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自然法及其在早期启蒙中的历史 1
1.1 概要 1
1.2 自然法与历史 4
1.3 “道德史”与折中主义 13
1.4 对折中主义的解释 30
1.5 自然法理论与大学改革 38
第二章 社会性与自然法史: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万民法》的辩护 49
2.1 《争议典型》的背景 49
2.2 普芬道夫的思想发展 52
2.3 博伊恩伯格通信 59
2.4 《自然法与万民法》中的斯多亚主义和折中主义 77
2.5 首部“道德史” 84
第三章 唯意志论和道德认识论:莱布尼茨与普芬道夫的比较 93
3.1 莱布尼茨对普芬道夫自然法理论的批判 93
3.2 普芬道夫的道德认识论 108
3.3 普芬道夫思想中的心灵修养与契约 123
3.4 莱布尼茨与普芬道夫的道德神学 138
第四章 克里斯琴·托马修斯与普芬道夫自然法学的发展 145
4.1 托马修斯实践哲学的背景 145
4.2 托马修斯对普芬道夫的解释 148
4.3 托马修斯与折中主义 158
4.4 托马修斯自然法理论中的危机及其修复 168
4.5 托马修斯与“道德史” 176
4.6 托马修斯的影响:从古德宁到海纳修斯 183
第五章 自然法理论及其在克里斯琴·沃尔夫时代的历史编纂 194
5.1 布迪乌斯与托马修斯之后的哈勒大学 194
5.2 沃尔夫自然法理论的结构 206
5.3 布鲁克的历史编纂的综合 221
5.4 沃尔夫自然法理论的实际影响 226
5.5 克鲁修斯与对沃尔夫的最后虔敬主义者批判 236
第六章 结论:“道德史”在德国的终结 241
6.1 折中主义与大众哲学 241
6.2 康德、策特里茨与《系科之争》 244
6.3 康德、自然法与哲学史 253
6.4 施陶林的道德哲学史 264
6.5 康德哲学与哲学史 272
参考文献 282
索引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