制度 702

(四)改变银行组织结构 702

(五)加强金融法制建设 702

(六)转变政府职能 702

【专家论坛】 703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 703

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706

【银行家说】 708

强化银行风险管理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08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 709

第二章 经济体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14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14

一、经济体制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14

(一)传统产品经济体制也存在银行风险 714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使银行风险程度加大 71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银行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717

二、强化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720

(一)重新建构我国市场金融体制是强化银行风险的基础 720

(二)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是避免银行风险的根本保证 723

第二节 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和经济形势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25

一、通货膨胀和经济形势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25

(一)通货膨胀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25

(二)经济形势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27

二、适应经济形势和遏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727

(一)澄清认识,统一思想,打好遏制通货膨胀的攻坚战 728

(二)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确保社会有效供给 728

(三)加强消费基金监管,正确引导个人投资方向 729

三、通货紧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其对策 729

(一)通货紧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间接影响 729

(二)通货紧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 730

【专家论坛】 730

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 730

第三章 企业效益、改革和破产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36

第一节 企业效益和改革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36

一、企业效益和改革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36

(一)企业经济效益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36

(二)企业制度改革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37

二、研究和解决企业改革中的相关问题,保全信贷资产 740

(一)全面清理贷款合同,逐一完善借贷手续 740

(二)依靠地方政府,落实债权债务 740

(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信贷资产安全 740

(四)运用信贷杠杆、化解贷款风险 740

(五)提高贷款呆账准备金比率 740

(六)开展债权变产权的试点 741

三、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制度 741

(一)确立以效益为中心和以防范风险为重点的信贷宗旨 741

(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加以区别对待 741

(三)制定新的信贷管理措施 741

四、完善资金运行机制 742

(一)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742

(二)完善资金系统调控制度 742

第二节 企业破产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43

一、企业破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43

(一)企业破产是银行的最大风险 743

(二)企业破产对银行债权的影响愈来愈大 743

二、防范企业破产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744

(一)掌握企业破产的真实情况,警惕企业以破产甩债 744

(二)规避企业破产甩债银行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45

(三)企业破产与银行风险防范的中长期对策 747

三、从风险角度对建立金融企业破产制度的思考 750

(一)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银行破产制度的思考 750

(二)对建立银行破产制度核心问题的思考 752

【专家论坛】 754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754

【银行家说】 757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及其预防措施 757

【本土探索】 762

如何界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762

人行上海分行 积极参与企业破产清算维护 金融债权 763

破产不废贷款 764

第四章 其他外部因素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66

第一节 金融法规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66

一、金融法规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66

(一)促进人民银行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766

(二)影响商业银行自主经营 767

(三)促进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正当竞争 767

(四)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和资金风险 767

二、实行依法运行和减少银行风险的对策 768

(一)进一步建立银行法律,完善金融法规体系 768

(二)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 768

(三)理顺产权关系,逐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法人制度 769

(四)加快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 769

(五)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促进合法有序竞争 769

(六)按照法律要求,理顺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770

第二节 社会、文化和科技与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771

一、社会、文化、科技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71

(一)社会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71

(二)文化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71

(三)科技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72

二、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772

(一)提高对社会、文化和科技因素影响银行风险的认识 772

(二)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尽量多掌握信息资料,打有准备之仗 773

(三)处理好相互关系 773

(四)坚持内部挖潜 773

第三节 国际金融环境与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774

一、国际金融环境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774

(一)国际汇市震荡的影响 774

(二)国际游资冲击的影响 774

(三)泡沫经济盛行的影响 775

(四)金融监管弱化的影响 775

二、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775

(一)加强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775

(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把关 777

(三)控制资金流向,加强银行监督 779

【专家论坛】 782

建立我国外资银行风险防范法律机制 782

扫除金融“盲区” 786

【银行家说】 787

加强金融监管环境建设 787

【本土探索】 789

完善监管制度 改进监管方式 789

第六编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790

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风险管理控制 790

第一节 安全性原则与风险管理控制 790

一、安全性原则的概念 790

二、安全性原则的意义 790

三、商业银行安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 791

四、影响银行安全性的因素 791

(一)资本风险 791

