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论文篇——研究与诠释 3
1 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与韦伯学研究 3
一、前言 3
二、韦伯诠释的初期发展(1920-1945) 6
三、韦伯学说的传播与“二战”后的韦伯学 19
四、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 33
五、1980年代的韦伯学研究 57
六、“韦伯复兴”的时代意义 85
七、结论 89
2 “现代性”的社会学分析——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94
一、前言 94
二、“现代性”的社会学意义 96
三、西方经验的重新评估 100
四、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 109
3 韦伯《儒教与道教》一文的方法论基础 116
一、前言 116
二、《儒教与道教》的问题关联 118
三、理想型方法与历史解释 123
四、结论 133
4 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从韦伯《儒教与道教》谈起 134
一、前言 134
二、《儒教与道教》的基本论点 136
三、资本主义的“精神”与“形式” 144
5 从经济伦理到社会资本——新瓶装旧酒? 152
一、前言 152
二、“经济伦理”重探 154
三、“社会资本”新解 159
四、结语:全球化的走向——“新资本主义精神”? 164
6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167
一、前言 167
二、社会行动理论的演进过程 169
三、方法论的理路 174
四、社会行动理论的后续发展 178
7 以“价值自由”捍卫“学术自由”——韦伯方法论的正解 186
一、前言 186
二、由“价值中立”到“价值自由” 188
三、重返奥地利学派与超越韦伯 194
四、结论:社会科学的新挑战 196
8 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 199
一、前言 199
二、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 201
三、科学作为一套社会组织 209
四、社会科学作为一种个人的志业 219
五、结论 229
9 论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233
一、前言:从两种批判传统谈起 233
二、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235
三、结论:社会科学的挑战与回应 248
后记 249
10 《韦伯全集》的编纂工作 254
一、前言 254
二、《韦伯全集》的编纂方针 258
三、韦伯研究与现代社会学 261
附录:Max Weber Gesamtausgabe(MWG)《韦伯全集》总目录(2012年12月版本) 263
第二篇 韦伯学说四讲 277
11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问题与理想型方法 277
一、前言:从实证主义论战谈起 277
二、韦伯论社会科学的逻辑 281
三、理想型方法的特征 295
12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政治权威的性质及其限制 305
一、前言:政治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306
二、“支配”与“正当性”的概念意涵 308
三、责任伦理的政治观 315
13 韦伯的经济社会学——经济理性主义与资本主义 320
一、经济行动的社会学范畴 320
二、资本主义的结构条件 327
14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宗教之“世界图像”的社会效果 334
一、前言:宗教与经济的互为因果性 334
二、宗教行动和世界观 336
三、韦伯论西方宗教的理性化过程 339
四、理性化的吊诡 351
参考书目 355
西文书目 355
中文书目 369
本书各章出处一览表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