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工鱼礁概况 1
第一节 人工鱼礁的定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2
一、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历史背景 2
二、国内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3
三、国外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10
第三节 人工鱼礁的功能 12
一、人工鱼礁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12
二、人工鱼礁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13
三、阻止底拖网作业 15
四、改善了投礁海域的生态环境 15
第四节 鱼礁的集鱼机理 15
一、流场环境发生变化吸引鱼类聚集 15
二、定栖性鱼类喜好栖息于固定物周围 16
三、声音环境发生变化有利于鱼类趋礁 16
四、鱼礁及其周围的光、味环境吸引鱼类 16
五、鱼礁附着生物营造了饵料场 16
第五节 礁区鱼类的行为及分布特征 17
一、礁区鱼类对礁体产生依赖 17
二、礁区鱼类的竞争行为 17
三、鱼类的昼夜活动节律变化 17
四、礁区鱼群分布的垂直结构 17
第六节 人工鱼礁的分类 18
一、按照投放水域划分 18
二、按建设目的划分 19
三、按设置水层划分 19
四、按制作材质划分 19
五、按照功能划分 21
第二章 海州湾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状况 23
第一节 海区的自然条件 23
一、地理环境 23
二、海洋水文 23
三、海洋化学 24
四、海洋环境质量 25
第二节 海区的生物环境 25
一、浮游植物 25
二、浮游动物 25
三、底栖生物 26
第三节 海区的渔业资源状况 26
一、总体概况 26
二、鱼类 27
三、甲壳类 33
四、头足类 34
第三章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与制造 35
第一节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特点 35
第二节 人工鱼礁设计的理论计算 35
一、沉式鱼礁的设计计算 36
二、浮鱼礁的设计计算 38
第三节 礁体设计基本原则 45
一、主要的设计要素 45
二、海州湾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原则 46
第四节 投放于海州湾的几种鱼礁设计 47
一、十字形礁 47
二、方形礁 49
三、回字形礁 50
四、改良型十字形礁 51
五、三角形礁 52
六、田字形礁 54
七、海参礁 55
八、圆孔刺参礁 56
九、浮鱼礁 57
十、旧船礁 58
第五节 鱼礁的制造 58
一、旧船改造 58
二、钢筋混凝土礁的制作 59
三、浮鱼礁的制作 59
四、礁体设计制作应考虑的几个条件 59
第六节 鱼礁的稳定性校核 60
一、作用于鱼礁上的流体力 60
二、礁体稳定性的校验 61
三、十字形礁稳性校核 63
四、回字形礁的稳性校核 66
第四章 人工鱼礁渔场建设 71
第一节 人工鱼礁海域应具备的条件和选址原则 71
一、海域应具备的条件 71
二、选址原则 72
三、海州湾符合建设鱼礁渔场的基本条件 72
第二节 人工鱼礁渔场礁体布置 73
一、人工鱼礁渔场的种类 73
二、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礁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74
三、海州湾人工鱼礁的礁群布局 75
第三节 人工鱼礁施工规程 80
一、鱼礁的投放时间 80
二、鱼礁的投放方式 80
三、鱼礁投放的施工规程 81
第五章 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海洋环境变动状况 82
第一节 海洋水文 82
一、水温 82
二、盐度 85
第二节 海水化学 87
一、溶解氧 87
二、化学需氧量 90
三、生化需氧量 93
四、pH 95
五、无机氮 96
六、硝酸盐 100
七、亚硝酸盐 102
八、氨氮 105
九、活性磷酸盐 108
十、硅酸盐 111
第三节 叶绿素a 113
第六章 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浮游生物变动状况 116
第一节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变化 116
一、种类组成 116
二、生态类型 116
三、浮游植物总数量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 117
四、硅藻类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121
五、甲藻类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125
六、蓝藻类及金藻类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126
第二节 浮游植物数量、种类分布基本特征 127
一、现状特点 127
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127
第三节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变化 128
一、种类组成 128
二、优势种 129
三、生态类型 130
四、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 130
五、总饵料生物量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 131
六、桡足类丰度及季节变化 132
七、毛颚动物丰度及季节变化 135
八、水母类丰度及季节变化 136
九、浮游幼虫(体)丰度及季节变化 136
第四节 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基本特征 136
一、种类组成 136
二、数量 136
第七章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 137
第一节 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和内容 137
一、调查时间及站位 137
二、调查方法 137
三、调查内容 138
四、数据分析方法 138
第二节 游泳生物资源变动及群落结构 140
一、游泳生物种类变动情况 140
二、游泳生物资源量变动情况 142
三、游泳生物优势种变化 145
四、游泳生物群落生态 161
第三节 底栖生物资源变动及群落结构 169
一、底栖生物种类变动 169
二、底栖生物资源量变动 171
三、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179
第四节 生物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87
一、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187
二、底栖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188
三、生物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190
第五节 人工鱼礁区潜水摄像调查 192
第八章 人工鱼礁基础研究 196
第一节 人工鱼礁模型的集鱼效果 196
一、单体鱼礁模型的集鱼效果 196
二、不同鱼礁模型组合的集鱼效果 205
第二节 透水性鱼礁流场模拟 220
一、流场概况 221
二、上升流 221
三、背涡流 223
第三节 回字形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224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224
二、回字形礁体模型阻力系数 226
三、组合礁体的阻力系数 227
四、开口比的设定 228
五、水阻力系数的确定 229
第九章 人工鱼礁管理及展望 230
第一节 人工鱼礁的管理 230
一、建立和完善的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 230
二、建立健全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231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231
第二节 展望 233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234
二、加强海洋牧场建设 235
附表 242
附表1海州湾浮游植物名录 242
附表2海州湾浮游动物名录 245
附表3海州湾人工鱼礁投礁前后鱼礁区和对照区游泳生物名录 247
附表4海州湾人工鱼礁投礁前后鱼礁区和对照区底栖生物名录 254
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