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毅主编;疏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8067339
  • 页数:9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汉唐时的疏勒国、疏勒都督府与清代疏勒直隶州、疏勒府和民国2年(1913年)疏勒建县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5年,疏勒县境内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变化和人文风情。

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6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64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64

第二节 历史沿革 65

第三节 境域变迁 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8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6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69

第三章 乡镇 70

第一节 疏勒镇 70

第二节 罕南力克镇 73

第三节 牙甫泉镇 76

第四节 巴仁乡 79

第五节 洋大曼乡 82

第六节 亚曼牙乡 85

第七节 巴合齐乡 88

第八节 塔孜洪乡 90

第九节 英尔力克乡 93

第十节 塔尕尔其乡 95

第十一节 库木西力克乡 97

第十二节 艾尔木东乡 100

第十三节 阿拉力乡 102

第十四节 英阿瓦提乡 104

第十五节 阿拉甫乡 106

〔附〕县属国营农枚场 109

第四章 驻县单位 112

第一节 驻县军事单位 112

第二节 驻县兵团单位 113

第三节 驻县地区单位 114

第五章 地名 116

第一节 地名普查 116

第二节 县名考释 116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20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20

第一节 地质 120

第二节 地貌 121

第二章 气候 123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23

第二节 降水 蒸发 124

第三节 日照 气温 124

第四节 霜冻 125

第五节 风 126

第三章 水文 127

第一节 地表水 127

第二节 地下水 128

第四章 土壤 130

第一节 类型分布 130

第二节 土壤养分 130

第五章 动植物资源 130

第一节 植物 130

第二节 动物 132

〔附〕地产中药材资源 133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3

第一节 水灾 133

第二节 风灾 134

第三节 旱灾 135

第四节 冰雹 135

第五节 病虫害 135

第六节 冻害 136

第七节 地震 136

第三编 人口 138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138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38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1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4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4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41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41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 141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4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42

第一节 机构 142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142

第三节 措施和效果 143

第四编 民族 宗教 148

第一章 民族 148

第一节 维吾尔族 148

第二节 汉族 160

第三节 柯尔克孜族 163

第四节 回族 164

第五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166

第二章 宗教 16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168

第二节 基督教 171

第三节 佛教 172

第四节 宗教管理 172

第五编 农业 177

第一章 农业机构 177

第一节 县农业局 177

第二节 农业局直属单位 17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7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79

第二节 减租反霸 180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81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183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 184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5

第三章 农业区划 187

第一节 耕地概况 187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 188

第四章 种植技术 190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90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91

第三节 良种推广 195

第四节 作物保护 197

第五节 科学施肥 199

第五章 农业生产 201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 201

第二节 粮食生产 204

第三节 棉花生产 208

第四节 油料生产 211

第五节 其他 211

第六章 农田基本建设 212

第一节 农田规划 212

第二节 土壤改良 213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 213

第七章 农垦 214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14

第二节 农三师四十一团 215

第六编 林业 22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21

第一节 县林业机构 221

第二节 基层林业机构 221

第二章 林业资源 222

第一节 树种资源 222

第二节 人工林面积 226

第三节 林木蓄积 226

第四节 天然荒漠林 234

[附] 境内百年古树 235

第三章 林业区划 235

第一节 北部、中部防护、用材、薪炭林区 235

第二节 南部防护、经济、薪炭林区 236

第三节 东南部自然植被保护区 236

第四章 育苗 造林 236

第一节 育苗 23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38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建设 239

