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王安葵 1
序&张玉珠 3
京剧论谭 3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 3
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13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 20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 26
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 30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中日戏剧交流的伟大先驱 36
梅兰芳第二次访日演出 41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 46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 53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 59
“鬼音”·程腔·程派 67
袁派、裘派与麒派 73
“关外唐”论 80
京剧三题 87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 95
梨园漫议 105
京剧改革的几点想法 105
比赛后想到的 109
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 114
京剧传统戏综说 117
漫谈京剧的男旦现象 125
漫谈票友 129
漫谈谭派的分化 133
梅兰芳金奖大赛漫评 137
中国京剧艺术节观摩杂感 143
旁观者的话——谈大连京剧团的剧目建设 147
访日杂记 157
“先继承后发展”必须坚持 163
为了京剧的完美 167
唐韵笙和关东派京剧 171
唐派《未央宫斩韩信》赏析 175
麒派在东北的传播与影响 178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181
回顾与展望——在辽宁省辽南戏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187
漫议戏曲“原创” 191
《九江口》史实考 195
《大·探·二》史事考 201
《狸猫换太子》史事考 205
借台练戏还是搭班学艺 209
永胜和科班追踪 213
我见到了梅兰芳院长 220
听魏莲芳先生说往事 225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 229
附:大学者,古君子——怀念顾颉刚先生 235
和波多野太郎谈戏 239
怀念老舍先生 242
张伯驹先生论剧 245
赏菊谈艺 253
看京剧《梅河两岸》 253
雏凤清声——看《雏凤凌空》之后 256
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看上海京剧三团演出的《四进士》 257
京剧团青年队在沈阳 259
北国新蕾绽沪杭——旅大艺校实验京剧团南下演出随记 261
重看《舞台姐妹》有感 263
从笑声中想到的——看《三打陶三春》随感 265
动人的掌声 267
又见红梅呈新姿——看苏州市京剧团演出《李慧娘》 268
人才济济 舞台熠熠——看天津京剧三团演出有感 270
看《九江口》赞杨赤 272
坚实的基础 成功的创造——喜看天津市京剧团的演出 274
永存的艺术青春 276
技艺娴熟 各显春秋——北京京剧院四团演出观后 277
要留清白在人间 278
认识过去 珍惜今天——影片《人·猴》观后 280
为小字辈喝彩 281
看马少良的两出戏 283
一枝红杏出墙来——看营口戏校的演出 285
梨园桃李 艺德俱佳 287
迎接朝阳的演出——哈、沈、大京剧院(团)联合演出随笔 288
海河畔的激战——大连京剧团天津行 290
绚丽多彩的京剧舞台——看大连京剧团演出 292
继承·改革·发展——写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时 294
留在香港的掌声——大连京剧团演出侧记 296
题诗文宋江归天武周瑜 298
杨赤与《西门豹》 300
附:在继承与革新中创大家风范——京剧《西门豹》观后有感 305
附:盛世又见西门豹 306
李逵戏的新创造——评大连京剧团演出的《梁山恨》 308
《百花赠剑》是一出高品位的戏 315
感悟《春秋霸主》 319
令人欣喜的麒派戏 321
民族精神铸酒魂 324
悲剧的痛点——论杨修 327
改写历史的《风雨杏黄旗》 333
人物评传 337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 337
菊坛长寿星——蓉丽娟 348
附:蓉丽娟是梅派演员,还是程派演员 378
剧人写真 383
洒尽汗水育新苗——介绍旅大艺校教师闻占萍 383
满目青山夕照明——记老艺术家袁世海 385
令人敬重的杨老师 387
也来说一说王梦云 391
杨赤:大有希望的花脸全才 394
挽颓势,振雄风的全才花脸 397
附:满怀紧迫感的新星 399
累不死的李萍 401
追忆缅怀 405
永远记住他——悼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曹艺斌同志 405
人生潇洒当有时 407
厉慧良的价值 409
附:怀念厉慧良 412
怀念哈鸿滨老师 413
附:他去了,留下的是财富 415
离休干部刘元彤 418
传梅派艺术之人——怀念魏莲芳先生 421
沧海纳英灵 滨城忆大师 424
生命最后时刻的奋斗 427
菊苑杂谈 43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和青年戏曲演员谈练功 431
独具慧眼识人才 433
同行决非冤家 435
继承流派漫谈 437
京剧革新与继承漫谈 439
“仙气”和“书卷气” 441
程砚秋戒赌的启示 443
杂谈戏曲唱词 444
确立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 446
“做工”的贫困 447
京剧节上的三点忧思 449
程派戏和程派新秀 450
“艺坛”之幸 452
京剧何时能巡演? 453
经营需有道 454
连台本戏琐谈 456
唐韵笙演《后羿射日》 458
说反串 459
忠义双星——北梅南周 461
东北四大武生 463
关东猴王筱九霄 465
关于王芸芳 467
刘筱衡台上遇刺 468
周信芳的“特异功能” 469
蓉丽娟、曹艺斌与高雪樵 471
李少春、曹艺斌、厉慧良与杨白劳 473
梅兰芳在大连 475
我看过的《狸猫换太子》 477
《斩经堂》续言 479
留住汉宫春 481
台上画图 笔下戏剧——看姜炳文京剧人物画展随想 483
徐城北和《梅兰芳百年祭》 485
说说刘新阳和他的《无尘留痕》 487
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489
关于电影《定军山》 491
西岗与京剧 493
京剧艺术之魅力——观“1993京剧票友国际邀请赛”发奖大会 496
京剧,盼掌声再起 498
真正的大舞台 500
京剧不是“北京Opera” 502
京剧:站在巨人肩上 504
讲忠孝仁义的京剧 506
唱念做打的魅力 508
梅兰芳:台上好女子,台下真男儿 510
中国电影开始于京剧 512
“歌台深处筑心防” 514
山海关外的京剧 516
票友琐谈 518
生旦净丑 522
节令戏与贺岁戏 524
正月里的生肖戏 527
京剧义务戏 529
说堂会戏 531
清宫与京剧 533
男旦的魅力 537
京剧与中国 541
京剧的三次危机 543
京剧走向世界 547
《武家坡》与王宝钏寒窑 552
说脸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 554
说京剧服装:宁穿破,不穿错 556
京剧的关戏 558
仙姿香韵领群芳 560
说包公戏 563
说京剧的海瑞戏 565
牛年说“牛戏” 567
谈京剧的猴戏 569
刘秉义穿过红袍吗? 571
“关羽”到底属于哪个行当? 573
京剧的五“逼宫” 575
京剧的《文昭关》和《武昭关》 577
京剧常识问答 579
曲坛艺话 585
回忆博爱市场的曲艺活动 585
附:山海关外小天桥——大连博爱市场 588
我听京韵大鼓——门外谈曲艺之一 590
回忆侯宝林——门外谈曲艺之二 594
曲艺与京剧——门外谈曲艺之三 598
曲艺,找回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603
附录 607
梨园探秘人——马明捷&刘丰 607
人格的魅力&常立胜 609
怀念我的老师马明捷&杨赤 611
将生命融入京剧——悼马明捷先生&孟繁杰 613
追忆恩师马明捷先生&刘新阳 617
声音的记忆——马明捷老师周年祭奠&李小佳 622
编后记&刘新阳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