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池塘养鱼的意义 1
二、池塘养鱼业的发展 2
第一章 池塘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5
草鱼、青鱼、鲢鱼、鳙、鲤、鲫、团头鲂、长春鳊(一)形态特征、(二)生活习性、(三)食性、(四)生殖、(五)生长、(六)经济意义 29
第二章 池塘环境条件的改良 30
池水水温 30
池水透明度 31
池水的运动 31
水中的溶氧 32
水中二氧化碳(CO2) 32
硫化氢(H2S) 33
水中的氨(NH2) 33
池水中的溶解盐类 34
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质 35
池水中的酸碱度(pH)值 35
池塘的生物 36
池塘的土质 38
第三章 池塘施肥 40
第一节 池塘施肥的作用过程 40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 43
一、绿肥 43
二、粪肥 45
三、混合堆肥 46
四、生活污水 48
第三节 无机肥料的种类、性质 48
一、氮肥 48
二、磷肥 49
三、钾肥 50
四、钙肥 50
五、无机肥的施用数量及方法 51
第四节 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 51
第四章 鱼类的饲料 53
第一节 鱼类饲料的主要营养成份要求 53
一、蛋白质 53
二、碳水化合物 53
三、脂肪 54
四、维生素 54
五、无机盐类 54
第二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55
一、评定饲料的注意事项 55
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几项指标 55
(一)饲料的消化率 55
(二)饲料的利用率 56
(三)饲料系数 57
第三节 鱼类饲料的种类 58
一、动物性饲料 58
二、植物性饲料 59
三、其他饲料 60
第四节 配合饲料 61
一、配合饲料的优点 62
二、配合饲料的搭配原则 62
三、配合饲料的加工形式 64
四、配合饲料的几种配方 64
第五节 饲料加工方法 65
一、机械加工 65
二、化学加工 66
三、生物加工 66
第六节 解决饲料的途径 67
第五章 鱼苗、鱼种培育 69
第一节 鱼苗培育 69
一、鱼苗的生物学特性 69
(一)鱼苗的食性 71
(二)鱼苗的生长速度 75
(三)鱼苗在池中的分布 77
(四)鱼苗对水质的要求 77
二、鱼苗体质优劣的鉴别 78
三、鱼苗培育的准备 78
(一)培育池的准备 78
(二)工具的准备 80
(三)水花鱼苗来源及饲料来源的准备 81
(四)鱼苗池施肥、培肥水质 81
四、鱼苗放养 81
(一)放养密度 82
(二)放养注意事项 82
五、鱼苗培育方法 83
(一)豆浆培育法 84
(二)大草(艾蒿)培育法 85
(三)草浆培育法 86
(四)混合堆肥培育法 87
(五)粪肥培育法 88
(六)有机肥与其他混合法 88
(七)无机肥培育法 89
六、鱼苗池的管理和鱼体锻炼、出塘 89
(一)鱼苗池管理 89
(二)鱼体锻炼 90
(三)夏花出塘注意事项 95
(四)夏花鱼种体质鉴定 96
第二节 鱼种饲养 97
一、夏花鱼种的生物学特点 98
二、鱼种池的条件 100
三、鱼种规格要求及饲养期 100
四、夏花鱼种的放养和搭配比例 101
五、鱼种饲养法 104
(一)以投喂饲料为主的饲养法 104
(二)以施肥为主的饲养法 107
(三)草浆饲养法 107
(四)种稗草饲养鱼种方法 107
六、鱼种池的日常管理工作 108
七、冬片鱼种的质量鉴定 109
八、冬片鱼种拣分、过称点数 109
九、二龄鱼种的饲养 110
第六章 池塘饲养食用鱼(商品鱼)高产技术 112
第一节 高产池塘的条件和池塘改造 114
一、高产池塘的条件 114
二、池塘的改造 116
第二节 鱼种 117
一、鱼种的来源 118
二、鱼种规格 119
三、鱼种体质 121
四、鱼种放养时间 121
第三节 鱼种搭配及混养 123
一、鱼种搭配的依据 123
二、混养类型模式 128
第四节 放养密度 135
第五节 轮捕轮放 137
一、轮捕轮放的作用 137
二、轮捕轮放的条件 138
三、轮捕轮放的对象 138
四、轮捕轮放的方法 139
五、轮捕轮放的技术措施 140
六、多级轮养方法 141
第六节 投喂饲料 145
一、饲料计划 145
二、饲料分配比例 146
三、饲料投喂技术 147
第七节 池塘管理 151
一、管理要专而精 151
二、鱼池管理的“八防” 152
三、日常管理的“三勤” 153
四、防止泛池 154
五、增氧机的作用及使用效果 157
第八节 “八字精养鱼法”之间的关系 159
第九节 池塘养鱼的技术经济效果 161
一、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 161
二、评价技术指标 163
三、池塘养鱼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分析实例 163
第七章 池塘养殖的引进品种及优质鱼简介 165
第一节 罗非鱼 165
第二节 虹鳟 174
第三节 异育银鲫 180
第四节 白鲫 184
第五节 丰鲤 188
第六节 荷元鲤 191
第七节 细鳞斜颌鲴 192
主要参考文献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