(二)信用风险 791

(三)利率风险 791

(四)营业风险 792

(五)流动性风险 792

(六)汇率风险 792

五、提高安全性和防范风险的方法 792

(一)风险的衡量方法 792

(二)风险的管理方法 793

第二节 流动性原则与风险管理控制 795

一、银行保持流动性的重要性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795

(一)流动性的概念 795

(二)流动性原则的意义 795

(三)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796

二、银行资金流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 797

三、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方法 797

(一)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方法 797

(二)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方法 800

第三节 盈利性原则与风险管理控制 802

一、盈利性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802

(一)盈利性原则的含义 802

(二)盈利性原则的意义 802

二、银行盈利性的内容和影响盈利的因素 803

(一)盈利性的内容 803

(二)盈利性的衡量标准 803

(三)影响盈利的因素 804

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风险性的关系 805

(一)两者相互依存,紧密相连 805

(二)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805

四、提高银行盈利和防范银行风险的方法 806

(一)资金转移价格法 806

(二)机会成本择优法 806

(三)创利额分析法 807

第四节 三项原则的协调与风险管理控制 807

一、三项原则的关系 807

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的协调 808

三、银行“三性”原则与风险的关系 808

(一)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负债之间的关系 809

(二)资本和负债的关系 809

(三)结构和规模的关系 809

(四)批发和零售的关系 810

(五)现金资产、贷款资产和证券资产之间的关系 810

(六)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关系 810

四、贷款政策与风险管理 810

(一)贷款政策的概念 810

(二)贷款政策的内容 811

(三)商业银行制定贷款政策的依据 812

【银行家说】 812

刘明康在中国银行2002年海外机构风险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12

【本土探索】 817

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817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822

第一节 存款准备金制度 822

一、存款准备金的定义 822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822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 823

四、西方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趋势 823

五、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824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824

(二)超额准备金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824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824

第二节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 825

一、资产负债管理 825

(一)资产风险管理 825

(二)负债风险管理 827

(三)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827

(四)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827

(五)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828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和意义 829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含义 830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 830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意义 830

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临控、监测指标 831

(一)监控指标 831

(二)监测性指标 833

【专家论坛】 83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 834

【银行家说】 837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837

第三章 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风险管理控制 840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 840

一、流动性风险概述 840

(一)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 840

(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 841

(三)流动性风险的衡量 842

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843

(一)预测流动性需要 843

(二)实行资产负债流动性综合管理 845

(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845

三、流动性监管 847

(一)流动性监管的一般理论 847

(二)对银行流动性监管的科学认识,还需搞清以下观念 847

(三)中国的银行流动性监管 848

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控制 849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849

二、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 850

(一)实施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中逃避银行债务 850

(二)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悬空、逃废银行债务 850

三、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 851

(一)贷款的集中程度 852

(二)自主经营权的大小 852

(三)贷款的方式 852

(四)借款人信用程度 852

四、防范信用风险对策 852

(一)建立一个诚实信用的社会大环境 852

(二)各级地方政府要具备信用观念 852

(三)综合治理不守信用的企业 853

(四)重塑新型的银企关系 853

(五)重视对贷款户的信用分析 854

第三节 利率风险管理控制 856

一、利率风险概述 856

(一)利率风险形成的原因 856

(二)利率风险的衡量 858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859

(一)利率期货 859

(二)利率期权 860

(三)利率协议 860

(四)利率互换 861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形式及防范对策 862

(一)高息风险 862

(二)利率变动风险 863

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金融业的利率风险管理 865

(一)从中央银行的角度 866

(二)从商业银行体系看 866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适应利率风险管理需要提供足够的金融工具 866

(四)加强对市场利率等外生因素的预测与研究 866

【专家论坛】 866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防范 866

【银行家说】 870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870

【本土探索】 87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析 873

【国际典范】 879

美国是如何建立健全信用消费体系的 879

第七编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调查分析、客户风险防范与控制实务 883

第一章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调查 883

第一节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调查概述 883

一、客户信用调查的内容 883

(一)财务分析 884

(二)管理水平分析 884

(三)内部控制分析 885

(四)综合风险分析 885

(五)破产风险分析 885

(六)担保分析 885

(七)环境分析 886

二、客户信用调查的意义 887

(一)信贷企业信用调查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有效传导的基本保障 887

(二)信贷企业信用调查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保证 887

(三)对信贷企业进行分析与评估可以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888

(四)信贷企业信用调查可以监督企业正确反映财务状况,端正企业经营行为 888

(五)信贷企业信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经营风险,提高其经营效益 888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客户信用调查 888