第五章 森林病虫害防治 242

第一节 主要虫害及防治 242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 244

第六章 经营管理与效益 245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45

第二节 效益 246

第七编 畜牧业 248

第一章 机构 248

第一节 县畜牧局 248

第二节 事业机构和种畜场 249

第二章 畜牧资源 250

第一节 牲畜品种 250

第二节 草场饲料 253

第三章 畜牧业区划 254

第一节 西部边缘及南部直立型高芦苇群系牛羊区 254

第二节 北部中部匍匐型小芦苇群系绵羊、牛区 255

第三节 城郊奶牛、家禽、生猪区 256

第四节 布古拉库木沙漠牧业待开发区 256

第四章 牧业生产 256

第一节 经营体制变革 256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57

第三节 畜牧技术推广 259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60

第五章 牧业建设 261

第一节 草场建设 262

第二节 畜牧设施 262

第六章 畜病防治 263

第一节 主要疫情 263

第二节 防治 271

第八编 园艺 养殖 278

第一章 园艺 278

第一节 果品 279

第二节 瓜类 289

第三节 蔬菜 292

第四节 花卉 296

第五节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治 297

第二章 养殖 299

第一节 蚕桑 299

第二节 养蜂 301

第三节 水产 301

第四节 养猪 304

第五节 养鸡 305

第九编 农机 309

第一章 农机具演变 30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309

第二节 农业机械 309

第二章 农机管理 3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3

第二节 农机管理方式 314

第三章 农机供应 3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4

第二节 经营范围 314

第四章 农机服务 317

第一节 培训服务 317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318

第三节 农机修理 319

第四节 农机保养修理制度 320

第五章 农机监理 320

第一节 年度检查审验 321

第二节 农机事故 322

第十编 水利 327

第一章 机构 32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机构 32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机构 327

第二章 水利区划 329

第一节 灌区 329

第二节 水资源分布 332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 335

第三章 农田水利 33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 3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 338

第四章 水利工程 344

第一节 引水工程 344

第二节 蓄水工程 346

第三节 打井工程 348

第四节 防病改水工程 349

第五节 排水工程 351

第六节 防洪工程 353

第五章 分水 356

第一节 县际分水 356

第二节 县内分水 365

第六章 水政 367

第一节 水政管理 368

第二节 水费征收 369

第十一编 工业 375

第一章 地方国有工业 375

第一节 煤炭 375

第二节 电力 376

第三节 农机修造 378

第四节 造纸 380

第五节 印刷 381

第六节 水泥 381

第七节 建材 382

第八节 油脂化工 384

第九节 棉花加工 386

第十节 粮油加工 388

第十一节 副食品加工 390

第二章 手工业 3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94

第二节 手工业改造 394

第三节 主要二轻企业 396

第三章 乡镇企业 40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05

第二节 发展概况 405

第三节 主要企业 406

第四节 企业管理 409

第十二编 交通 416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1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16

第二节 公路养护机构 417

第三节 业务管理机构 417

第四节 运输企业 418

第二章 道路 桥涵 418

第一节 古道 418

第二节 公路 419

第三节 乡村道路 422

第四节 桥涵 426

第三章 公路养护 428

第一节 养护 429

第二节 道班 429

第四章 交通运输 431

第一节 畜力运输 431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431

第三节 县城交通运输 432

第十三编 邮电 436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36

第一节 清代机构 43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邮电机构 437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机构 437

第二章 邮政 438

第一节 邮路 438

第二节 设备 439

第三节 业务 439

第四节 机要通信 444

第五节 邮政编码 444

〔附〕疏勒县各地邮政编码 445

第三章 电信 445

第一节 电信种类 445

第二节 电信网络 449

第三节 电报投递 450

第四节 电信设施 450

第四章 经营管理 451

第一节 组织管理 451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 45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52

第十四编 商业 457

第一章 私营商业 4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私营商业 4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私营商业 458

第二章 国营商业 46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0

第二节 商业体制 460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62

第四节 下属专业公司 464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474

第一节 机构 474

第二节 下属专业公司 475

第三节 计划、财务管理 476

第四节 购销业务 480

第五节 外贸经营 483

第六节 体制改革 484

第四章 物资 4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89

第三节 石油液化气供应 493

第十五编 粮食 500

第一章 机构沿革 500

第一节 县粮食局 500

第二节 基层网点 501

第二章 粮油购销 501

第一节 粮油征购 502

第二节 粮油供销 505

第三节 粮油市场 508

第四节 粮油价格 508

第五节 议购议销 510

第三章 仓储 调运 511

第一节 仓储 511

第二节 储粮技术 513

第三节 病虫防治 514

第四节 仓储机械 514

第五节 粮油质量检验 515

第六节 粮食调运 516

第四章 粮油加工 518

第一节 面粉加工 518

第二节 食油加工 519

第三节 其他加工 519

第五章 经营管理 519

第一节 业务管理 519

第二节 粮食关系和票证管理 520

第三节 财务管理 521

第十六编 财政 税务 525

第一章 财政 525

第一节 机构 525

第二节 财政体制 525

第三节 财政收入 526

第四节 财政支出 528

第五节 债券发行 530

第六节 财政管理 532

第七节 财政监督 532

第二章 税务 535

第一节 机构 535

第二节 税制演变 537

第三节 税收征管 544

第十七编 金融 55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52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疏勒县支行 552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疏勒县支行 553

