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必自经界始 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今朝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8084802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政区地理学的视角出发,选择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二者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发展和中外对比等角度,对政区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既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发展、变革的过程作了概括分析,也从历史文化等视角剖析了政区在地方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既在宏观上提出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落实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设计和思考,也在微观方面,以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推进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影响与问题为例,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中国当代行政区划问题的根源与实质,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主张。目前国内现有研究行政区划的著作,多是从行政管理、或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且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本书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行政区划的多种因素,从理论上阐明了城市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其中,一些内容,如中外行政区划的比较研究,以及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等,均为国内首次提出;有些观点已经引起海内外的重视和引用。本书可供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研究、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和大学师生学习和参

00导言 1

0.1论题的缘起 2

0.2研究的意义 5

0.3论证的方法 7

0.4框架与内容 8

0.5写法的说明 10

01权力的空间集聚——城市本质、城乡发展与城市的理论分析 12

1.1城市:权力的空间集聚与权力的集聚空间——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本质的讨论 13

1.1.1重新认识城市的本质 13

1.1.1.1城市定义的代表性表述及其分析 14

1.1.1.2把握“城市”概念的关键及一个新的界定——评析和新说 22

1.1.2重新认识城市化的本质 30

1.1.2.1对城市化的有关论述 31

1.1.2.2关于城市化的含义界定及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35

1.2未能归一的路——新视角下城市化道路的再探讨与城市发展史的再审视 36

1.2.1城市化的不同道路 36

1.2.1.1两条城市化道路 37

1.2.1.2不同城市化道路的结果——“附庸城市”与“自治城市” 38

1.2.2城市发展史的重新审视 40

1.2.2.1现有的成果及分析框架 41

1.2.2.2“三次城市革命”说与“三波城市化浪潮论”——一种新的表述和假说 45

本章小结 53

02权力的空间配置——行政区划的本质及其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 57

2.1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关概念、问题辨析 57

2.1.1关于“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近、相关概念 58

2.1.1.1关于“行政区划”及其相近、相关概念的各种阐发 59

2.1.1.2关于“行政区划”、“政区”等的实质和核心含义 64

2.1.1.3关于“政区”、“行政区划”等相关概念的新的界定和解说 65

2.1.2关于行政区划或政区的一般意义上的起源、发展问题 79

2.1.2.1关于“行政区划”的起源——兼论中国行政区划的起源 80

2.1.2.2关于“行政区划”的发展——以香港地区为例 86

2.2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度变迁——对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90

2.2.1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基本状况(夏、商、西周—今) 91

2.2.1.1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约前2070—前221) 91

2.2.1.2秦至清末(前221—1912) 91

2.2.1.3“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12—今) 92

2.2.2中国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 93

2.3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 97

2.3.1政区与城市、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源关系 97

2.3.2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同构”与“异构” 98

2.3.2.1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构 100

2.3.2.2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异构 101

2.3.3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兼论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03

本章小结 105

03方集权与分权——一般类型政区和特殊类型政区的中外比较研究 108

3.1行政区划的模式分析与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109

3.1.1行政区划模式的不同角度分类 109

3.1.1.1从自然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 109

3.1.1.2从人文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 110

3.1.2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三大模式及其影响 111

3.1.2.1英美模式 111

3.1.2.2法德模式 113

3.1.2.3前苏联模式 114

3.2一般类型政区的比较研究 116

3.2.1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历史与演化趋势 116

3.2.1.1中外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道路及其指导思想差别 117

3.2.1.2一般类型政区的设立、形态及相应地方政府等外在特征的比较 121

3.2.2一般类型政区中央与地方及不同层次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124

3.2.2.1纵向、垂直层级政区之间关系 124

3.2.2.2横向、水平层级政区之间关系 128

3.2.3市制比较 129

3.2.3.1城市型政区的起源发展、设置模式和管理方式 130

3.2.3.2都会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137

3.3特殊类型政区(民族型政区和其他特殊型政区)的比较研究 140

3.3.1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民族型政区的设置 140

3.3.1.1民族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制度选择 140

3.3.1.2民族型政区的两种主要形式 142

3.3.2其他类型的特殊型政区 146

3.3.2.1政治性的特殊型政区 147

3.3.2.2行政性、经济性的特殊型政区 149

3.3.2.3临时性的或非正式的特殊型政区 150

本章小结 150

04歧路彷徨与创新之道——中国近现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154

4.1回应与互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行政区划发展、变革的基本过程 155

4.1.1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市”制的发展、变革 155

4.1.1.1近代中国在外来影响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出现(1840—1949) 155

