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本质 卷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宣良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34157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中国文明的本质》从思想文化角度,力图打破西方中心论,为从近代以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的崛起,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强”的来源。它在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卷三进入了中国传统文明本质的具体讨论,作者以“连续性文明”为视点关照了从英雄时代(酋邦时代)开始的到战国时代结束的先秦封建社会,考察了中国三代封建时期的本质包括向着帝国时代演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第一章 中国的英雄时代 1

第一节 中国英雄时代发生的背景 2

中国氏族部落时代文化的分布 3

迁徙 10

资源争夺 13

第二节 中国英雄时代概貌 18

中国英雄时代出现时期的大迁徙 18

涿鹿之战 24

五帝时代 35

第三节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英雄时代的基本社会组织 42

一、英雄时代的社会结构 44

关于“父系氏族”的概念的问题 44

关于中国英雄时代的血缘关系方面的革命 48

部落联盟时代的社会结构 52

二、关于英雄时代的一些误区 56

关于财产关系的变化 57

关于婚姻和性禁忌 62

第四节 黄帝故事的一种解读 69

黄帝的故事意味着什么:对王族联姻本质的反省 70

少典部族与有蟜氏部族通婚事件发生的背景 77

少典部落的处境 81

不同文化的部落之间联姻的本质:父系血缘关系的出现 85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 89

第五节 英雄时代的动员模式 94

黄帝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 94

新的动员规模的出现 100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一):行使权力的方式及原则 104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二):权力的传承模式问题 110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三):权力本质的问题 114

小结:中国英雄时代概貌 118

第六节 绝地天通及其历史意义 121

关于话语权力 121

绝地天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宗教改革” 129

绝地天通的意义:对于话语权力的垄断 133

第七节 熟人文化,礼的本质 138

生人和熟人 138

熟人文化 146

武力出现对于话语权力的影响 153

将生人熟人化 160

礼:将熟人内部的法则推广到陌生人之中而产生的法则 166

第八节 英雄时代概述 171

第二章 中国封建文明 175

第一节 夏——中国文明的曙光 177

从文明的定义看夏代 177

夏文明产生时的历史场景 181

关于大禹治水 185

夏朝的建立 189

第二节 井田制与封建国家 194

关于井田制 195

生产方式改变的可能和需要 199

井田制的本质 205

城邑—乡遂制度 212

封建古国概貌 217

第三节 王族中实行的两种父系氏族制度 222

一、禅让:一种特殊的世袭 223

“禅让”的概念 223

立长和立贤 226

立贤:禅让的理论依据之一 230

二、父系血缘关系的发生 235

关于内婚和外婚的概念 235

商王的继承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内婚法则 238

周人的王位继承制度:外婚的父系氏族制度 245

小结 253

第四节 关于中国文明本质的一些思考 255

一、中国文明的全责组织社会本质 255

关于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理论问题 255

中国文明的基本结构 260

中国文明的运作原则:“无为” 266

二、中国特色的财富 271

中国文明中财富的形成 271

经济秩序为军事动员的需要而建立 275

中国文明中的财富的本质 280

三、中国文明中的阶级 287

政治性阶级 287

个体和封建 295

中国文明结构中最关键的阶:士 301

四、总结 307

第三章 从封建走向帝国 311

第一节 兼并与封建制度的解体 313

一、论为什么兼并,或者自足组织的个性 314

二、封建与兼并 319

封建王朝与诸侯之间的基本关系 319

封建的结构 324

三代兴亡 330

兼并的动力 337

三、关于郡县制 343

郡县制 343

郡县制存在的条件 346

郡县制的实施 350

第二节 氏族部落组织的瓦解 357

氏族部落组织瓦解的过程 357

从部落到村落 361

第三节 从封建到集权 369

一、国人与野人区别的弱化 370

民与农 370

税收 373

二、变法 375

关于法的概念问题 376

关于儒法斗争 379

法家的变法 383

儒家的变法 388

三、朝廷 392

家臣 394

卿士 399

第四节 卿士贵族到官僚贵族的演化——游士的问题 403

一、封建贵族和官僚贵族 404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不同的权力来源 405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运用公共权力的方式 410

二、关于游士 415

士的本质及其演变 417

游士 421

忠—信(一) 426

忠—信(二) 432

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联想 435

第五节 关于中国文明的社会结构问题的一些思考 444

封建与帝国动员制度的异同 444

全责组织条件下如何建立共同话语 449

小农社会的由来 453

封建与帝国政权组织的区别 457

中国文明的中间结构 462

中国文明的中间阶级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