(一)重视对企业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防范 888

(二)注重还款第一来源 889

(三)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889

(四)重视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889

(五)要深入企业实地考查 890

(六)要依靠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债权 890

(七)重视贷款的全过程管理 890

第二节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891

一、信用评估的概念 891

(一)概念 8911

(二)信用评估的依据 891

(三)信用评估的目的 892

二、信用等级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892

(一)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 892

(二)正确引导资金流向,提高信贷资金效益 893

(三)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893

(四)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893

三、信用等级评估的内容 894

(一)客户素质 894

(二)企业经济实力评估 895

(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估 898

(四)企业发展前景评估 899

第三节 深入了解信贷客户 900

一、法人 900

(一)法人的特征 900

(二)法人分类 901

二、企业 901

三、企业集团 902

四、业主制企业 902

五、合伙企业 902

六、公司 902

(一)财务报告 903

(二)资产负债表 903

(三)损益表 904

(四)现金流量表 904

【专家论坛】 905

WTO与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 905

【银行家说】 910

采取根本措施 整顿社会信用 910

【本土探索】 914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914

【国际典范】 917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917

澳大利亚银行业的信用评级 921

第二章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调查分析 925

第一节 分析评估模型 925

一、五C模型 925

(一)品格 925

(二)资格与能力 925

(三)资本 926

(四)担保品 926

(五)市场环境 926

二、LAPP模型 927

(一)流动性 927

(二)活动性 927

(三)盈利性 927

(四)潜力 927

三、SWOT模型 927

四、Chesser信用评分模型 928

五、Zata分析模型 929

六、消费贷款评分模型 929

第二节 搜索整理客户信息 930

一、调查分析的基本内容 930

(一)客户基本经营情况 930

(二)信用调查分析的基本内容 931

二、信息来源 931

(一)客户报送的资料 931

(二)银行本身的记录 931

(三)外部来源资料 932

(四)实地调查所获资料 932

(五)中介机构或有关媒体 932

三、信息选择 932

第三节 客户信用分析方法 933

一、企业财务分析 933

(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933

(二)趋势分析法 939

二、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 943

(一)信用等级评定的涵义及必要性 943

(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 943

(三)信用评级的主要方法 944

【专家论坛】 944

发展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944

【本土探索】 949

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考察与选择 949

【国际典范】 952

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952

第三章 商业银行客户风险管理控制 957

第一节 客户风险监管概述 957

一、客户信用风险 957

(一)违约风险 957

(二)暴露风险 958

(三)补偿风险 958

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959

(一)信用限额系统和信用评分 959

(二)风险等级与评级 960

(三)信用增强 960

第二节 客户风险管理及控制 961

一、积极的贷款定价策略 961

(一)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961

(二)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 962

(三)贷款定价 963

二、科学的贷款投放决策 964

(一)贷款偿还能力的特点 964

(二)贷款偿还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964

(三)企业资信评估体系 967

(四)抵押品质量评估体系 969

(五)保证人的质量评估 972

(六)综合分析 973

三、资产分散化策略——贷款组合管理 973

四、建立风险资本比约束机制 974

(一)风险资本比的定义 974

(二)风险资本比与银行信用风险 975

(三)风险资本比与金融危机中的银行危机 975

(四)中国银行风险资本比的现状与对策 977

【专家论坛】 979

试论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 979

【银行家说】 985

建立信用等级社会化评价体系的构想 985

【本土探索】 987

银行授信业务中《担保法》实践浅论 987

第八编 现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实务 992

第一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控制 992

第一节 贷款风险的成因 993

一、贷款业务风险概述 993

(一)贷款业务风险的概念 993

(二)贷款业务风险成因 993

第二节 贷款风险的测定评估 997

一、贷款风险度的测定 997

(一)贷款风险度量的概念 997

(二)贷款风险度的测定 997

二、贷款风险的评估 1001

(一)信用分析的内容 1001

(二)信用分析材料来源 1002

(三)财务分析 1002

(四)评估抵押品和担保 1008

(五)非财务因素分析 1008

【专家论坛】 1009

试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 1009

【银行家说】 1012

浅议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012

【本土探索】 1017

贷前审查的“黑洞” 1017

【国际典范】 1020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及其借鉴 1020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 1024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1024