4.1.1.2现代中国国家重构完成后一元权力制约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变异(1949—今) 160

4.1.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与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局限 164

4.1.2.1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164

4.1.2.2中国当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作用、局限 169

4.2矛盾与困境: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及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72

4.2.1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 172

4.2.1.1 20世纪50年代之前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简单回顾和评价 173

4.2.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基本状况和评价 175

4.2.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79

4.2.2.1高层政区层面:国家整合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180

4.2.2.2基层政区层面:国民待遇问题(即城乡同等待遇)及居民(聚落)自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182

4.2.2.3各级政区(尤其中层政区)层面:管理效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187

4.3调控与创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构想 196

4.3.1有关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及其评述 196

4.3.2笔者对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构想 199

4.3.2.1前提: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 200

4.3.2.2目标:分权体制、聚落自治、都市善治——中国政区改革的三大目标 202

4.3.2.3实施: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序、措施和形成的格局 210

本章小结 214

05政区的文化意蕴与“合法性”意义——行政区划体制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和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形成 218

5.1遗产概念、遗产保护体系及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220

5.1.1遗产概念的含义与发展 220

5.1.1.1遗产概念的本来含义及其构成分析 220

5.1.1.2作为遗产保护实践对象的遗产的含义和构成 222

5.1.2当代世界与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及状况 224

5.1.2.1当代世界的遗产保护体系 224

5.1.2.2中国目前的遗产保护体系和遗产构成状况 224

5.1.3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227

5.2遗产的“地方性”:遗产与基层社区和低级政区的关系 229

5.2.1从遗产概念的扩展和“原真性”保护的要求看遗产与政区(社区)的关系 230

5.2.1.1从当代世界范围遗产概念的扩展来看 230

5.2.1.2从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来看 232

5.2.2中国的政区在遗产(文化类遗产)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33

5.3“政区”的“合法性”——以“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例 235

5.3.1“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合法性”意义分析 236

5.3.1.1表象:历史发展与现实态势 236

5.3.1.2深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237

5.3.2政区的“合法性”与稳定的宪政秩序的确立 239

5.4行政区划的调整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 242

5.4.1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 244

5.4.1.1单纯地名更改(主要体现在政区专名的更改方面),其他要素均不更动 244

5.4.1.2政区专名变更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要素的变更 247

5.4.2深层的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 249

5.4.2.1“市”制的内涵转换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 249

5.4.2.2“复合型政区”的广泛推行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 250

5.5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个案分析与深层思考 251

5.5.1“申遗热”与“毁灭潮” 251

5.5.2“千城一面”谁之过? 253

本章小结 255

06“浙江模式”及其启示——浙江省探索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其改革构想 258

6.1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演变概况与改革开放以来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 260

6.1.1浙江省行政区划演变概况 260

6.1.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相关研究概述 262

6.1.2.1基础性的资料整理和政区沿革的研究 263

6.1.2.2有关行政区划的现实问题和改革的研究 264

6.2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266

6.2.1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划分 266

6.2.1.1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 266

6.2.1.2县辖政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改革过程分析 269

6.2.2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与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改革举措 274

6.2.2.1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 276

6.2.2.2“浙江经验”与“浙江模式”:浙江省在行政区划改革方面的若干独特之处及其影响 281

6.3行政区划体制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分析 286

6.3.1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287

6.3.2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与完整意义的城市化的不相适应之处 299

6.4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构筑城乡一体的地方治理格局——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改革构想 305

6.4.1关于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行政区划适宜模式的思考 305

6.4.2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步骤 307

6.4.2.1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思路 307

6.4.2.2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步骤 308

本章小结 311

07“仁政必自经界始”——简短的结论及对行政区划问题实质与改革关键的深层思考 314

7.1简短的结论:城市及城市化的本质与中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路径 315

7.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问题的实质与根源——“法治”的缺失与“地方产权”(尤其是土地产权)的模糊 320

7.2.1地方治理结构紊乱与法规缺失导致行政区划体系混乱且变动无常 321

7.2.2个人产权、集体产权乃至地方产权(尤其是地权)的模糊、缺失是行政区划频繁调整的内在冲动和根源所在 322

7.3城市和城市化的“制度”之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权利”供给——“聚落自治”的重要意义 327

7.3.1城市化的制度之维及其缺失的后果 327

7.3.2聚落自治的重要性与实现的前提 328

7.4“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城乡统筹发展呼唤适宜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 330

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