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通论 1
绪说 3
一、“政治文化”释义 3
二、道学、道统与“政治文化” 7
三、古文运动、新学与道学的形成 36
四、道学家“辟佛”与宋代佛教的新动向 64
五、理学与“政治文化” 109
第一章 回向“三代”——宋代政治文化的开端 184
第二章 宋代“士”的政治地位 198
第三章 “同治天下”——政治主体意识的显现 209
第四章 君权与相权之间——理想与权力的互动 230
第五章 “国是”考 250
上、北宋篇 251
下、南宋篇 267
第六章 秩序重建——宋初儒学的特征及其传衍 289
第七章 党争与士大夫的分化 315
一、引言 315
二、“国是”法度化下党争的新形态 320
三、朱熹时代的党争 329
四、王淮执政与党争的关系 349
五、余论 373
下篇 专论 385
绪说 387
第八章 理学家与政治取向 398
一、“内圣”与“外王”之间的紧张 398
二、从“内圣”转出“外王” 407
三、“得君行道”——朱熹与陆九渊 421
四、“得君行道”——张栻与吕祖谦 442
五、余义 451
第九章 权力世界中的理学家 456
一、前言 456
二、陆九渊的被逐 461
三、刘清之“以道学自负”案 471
四、王淮罢政的过程 481
五、周必大与理学家 495
第十章 孝宗与理学家 521
一、前言 521
二、孝宗晚年部署之一——周必大、留正、赵汝愚三相 528
附说一:朱熹“立朝四十日”辨 549
附说二:六和塔与浙江亭 552
附说三:灵芝寺与北关 557
三、孝宗晚年部署之二——擢用理学型士大夫 573
四、理学集团的布局——荐士与重整台谏 591
第十一章 官僚集团的起源与传承 619
一、前言 619
二、起源:从陈贾“禁伪学”谈起 623
三、官僚集团的传承 631
四、光宗朝的官僚集团 638
五、刘德秀的自叙 645
六、姜特立——官僚集团与皇权 653
七、总结 666
第十二章 皇权与皇极 682
一、孝宗的三部曲——“三年之丧”、“太子参决”、“内禅” 683
二、概说:史学与心理分析的交互为用 695
三、从入宫到受禅——孝宗的心路历程 704
四、认同危机与心理挫折 723
五、孝宗“末年之政”的心理向度 740
六、“责善则离”——孝宗与光宗的心理冲突 764
七、环绕“皇极”的争论 804
八、代总结:三点观察 840
附录 朱熹挽孝宗诗笺释 849
附论三篇 859
附论一 “抽离”、“回转”与“内圣外王”——答刘述先先生 861
附论二 我摧毁了朱熹的价值世界吗?——答杨儒宾先生 872
附论三 试说儒家的整体规划——刘述先先生《回应》读后 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