一、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1024

(一)概念 1024

(二)贷款风险的种类 1024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征 1025

(四)信贷风险管理原则 1025

二、贷款风险管理控制的内容与过程 1029

(一)贷款政策 1029

(二)贷款的主要风险点 1030

(三)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过程 1031

三、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 1038

(一)深入改革,消除贷款风险形成的体制根源 1039

(二)完善贷款制度,消除贷款风险的经营性根源 1040

第二节 贷款管理制度 1041

一、授权与授信制度 1041

(一)概述 1041

(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原则 1042

(三)授权授信的范围 1043

(四)授权授信的方式 1044

(五)授权授信的监督方式 1045

二、贷款审批的原则 1046

(一)贷款审批的一般原则 1046

(二)贷款审批的特殊原则 1047

第三节 有问题贷款的处理对策 1048

一、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处理银行有问题贷款的对策 1048

(一)美国政府及美联储的对策 1048

(二)东欧各国的对策 1048

(三)法国的对策 1048

(四)日本的对策 1049

二、有问题贷款及其处理 1049

(一)有问题贷款的预警信号 1049

(二)有问题贷款的处理步骤 1051

(三)有问题贷款的会计处理及呆帐冲销 1052

第四节 贷款风险管理创新 1053

一、贷款风险管理理论的创新 1053

二、贷款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 1054

(一)贷款出售 1054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 1056

三、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创新 1057

(一)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义及用途 1057

(二)信用衍生产品产生的动因 1058

(三)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 1058

(四)几项法规问题 1059

四、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创新 1060

(一)利用新技术评估企业贷款人 1060

(二)利用内控模型保持最佳资本充足比率 1061

(三)利用新技术管理按揭贷款 1061

【专家论坛】 1062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 1062

应对入世的必然选择 1065

【银行家说】 1067

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 1067

【本土探索】 1068

信贷资金过分向“大户”集中加大贷款风险 1068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 1069

【国际典范】 1072

巴塞尔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 1072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新模式简介 1076

第三章 贷款的内部控制与评价 1079

第一节 贷款内部控制概述 1079

一、贷款内部控制的定义 1079

二、贷款内部控制的标准 1080

三、贷款内部控制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其要素 1080

(一)控制环境 1080

(二)风险评估 1081

(三)控制活动 1082

(四)信息与交流 1082

(五)监督评审 1083

第二节 贷款内部控制的操作方法 1084

一、管理控制 1084

(一)控制环境 1084

(二)对风险评估的控制 1085

(三)控制活动的操作 1086

(四)对信息与交流的控制 1087

(五)对监督评审的控制 1087

二、互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1088

三、对贷款申请评估过程的控制 1088

四、对信贷业务审批的控制 1088

五、对贷款业务记录的管理 1088

(一)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1088

(二)对档案进行科学分类 1089

(三)保证档案能够方便地被随时查询 1089

(四)保证信息充分交流 1089

六、信贷活动监控 1089

【专家论坛】 1089

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亟待建立 1089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1090

【银行家说】 1094

浅议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094

【本土探索】 1098

加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1098

第九编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实务 1102

第一章 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操作实务 1102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传统分类的方法与弊端 1102

一、贷款分类的概念 1102

二、我国传统贷款分类方法和弊端 1103

第二节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分类 1104

一、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基本方法 1104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 1104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 1104

(二)贷款分类的适用范围 1105

(三)改进贷款分类的意义 1105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和应考虑的因素 1106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 1108

(一)阅读信贷档案与填表 1108

(二)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 1109

(三)确定还款可能性 1111

(四)确定分类结果 1115

四、商业银行何以要搞“五级分类” 1115

(一)按照“一逾两呆”分类的弊端 1115

(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 1116

(三)国有银行对“五级分类”法的实施 1117

【专家论坛】 1117

推行五级分类法的迫切性及操作建议 1117

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五级分类的建设性作用 1122

【银行家说】 1125

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25

贷款五级分类中的问题 1129

【本土探索】 1131

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1131

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探讨 1132

创新监管手段 加强信贷管理 1136

第二章 贷款分类的内部控制与评价 1138

第一节 贷款分类的内部控制 1138

第二节 贷款分类内部控制的评价 1140

一、对贷款分类的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1140

(一)对内控制度的评价标准 1140

(二)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的评价标准 1140

二、对贷款分类的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方法 1142

(一)明确贷款分类的业务流程 1143

(二)编制贷款分类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活动工作表” 1143

第三节 贷款分类流程的内部控制 1144

一、贷款分类准备阶段 1144

(一)主要任务 1144

(二)工作流程 1144

(三)目标、风险与控制措施 1144

二、贷款档案整理和补齐阶段 1146

(一)主要任务 1146

(二)档案整补工作流程 1146

(三)目标、风险和控制措施 1146

三、填表和初分阶段 1148

(一)任务 1148

(二)操作流程 1148

(三)目标、风险和控制措施 1149

四、认定和复审阶段 1149

(一)任务 1149

(二)操作流程 1150

(三)目标、风险和控制措施 1150

五、录入、汇总、传送上报和总结阶段 1151

(一)任务 1151

(二)操作流程 1151

(三)目标措施和控制措施 1151

【专家论坛】 1152

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五级分类的建设性作用 1152

【银行家说】 1156

再谈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必要性 1156

【本土探索】 1158

关于改造现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可行性研究 1158

第十编 现代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与证券投资业务的风险防范及内部控制实务 1163

