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1
一、医药知识的积累和医学理论的萌芽阶段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
三、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辨证观 6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的两大特点 9
一、整体观念 9
二、辨证论治 10
第四节 中医学理论的治学方法 10
一、明确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10
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1
三、奠定坚实的古文基础 11
四、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 12
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12
六、刻苦钻研,持之以恒 12
七、几种具体学习方法 13
第二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1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8
三、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2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2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2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三、中医学的五行学说 25
第三节 精气学说 27
一、气的基本概念 27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8
三、中医学的精气学说 28
第三章 脏腑学说 30
第一节 五脏的生理 31
一、心的生理 31
二、肺的生理 33
三、脾的生理 35
四、肝的生理 37
五、肾的生理 39
第二节 六腑的生理 42
一、胆的生理 42
二、胃的生理 43
三、小肠的生理 43
四、大肠的生理 43
五、膀胱的生理 44
六、三焦的生理 44
第三节 奇恒之腑的生理 45
一、脑 45
二、髓 45
三、骨 45
四、脉 45
五、女子胞 4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6
一、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46
二、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8
三、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9
第四章 经络学说 5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1
一、经络的概念 5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52
第二节 十二经脉 54
一、名称分类 54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54
三、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54
四、流注次序 54
第三节 奇经八脉 57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57
二、奇经八脉的特点 57
三、奇经八脉共同的生理作用 57
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 57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5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59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59
第五章 气血津液营卫学说 61
第一节 气 61
一、气的概念 61
二、气的生成 61
三、气的生理功能 62
四、气的分类 62
第二节 血 63
一、血的概念 63
二、血的生成 63
三、血的循环 64
四、血的功能 64
第三节 津液 64
一、津液的概念 64
二、津液的生成 65
三、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65
四、津液的生理功能 65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66
一、气和血 66
二、气和津液 67
三、血和津液 67
第五节 营卫 67
一、营气 67
二、卫气 68
第六章 精、神、情志学说 71
第一节 精 71
一、精的概念 71
二、精的分类及生成 71
三、精的生理功能 71
第二节 神 72
一、神的概念 72
二、神的生成 72
三、神的生理 72
第三节 精与神之间的关系 73
一、精能生神、养神 73
二、神能统精、行精 73
第四节 情志 73
一、情志的概念 73
二、情志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73
第七章 气机与气化学说 75
第一节 气机 75
一、气机的概念 75
二、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75
第二节 气化 75
一、气化的概念 75
二、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75
三、三焦、六经的气化 77
第三节 饮食物的气化运动 79
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79
二、饮食物的输布过程 79
三、饮食物的排泄过程 80
第八章 形体官窍学说 81
第一节 头的生理 81
一、解剖形态 81
二、生理功能 81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1
第二节 目的生理 82
一、解剖形态 82
二、生理功能 82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2
第三节 耳的生理 82
一、解剖形态 82
二、生理功能 82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2
第四节 鼻的生理 83
一、解剖形态 83
二、生理功能 83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3
第五节 口的生理 83
一、解剖形态 83
二、生理功能 83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3
第六节 舌的生理 84
一、解剖形态 84
二、生理功能 84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4
第七节 颈的生理 84
一、解剖形态 84
二、生理功能 84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5
第八节 胸的生理 85
一、解剖形态 85
二、生理功能 85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5
第九节 腹的生理 85
一、解剖形态 85
二、生理功能 86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6
第十节 背的生理 86
一、解剖形态 86
二、生理功能 86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6
第十一节 腰的生理 86
一、解剖形态 86
二、生理功能 86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7
第十二节 四肢的生理 87
一、解剖形态 87
二、生理功能 87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7
第十三节 二阴的生理 87
一、解剖形态 87
二、生理功能 87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8
第十四节 皮毛的生理 88
一、解剖形态 88
二、生理功能 88
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88
第九章 病因与发病学说 90
第一节 病因 90
一、六淫 91
二、疫疠 95
三、七情 95
四、饮食 96
五、劳逸 97
六、外伤 98
七、痰饮、瘀血 99
第二节 发病原理 101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的关系 101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102
第十章 病机学说 104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04
一、邪正斗争 104
二、阴阳失调 106
第二节 脏腑病机 108
一、五脏病机 109
二、六腑病机 111
三、脏腑之间的病机联系 112
第三节 经络病机 114
一、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 115
二、经络气血的逆乱 115
三、经络气血的运行阻滞 115
四、经络气血的衰竭 115
第四节 气血津液病机 115
一、气病的病理 116
二、血病的病理 116
三、津液病的病理 116
第五节 精、神的病机 117
一、精的病理 117
二、神的病理 117
第六节 气机与气化失常 118
一、气机失常 118
二、气化失常 119
三、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120
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障碍 121
五、水液气化障碍 122
第七节 形体官窍病理 123
一、头的病理 123
二、眼的病理 123
三、耳的病理 124
四、鼻的病理 124
五、口的病理 124
六、舌的病理 125
七、颈的病理 125
八、胸的病理 125
九、腹的病理 126
十、背的病理 126
十一、腰的病理 126
十二、四肢的病理 126
十三、二阴的病理 127
十四、皮毛的病理 127
第十一章 辨证论治学说 129
第一节 辨证 129
一、辨证的概念和目的 129
二、辨证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130
三、辨证的基本特点 131
第二节 论治 132
一、论治的基本含义 132
二、论治的基本内容 132
三、论治的一般法则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