第三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疏勒县支行 554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疏勒县支行 554

第五节 中国银行疏勒县支行 554

第六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疏勒县支公司 555

第二章 货币流通 55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货币 555

第二节 币制改革 558

第三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560

第四节 现金管理 561

第三章 信贷 562

第一节 工商信贷 562

第二节 农业信贷 563

第三节 建设资金管理与信贷 568

第四章 储蓄与存款 570

第一节 储蓄 570

第二节 存款 572

第五章 债券 574

第一节 公债 574

第二节 国库券 575

第三节 其他债券 576

第六章 金融监督 576

第七章 保险 578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78

第二节 保险理赔 580

第三节 内部管理与效益 581

第十八编 城乡建设与土地管理 584

第一章 城乡建设 584

第一节 机构 584

第二节 县城建设 585

第三节 乡镇建设 587

第四节 城乡规划 589

第五节 城建管理 590

第六节 建筑企业 591

第七节 环境保护 592

第二章 土地管理 593

第一节 机构队伍 593

第二节 宣传《土地管理法》 594

第三节 申报登记 595

第四节 用地管理 595

第五节 土地监察 596

第六节 土地管理费征收 596

第七节 荒地开发 597

第八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597

第十九编 经济管理 600

第一章 计划 600

第一节 机构 600

第二节 计划编制 600

第三节 计划执行 602

第二章 统计 606

第一节 机构 606

第二节 统计范围 606

第三节 统计方法 606

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服务 607

第三章 物价 608

第一节 机构 608

第二节 物价管理体制 608

第三节 价格调整及变动 610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612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61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1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1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620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管理 62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2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623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 624

第五章 标准计量 质量监督 625

第一节 机构 625

第二节 计量器具 625

第三节 计量管理 626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627

第五节 质量管理 627

第六章 审计 62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28

第二节 审计监督 629

第二十编 政党群团 63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疏勒县地方组织 63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3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638

第三节 宣传教育 642

第四节 纪律检查 644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64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疏勒县地方组织 6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4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4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6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团体 6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群众团体 651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 664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664

第二节 清匪肃特 664

第三节 抗美援朝 665

第四节 减租反霸 665

第五节 “三反”、“五反” 666

第六节 土地改革 666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 667

第八节 党内整风与反右斗争 667

第九节 镇反、肃反 668

第十节 “大跃进” 668

第十一节 大炼钢铁 669

第十二节 人民公社化 669

第十三节 反右倾与甄别 669

第十四节 精兵简政 670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70

第十六节 “文化大革命” 672

第十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74

第十八节 农业学大寨 675

第十九节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676

第二十节 平反冤假错案 677

第二十一节 军民共建活动 678

第二十二节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679

第二十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680

第二十一编 政权 政协 684

第一章 民国时期县议会 684

第一节 机构 684

第二节 议会活动 68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685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85

第二节 疏勒县人民代表大会 68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691

第四节 选举 696

第三章 历史上的疏勒地方政权 698

第一节 疏勒国 698

第二节 唐代疏勒镇、都督府 699

第三节 清代地方政权 701

第四节 民国时期县公署、县政府 702

第四章 疏勒县人民政府 706

第一节 县级机构 706

第二节 基层机构 708

第三节 政绩辑要 709

第五章 人民政协 7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1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71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718

第二十二编 政法 723

第一章 公安 7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23

第二节 政治侦察 724

第三节 预审 724

第四节 看守 725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726

第六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726

第七节 治安管理 727

第八节 户籍管理 728

第九节 交通管理 731

第十节 特种行业管理 732

第十一节 警用装备管理 732

第十二节 枪支弹药管理 734

第十三节 消防管理 735

第二章 检察 73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35

第二节 干部培训 736

第三节 刑事检察 73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737

第五节 经济检察 738

第六节 监所检察 738

第七节 审查起诉 739

第八节 审判监督 739

第九节 案件复查 740

第十节 受理控告、申诉 741

第三章 审判 7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4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74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4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743

