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地理篇 46
第一章 建置沿革和区划 4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6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7
第三节 县治 48
第四节 乡镇概况 49
第五节 行政村(居委会) 51
第二章 民族、人口 54
第一节 民族 54
第二节 人口 54
第三节 人口控制 56
第三章 自然概貌 57
第一节 地质 58
第二节 地貌 59
第三节 气候 59
第四节 水系、水文 62
第五节 土壤 6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7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0
第二节 气候资源 72
第三节 水资源 72
第四节 植物、动物资源 74
第五节 矿藏资源 7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7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75
第二节 环境治理 77
第三节 环境监测 77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7
第一节 旱灾 78
第二节 水灾 78
第三节 雹灾 79
第四节 风灾 80
第五节 霜冻、寒潮 81
第六节 蝗灾 82
经济篇 86
第一章 农业 86
第一节 农业体制变革 87
第二节 农业区划及作物布局 90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 91
第四节 耕作制度 95
第五节 农技、农艺 97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104
第七节 农机具 108
第八节 农业成本 110
第二章 多种经营 112
第一节 林业 113
第二节 畜牧业 114
第三节 副业 117
第四节 渔业 119
第五节 小宗经济作物 121
第三章 水利 125
第一节 河道治理 126
第二节 涵闸工程 128
第三节 圩区建设 129
第四节 机电排灌 130
第五节 工程管理 131
第六节 防汛、防旱 132
第四章 工业 135
第一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36
第二节 工业体制 137
第三节 纺织工业(含轧花) 139
第四节 机械工业 140
第五节 食品工业 141
第六节 化学工业 143
第七节 能源工业 143
第八节 造纸工业 148
第九节 电子工业 148
第十节 建材工业 149
第十一节 缝纫工业 149
第十二节 乡镇工业 150
第五章 交通运输 153
第一节 交通设施 153
第二节 运输 161
第三节 交通管理 169
第四节 养护 172
第六章 邮电 173
第一节 邮政 174
第二节 电信 176
第七章 商业 17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商业状况 180
第二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81
第三节 商业体制 182
第四节 商品收购 185
第五节 商品销售 187
第六节 集市贸易 192
第七节 对外贸易 193
第八节 饮食、服务业 194
第九节 名点、名菜、土特产 195
第八章 工商管理 197
第一节 物价管理 198
第二节 企业登记 201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202
第四节 商标注册 202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 203
第六节 计量管理 204
第七节市 场管理 205
第九章 财税 207
第一节 财政 207
第二节 税务 210
第三节 公债 219
第四节 审计 219
第十章 金融 220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20
第二节 货币 222
第三节 信贷 224
第四节 储蓄 226
第五节 存款 228
第六节 侨汇 229
第七节 保险获 229
第八节 监督管理 230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232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32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38
第三节 建筑施工 239
第十二章 人民生活 240
第一节 职工生活 241
第二节 农民生活 242
政治篇 24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阜宁地方组织 248
第一节 民主建政前的党组织与活动 248
第二节 民主建政后县委组织机构 250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252
第四节 组织建设 253
第五节 思想建设 25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256
第七节 统一战线 256
第八节 县委主要领导人更迭 25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阜宁县党部 261
第三章 阜宁县人民代表大会 264
第一节 选举 264
第二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会议 266
第三节 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66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267
第五节 县人大主要领导人更迭 269
第四章 县政府 26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269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275
第五章 参政议政机构 277
第一节 参议会 277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278
第六章 公安、司法 279
第一节 公安 279
第二节 检察 282
第三节 法院 284
第四节 司法行政 285
第七章 民政 287
第一节 救济 287
第二节 扶贫 289
第三节 优抚 289
第四节 支农支边 293
第五节 婚姻登记 294
第六节 收容遣送 294
第七节 渔民定居 295
第八节 来信来访 295
第八章 劳动人事 296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96
第二节 人事管理 298
第三节 工资福利 299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 300
第九章 人民团体 300
第一节 职工团体 300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01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30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304
第五节 教育团体 304
第六节 工商团体 305
第七节 社会公团 305
军事篇 308
第一章 驻军 308
第一节 晚清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0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309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31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13
第二章 地方武装 314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314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31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19
第三章 民兵 319
第一节 组建 319
第二节 训练 320
第三节 战斗 321
第四章 战事 322
第一节 元、明、清三朝战事 322
第二节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324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32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333
第五章 对敌工作 34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341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343
第六章 人民支援革命战争 344
第一节 备战 344
第二节 后勤 345
第三节 参军 346
第七章 兵役 348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 348
第二节 人民政府兵役制度 349
文化篇 352
第一章 教育 35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35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5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358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362
第五节 广播电视教育 364
第六节 成人教育 364
第七节 课程设置与教材 368
第八节 学制、招生 368
第九节 教师 369
第十节 教育经费 372
第二章 科技 374
第一节 科研机构 375
第二节 科技队伍 376
第三节 科技普及 377
第四节 科学研究 379
第三章 文化艺术 382
第一节 文化设施 383
第二节 电影放映 384
第三节 表演团体 385
第四节 文艺 387
第五节 文物古迹 391
第四章 卫生 398
第一节 卫生设施 399
第二节 医疗 401
第三节 防疫 40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405
第五节 爱国卫生 406
第六节 药政 407
第七节 医疗制度 409
第八节 计划生育 410
第九节 民医 410
第十节 验方 411
第五章 体育 411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12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12
第三节 职工体育 414
第四节 农民体育 414
第五节 体育竞赛 415
第六章 新闻、刊物、广播 418
第一节 新闻 418
第二节 刊物 420
第三节 广播 420
第四节 电视 421
第七章 档案 422
第一节 档案设施 422
第二节 档案管理 423
社会篇 426
第一章 社会团体 426
第一节 社会科学团体 426
第二节 自然科学团体 427
第三节 宗教团体 429
第四节 其他团体 429
第二章 风俗习惯 429
第一节 衣食住行 430
第二节 交际 432
第三节 婚丧喜庆 432
第四节 节日 433
第三章 方言 435
第一节 语音 435
第二节 词汇 450
第三节 语法 454
第四章 歌谣谚语 456
第一节 歌谣 456
第二节 谚语 462
第三节 歇后语 465
第五章 宗教 467
第六章 异闻、轶事、传说 468
第一节 异闻 468
第二节 轶事 469
第三节 传说 470
人物篇 472
传记一 472
传记二 486
阜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495
模范人物表 505
后记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