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求索篇 1
第1章 钱塘往事 3
1.钱家老宅 3
2.先辈们的思考 5
3.钱均夫与蒋百里的友谊 7
4.从“江南班”和“浙江班”说起 8
5.钱均夫热心教育,成为教育家 10
6.钱学森诞生 12
第2章 就学京师 15
1.军阀混战和社会变革 15
2.少儿时期所受的教育 17
3.师大附中的良好学习环境 22
4.父亲和蒋伯伯的关爱 25
5.对钱学森影响最深的人 29
第3章 考入交大 31
1.为选学专业而不断求索 31
2.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进步活动 34
3.学好专业知识,苦练报国本领 38
第4章 航空救国 42
1.选择航空专业 42
2.中国早期的航空事业 44
3.公费留学与留学预备学校 47
4.公派留美的招生考试 50
5.在飞机工厂实习,心系火箭发展 52
第5章 负笈麻省 58
1.告别亲朋:学成之后,一定回来 58
2.麻省理工学院与航空工程 60
3.悠悠寸草心,焉报三春晖 63
4.成绩优异,志存高远 65
第6章 师从冯·卡门 68
1.加州理工学院 68
2.冯·卡门与高速飞行 70
3.父子情深 76
4.攻读博士学位 78
第7章 火箭研制 86
1.加州理工学院的火箭小组 86
2.火箭助推飞机起飞 89
3.航空喷气公司成立 92
4.科学咨询团和赴欧考察组 95
5.调查报告 99
第8章 国内竞相聘用钱学森 102
1.薄壳结构的研究 102
2.国内竞相聘用 105
3.承接美国军工科研项目 110
4.加州理工与麻省理工的竞争 113
第9章 佳偶天成 118
1.回国省亲 118
2.蒋伯父与蒋伯母 120
3.蒋英 124
4.喜结良缘 128
5.拒任交通大学校长 131
第10章 勇攀高峰 135
1.应用力学研究与教学 135
2.倡导技术科学 140
3.创立工程控制论 142
4.开创物理力学 145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47
第11章 身陷囹圄 150
1.准备回国 150
2.莫须有的罪名 152
3.牢狱之灾 156
4.荒唐的审讯,无理的判决 159
第12章 返回祖国 164
1.朝鲜半岛问题的来龙去脉 164
2.日内瓦会议一波三折 167
3.周总理的关怀及日内瓦会谈 169
4.在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上 173
5.从九龙到深圳 177
第二篇 大任篇 181
第13章 举国欢迎 183
1.中科院的热诚欢迎 183
2.陈毅副总理亲切接见 187
3.一个月的东北之行 190
4.老帅们的殷切期盼 197
第14章 组建中科院力学所 202
1.科学的春天 202
2.组建力学研究所 203
3.新侨饭店的盛会 211
4.参与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213
5.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时刻 218
第15章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222
1.由《意见书》到成立大会 222
2.白手起家 227
3.力争外援 230
4.仿制起步,初战告捷 235
第16章 人才培养 240
1.呕心沥血,分秒必争 240
2.从《导弹概论》学起 242
3.按技术科学理念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研究班 244
4.人才济济,成绩斐然 248
5.培养和造就高端人才 250
第17章 要放卫星 256
1.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说起 256
2.从581组到651工程 259
3.中国科学院第一设计院 264
4.走进深山,试验发动机 268
第18章 探空先行 272
1.由T-3到T-5 272
2.由T-5到T-7M 274
3.设计院的扩展和T-7火箭发射成功 279
4.设计院划归五院,任务相应改变 282
第19章 “东风二号” 286
1.重要的是要找出失败原因 286
2.钱学森“失踪”了 287
3.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290
4.把故障消灭在地面 292
5.“东风二号”试验成功,现场领导高呼“科学万岁!” 293
第20章 八年四弹 296
1.制订规划 296
2.受命为“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总负责人 298
3.“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大获成功 300
4.应该考虑高频振荡,一语中的 304
5.聂荣臻:他说可以发射,我同意 306
6.向中远程和远程的目标迈进 307
第21章 有矛有盾 314
1.红旗漫卷,捍我神圣领空 314
2.飞航导弹,保卫万里海疆 318
3.固体导弹下潜上天逞威风 321
第22章 卫星上天 326
1.深谋远虑,指导“四人小组”拟订卫星发展规划 326
2.中央批准,正式成立651设计院 332
3.临危受命,周总理指定钱学森抓总651 335
4.在“文革”期间的特殊作用 337
5.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 339
6.卫星高奏《东方红》 341
7.群星璀璨,钱学森功不可没 345
8.载人飞船的曙光 348
第23章 空气动力 350
1.参与创建北大低速风洞 350
2.五院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的建立 352
3.中科院力学所与探索性研究 354
4.创建气动中心的技术总负责人 359
5.不入绵阳山岗,焉知风热如许 360
第24章 系统工程 368
1.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兴起 368
2.系统工程在导弹研制中的实践 371
3.系统工程的专业门类及其发展 375
第三篇 凌云篇 381
第25章 创建系统学 383
1.系统科学与系统学 383
2.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385
3.系统科学中哲学和宇宙观 386
4.论产业革命 390
5.复杂巨系统 393
6.大成智慧工程和大成智慧学 395
7.综合集成法应用实例 397
第26章 论思维科学 399
1.倡导建立思维科学 399
2.思维科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 401
3.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406
4.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 408
第27章 其他科学 411
1.对建筑科学的独特见解 411
2.对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 414
3.对军事科学的高度关注 419
第28章 钱学森之问 424
1.从智力和知识到教育学 424
2.我们面临一场“知识战”、“智力战” 426
3.积极倡导创办中国科大 430
4.成功的教学实践 433
5.桃李满枝,硕果累累 439
6.广泛关注教育工作 443
7.大成智慧教育 444
8.向总理进言与钱学森之问 448
第29章 农林草海沙 454
1.论第六次产业革命,农林草海沙知识密集产业 454
2.知识密集的农产业 456
3.知识密集的林产业 459
4.知识密集的草产业 462
5.知识密集的沙产业 467
第30章 科协和政协 470
1.从“科代会”到中国科协成立 470
2.古有“三顾”,今有“三约” 473
3.走马上任,为科协倾注满腔心血 476
4.换届轶事 482
第31章 科技与文艺 484
1.钱学森的文学艺术修养的由来 484
2.钱学森对文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 486
3.文艺理论是科学技术体系的一大部门 489
4.技术艺术和技术美术 492
5.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493
第32章 科技界的旗帜 496
1.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496
2.崇高的民族气节 498
3.科技创新的三个阶段 500
4.严谨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504
5.视名利如浮云 505
6.多彩的晚年生活 509
后记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