第五节 行政审判、信访 743

第六节 申诉复查 7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44

第一节 机构 744

第二节 普法 744

第三节 调解 745

第四节 律师事务 746

第五节 公证业务 747

第二十三编 军事 751

第一章 军事机构 751

第一节 汉至清代军事机构 75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75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机构 752

第二章 兵役 75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兵役 75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 755

第三章 民兵 757

第一节 组织 757

第二节 军政训练 758

第三节 重要作用和代表大会 759

第四章 战事纪略 762

第一节 汉代疏勒国战事 762

第二节 唐代疏勒镇保卫战 763

第三节 喀拉汗王朝与于阗国战事 763

第四节 叶尔羌汗国时期战事 763

第五节 清代平定和卓后裔叛乱之战事 764

第六节 民国时期战事 766

第七节 平息伽师县·艾山司马义武装暴乱 767

第五章 拥政爱民 767

第一节 帮助地方建党建政 767

第二节 参加生产建设 767

第三节 抢险救灾 768

第四节 开展学雷锋活动 770

第五节 共建精神文明 770

第二十四编 民政 劳动人事 774

第一章 民政 774

第一节 机构 774

第二节 优待 抚恤 774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 776

第四节 安置 780

第五节 婚姻登记 781

第六节 殡葬管理 782

第二章 劳动人事 78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82

第二节 劳动就业 78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784

第四节 工资 奖金 786

第五节 离退休 退职 791

第二十五编 教育 科技 795

第一章 教育 7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95

第二节 旧式教育 795

第三节 普通教育 796

第四节 其他教育 804

第五节 教师 经费 设施 806

第二章 科技 812

第一节 机构 812

第二节 科技活动 812

第三节 科研 813

第四节 科技队伍 815

第五节 科技服务 816

第六节 科技成果 817

第二十六编 文化 822

第一章 机构 8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22

第二节 事业单位 822

第二章 文化艺术 825

第一节 民间文艺 825

第二节 音乐舞蹈 826

第三节 文艺演出 831

第四节 民间文学 832

第五节 文学创作 844

第六节 民间工艺 847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850

第一节 图书 850

第二节 档案 852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856

第一节 广播 856

第二节 电视 859

第五章 电影 报纸 863

第一节 电影 863

第二节 报纸 865

第六章 文物 古迹 865

第一节 古遗址、古建筑 865

第二节 文物管理 868

第二十七编 翻译 870

第一章 历史渊源 870

第一节 古代翻译活动 8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翻译培养 871

第二章 翻译队伍 871

第一节 翻译队伍的形成和扩大 871

第二节 翻译工作者的特点、作用 872

第三节 翻译工作者协会 873

第三章 部分文学翻译简介 874

第二十八编 卫生 体育 886

第一章 卫生 886

第一节 卫生 886

第二节 医疗 88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891

第四节 妇幼保健 899

第五节 医疗制度 903

第六节 卫生管理 903

〔附〕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规定 904

第七节 药政 医疗器械管理 906

第二章 体育 9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907

第二节 体育活动 908

第三节 体育设施 911

第二十九编 人物 914

第一章 人物传 914

班超 914

班勇 915

裴神符 916

裴慧琳 916

阿里·阿尔斯兰汗 916

海尔克提 917

喀斯米 918

黄定湘 918

何步云 919

马福兴 919

金树智 921

阿布力孜·买合苏木 921

毛拉洪·阿吉 922

那塔瓦尼 923

衣大明 923

赵锡光 924

帕夏米尔扎 924

阿布都克尤木·吾甫力 925

依米尔·司地克 925

提力瓦尔德·艾力 926

艾沙·托木 927

斯地克·肉孜 928

穆罕买提汗·排子 928

阿西木·吐尔地 929

张毓华 929

孙都 931

买买提明·艾力 931

忙苏尔·谢赫 932

阿合买德·孜亚伊 932

阎英 933

吐地·马木提 934

吐尔逊·阿巴斯 934

居买海提甫 934

第二章 人物传略 935

伍乃茵在疏勒 935

维护民族团结的坎巴尔汗老妈妈 936

甘于奉献的好书记杨立群 938

第三章 人物表 941

附录 952

一、1996~1998年疏勒县大事记 952

二、1996~1998年疏勒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960

三、1996.1~1998.12疏勒县党政四大班子领导人名录 965

四、地方文献辑存 967

五、杂录 975

修志始末 981

《疏勒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