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1.2.1 研究内容 2
1.2.2 研究假设、技术路线与方法 3
第2章 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 6
2.1 基本概念 6
2.1.1 西部的界定 6
2.1.2 林业产业的界定 7
2.1.3 林业产业发展潜力 9
2.2 国内外关于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综述 9
2.2.1 森林生长的自然约束和林业发展潜力 9
2.2.2 区域林业发展潜力的衡量 11
2.2.3 简要评述 16
2.3 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7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7
2.3.2 比较优势理论 19
2.3.3 经济增长理论 20
2.4 分析的理论框架 20
第3章 西部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与林业发展现状 22
3.1 西部林业发展历史概况 22
3.1.1 地质历史时期西部森林资源的变迁 22
3.1.2 人类历史时期西部森林资源的变迁 24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森林资源的变化与发展 27
3.2.1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森林资源的变化阶段 27
3.2.2 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现状 39
3.3 西部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42
3.3.1 林业产业组织体系 42
3.3.2 林业投入 43
3.3.3 林业产出规模 44
3.4 林业经济结构 47
3.4.1 产业结构 47
3.4.2 地区结构 48
3.5 小结 49
第4章 西部林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及自然生产潜力 51
4.1 西部自然气候资源条件与森林资源类型 51
4.1.1 西部发展森林资源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 51
4.1.2 西部森林资源类型 52
4.2 西部森林资源发展潜力 53
4.2.1 土地资源及其潜力 53
4.2.2 林地资源质量 57
4.3 林地生产潜力 58
4.3.1 林木的可能生产力 58
4.3.2 用材林木材生产能力 59
4.4 西部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的潜力 60
4.5 小结 66
第5章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木质林产品 67
5.1 分析思路与预测方法 67
5.1.1 分析思路 67
5.1.2 预测方法的选择 69
5.2 生产建设用木材需求量预测 71
5.2.1 建筑用材需求量预测 71
5.2.2 建筑装饰用材需求量预测 82
5.2.3 家具用材需求量预测 83
5.2.4 木浆和造纸材需求量预测 87
5.2.5 人造板需求量预测 92
5.2.6 坑木需求量预测 106
5.2.7 其他生产建设用材 110
5.2.8 生产建设用材需求总量与结构 110
5.3 薪柴需求量预测 110
5.3.1 薪柴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111
5.3.2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预测 112
5.3.3 西部农村人均薪柴消耗水平和薪柴需求总量预测 116
5.4 西部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潜力分析 118
5.4.1 全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潜力 118
5.4.2 西部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份额分析 118
5.4.3 西部人造板、木家具和木浆造纸产品的市场潜力 120
5.4.4 西部木材的市场潜力 121
5.5 小结 123
第6章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非木质林产品 125
6.1 水果的市场潜力分析 125
6.1.1 西部水果的市场消费现状 125
6.1.2 影响水果需求的主要因素分析 126
6.1.3 西部水果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130
6.2 花卉市场潜力 133
6.2.1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133
6.2.2 国际市场需求潜力 135
6.3 中药材市场潜力 137
6.3.1 西部中药材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供给中的地位 137
6.3.2 中药材市场需求的总体判断 137
6.3.3 西部几种主要中药材的市场潜力分析 138
6.4 小结 139
第7章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森林旅游 141
7.1 西部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41
7.2 影响区域森林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143
7.2.1 区域森林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43
7.2.2 西部森林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145
7.3 西部森林旅游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146
7.3.1 旅游市场客流量的预测方法 146
7.3.2 西部森林旅游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146
7.4 小结 151
第8章 西部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及优势产业选择 153
8.1 分析方法 153
8.2 西部地区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156
8.2.1 分析产业的确定和数据处理 156
8.2.2 西部地区整体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157
8.2.3 西部各省份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161
8.3 小结 165
第9章 主要结论与体会 166
9.1 主要结论 166
9.2 主要创新点 167
9.3 体会 168
参考文献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