第一章 商业银行负债风险管理控制 1163

第一节 银行存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控制 1164

一、存款负债业务宏观风险的控制 1164

(一)存款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 1164

(二)利率风险的管理控制 1166

(三)存款负债总量风险的控制 1167

(四)存款负债创新风险的控制 1168

二、存款负债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169

(一)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 1169

(二)操作风险的管理 1170

三、存款负债业务的其他相关控制 1173

(一)对吸收存款方式的限制 1173

(二)存款保险 1173

(三)资本金保障 1173

(四)存款准备金管理 1174

第二节 借入负债业务的内部控制 1174

一、借入负债的风险 1174

(一)借入负债的种类 1174

(二)借入负债业务的风险 1175

二、借入负债的风险防范 1177

(一)借入负债宏观风险的控制 1177

(二)借入负债操作风险的控制 1177

【专家论坛】 1182

建立双边报价商制度 推进银行间债市发展 1182

【本土探索】 1184

拆借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1184

【国际典范】 1185

西方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控制 1185

第二章 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控制 1192

第一节 结算业务风险管理控制 1192

一、结算业务 1192

(一)概念 1192

(二)结算业务的工具 1192

(三)结算方式 1194

二、结算业务的风险 1196

(一)外部风险 1196

(二)内部风险 1197

三、结算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1199

(一)组织管理方面 1199

(二)社会心理方面 1200

(三)技术方面 1200

(四)法律方面 1200

(五)人员素质方面 1200

四、结算业务的风险防范 1201

(一)健全完善的结算制度及相关法律 1201

(二)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内控监督 1201

(三)加强信息沟通,构建金融安全网 1201

(四)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201

(五)运用高科技手段 1202

五、结算业务的内部控制 1202

(一)银行本票 1202

(二)汇票 1203

(三)支票 1205

六、结束语 1205

(一)全面掌握票据处理方法是防范结算业务风险的基础 1205

(二)认真治理当前结算异化现象是防范结算业务风险的关键 1206

第二节 信托业务风险管理控制 1206

一、信托业务 1206

(一)信托业务概念 1206

(二)银行信托的种类 1207

二、信托业务的风险 1208

三、信托风险的成因 1209

(一)政策因素 1209

(二)经营管理因素 1209

(三)法律与法制环境因素 1209

(四)企业素质因素 1209

四、信托业务风险管理 1209

五、信托业务内部控制 1212

第三节 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控制 1212

一、租赁业务 1212

(一)概念 1212

(二)租赁业务的种类与特点 1213

(三)租赁业务的开展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214

二、租赁业务的风险 1215

(一)租赁业务的风险分类 1215

(二)租赁业务风险的成因 1217

(三)租赁业务的风险防范 1217

三、租赁业务的内部控制 1220

(一)租赁业务的基本程序控制 1220

(二)租赁业务的合同管理 1220

(三)租金的管理控制 1222

四、结束语 1222

【专家论坛】 1223

最大限度地控制信托业的人格风险 1223

融资租赁业的风险及其控制 1225

基层银行结算风险及防范 1228

【银行家说】 1229

支付结算风险透视 1229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与内控 1233

【本土探索】 1236

中央债券托管结算机构的风险控制作用 1236

银行:警惕票据风险 1245

第三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控制 1248

第一节 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1248

一、商业银行证券投资 1248

(一)证券投资的内涵 1248

(二)银行证券投资的特点 1248

二、证券投资风险 1249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概念 1249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特点 1249

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与衡量 1249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 1249

(一)按照风险的对象划分 1249

(二)按照风险和地域划分 1251

(三)按风险的性质划分 1251

(四)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分类 1254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衡量 1255

(一)指标衡量法 1255

(二)数学分析法 1258

第三节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260

一、证券投资风险防范的防范对策 1260

(一)分散法 1260

(二)期限调整政策 1261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 1262

(一)本金安全 1262

(二)收入稳定 1263

(三)信息收集与分析 1263

(四)证券商的选择 1263

第四节 证券投资风险防范的技巧 1263

一、证券买卖时机的选择 1263

(一)目标价格法 1263

(二)买卖时机选择法 1264

(三)分次购买法 1264

(四)定义计划法 1264

二、正确识别证券市场中的操纵行为 1264

三、选择证券出售时机,有损失时应稳托处理 1265

四、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265

(一)税率的高低 1265

(二)有关政策法律条款 1265

【专家论坛】 1265

董辅礽称违规界定有三大标准 1265

【银行家说】 1266

银行资金入市渠道有待规范 1266

【本土探索】 1267

银行资金可能变相入市吗 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