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 201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社编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2183943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报告梳理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脉络,通过结合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全国省市区进行排名,划分为“低碳地区”、“中碳地区”、“高碳地区”;报告同时对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等在内的50个国家及地区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排名。报告详细解读了中国低碳市场体系构建与政策驱动的关系,提出由低碳金融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报告还呈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的创新样板。

绪论 1

第一部分 低碳经济:从理念到行动第一章 探索中前行的低碳经济 11

第一节 低碳经济内涵与外延 11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 11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 13

三、低碳经济外延的辨析 15

第二节 探寻低碳经济发展方式 18

一、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 18

二、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 19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低碳经济行动进展 23

第一节 国际行动与中国的立场 23

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进程 23

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成果 26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33

四、未来气候谈判展望 34

第二节 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 35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 35

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 40

三、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行动的经验 47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行动展望 48

参考文献 50

第二部分 低碳统计:指标体系与竞争力评价第三章 低碳经济统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55

第一节 低碳经济统计体系发展脉络 55

一、统计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55

二、能源统计体系 56

三、能效统计体系 61

四、循环经济统计体系 64

五、低碳经济统计体系 69

第二节 低碳经济统计体系研究现状 70

一、国外相关指数体系 70

二、国内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综述 73

三、国内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与国外的差距 76

参考文献 77

第四章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 78

第一节 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 78

一、低碳效率指标体系 79

二、低碳引导指标体系 83

三、低碳社会指标体系 93

第二节 2005—2009年中国省域低碳竞争力分析 98

一、低碳竞争力排名 98

二、低碳竞争力区域划分 100

第三节 中国高中低碳地区竞争力排名比较 101

一、低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101

二、中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105

三、高碳地区竞争力分析 107

第四节 低碳试点省份和城市竞争力分析 110

一、低碳效率指标分析 110

二、低碳引导指标分析 111

三、低碳社会指标分析 112

四、低碳统计体系急需完善 113

参考文献 113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 114

第一节 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概览 114

一、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114

二、全球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 115

第二节 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评价 117

一、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 117

二、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排名稳中有跌 118

三、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各子竞争力变化平稳 119

第三节 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中四项子竞争力评价 120

一、中国低碳效率亟待提升 120

二、中国能耗效率出现回落 124

三、中国低碳社会构建有待完善 129

四、中国低碳引导领域显劣势 134

第四节 国内外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比较 140

第五节 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综合竞争力比较 143

一、WEF、IMD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比较 143

二、造成全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竞争力排名差异的因素 145

三、各国低碳竞争指数与WEF竞争指数排名的综合分析 146

参考文献 147

第三部分 低碳市场:体系构建与政策驱动第六章 低碳经济的市场运行及体系构建 151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市场运行基本理论 151

一、高碳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 151

二、减碳的成本—收益分析 154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构建 157

一、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158

二、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组成要素与架构 158

三、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建议 160

参考文献 163

第七章 低碳市场的政策驱动 164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及其启示 164

一、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 164

二、发达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171

第二节 中国各行业低碳政策清单 173

一、农业领域 173

二、林业领域 174

三、工业领域 175

四、建筑与交通领域 179

五、新能源领域 180

第三节 中国低碳政策评析 182

一、中国的低碳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182

二、中国低碳政策的不足之处 184

第四节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86

一、构建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186

二、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189

三、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群众的低碳意识和低碳就业能力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四部分 低碳金融: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第八章 低碳金融市场形成及其创新 195

第一节 低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195

一、低碳金融概念的形成 195

二、低碳金融的功能与参与主体 196

第二节 传统金融业的低碳创新 196

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推动传统金融业变化 196

二、低碳银行创新 197

三、低碳保险创新 200

四、低碳投资创新 202

参考文献 203

第九章 碳市场的演化:新金融创新 204

第一节 碳市场的产生与交易产品 204

一、碳交易的定义与碳市场的兴起 204

二、碳市场上的交易产品 205

第二节 世界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5

一、世界碳市场现状概述 205

二、世界碳市场结构与参与者 207

三、世界碳市场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212

第三节 中国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4

一、中国主导清洁发展机制供应方 214

二、中国建立碳市场的探索 216

三、中国不能再丧失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 218

第四节 碳排放权定价研究 219

一、碳排放权定价研究的背景 219

二、碳排放权动态定价模型 220

三、用GMM方法对碳排放权定价 221

四、碳排放权定价的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222

第五节 欧盟碳市场的波动性研究 223

一、碳市场波动性研究的背景 223

二、碳市场波动性研究模型与数据 224

三、碳市场波动性实证结果及分析 228

四、碳市场波动性研究的政策建议 232

参考文献 232

第五部分 低碳技术:引领低碳产业发展第十章 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产业发展概况 239

第一节 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的内涵和分类 239

一、低碳技术的内涵与分类 239

二、低碳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240

第二节 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开发更清洁的能源 241

一、太阳能技术与产业 241

二、风电技术与产业 242

三、核电技术与产业 243

四、潮汐能技术与产业 244

第三节 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44

一、低碳技术与工业 244

二、低碳技术与建筑业 246

三、低碳技术与交通运输业 248

第四节 低碳技术与产业发展展望 249

一、低碳技术发展展望 249

二、低碳产业发展展望 250

参考文献 251

第十一章 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 252

第一节 核电技术与产业发展 252

一、中国核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向自主研发迈进 252

二、中国核电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53

三、大力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是关键 254

第二节 太阳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257

一、全球市场经历快速增长后开始放缓 257

二、中国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259

三、中国太阳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261

四、补贴政策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62

第三节 风电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 264

一、全球风电产业增长势头不减 264

二、中国风电跃居世界第二 265

三、制定风电产业政策仍需理性 267

参考文献 270

第十二章 清洁煤技术与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271

第一节 清洁煤技术是中国低碳化的根本出路 271

一、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大规模发展清洁煤技术 271

二、清洁煤技术相关产业发展成效并不明显 272

第二节 清洁煤技术战略方向 274

一、煤基多联产技术是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274

二、CCS技术是长期战略方向 278

参考文献 279

第十三章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 280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280

一、新能源技术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 280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层出不穷 282

三、短期内混合动力汽车将引领发展方向 284

四、跨国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284

第二节 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 286

一、各国技术路径差异化极大 286

二、产业扶持政策至关重要 287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290

一、纯电动汽车是战略导向 290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仍需漫长过程 291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避免急于求成 294

参考文献 295

第六部分 低碳竞争力:国家、区域、企业创新样板第十四章 国际低碳竞争力创新样板 299

第一节 奥地利:“自产自销”的绿色成长之路 299

一、奥地利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动力和框架 299

二、奥地利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潜力 301

三、对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借鉴作用 309

第二节 日本: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会 310

一、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310

二、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经验 314

三、日本低碳模式的借鉴意义 320

参考文献 322

第十五章 中国区域低碳竞争力创新样板 323

第一节 长三角低碳发展标杆:苏州工业园区 323

一、低碳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324

二、低碳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329

第二节 苏州工业园区碳排放收支分析 330

一、园区2005—2009年CO2排放评估 330

二、园区2005—2009年碳汇现状 336

三、园区CO2收支状况评估 337

第三节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竞争力评价 339

一、园区建立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339

二、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完成情况 340

第十六章 企业低碳竞争力创新样板 344

第一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低碳能源开发的先行者 344

一、绿色中石油 344

二、建立中国第一家碳排放权交易所 346

三、积极开发清洁能源 346

第二节 联想集团——IT行业的低碳先锋 348

一、联想集团的低碳发展路径 348

二、联想的绿色低碳行动 348

三、联想低碳行动的经验 353

第三节 华能集团——引领煤电产业低碳发展 354

一、华能的低碳行动 354

二、华能低碳行动的经验和启示 357

第四节 IBM——智慧中国的推动者 358

一、智慧地球理念 358

二、超前的低碳战略 359

三、绿色ICT解决方案 360

第五节 皇明集团——全方位的微排解决方案供应商 362

一、皇明的低碳技术创新 362

二、皇明的微排发展理念 364

第六节 宇宙集团——中国生物质能零碳发展的拓荒者 366

一、宇宙集团的零碳样板 367

二、生物质空腔型煤——解决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问题 368

三、宇宙集团的经验和启示 369

第七节 其他企业低碳创新案例 369

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369

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370

三、远大集团 371

四、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 371

附录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相关数据一、中国省域低碳经济指标 374

二、国际低碳经济指标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