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 以“性质之争”和“文白之争”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龙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5804492
  • 页数:551 页
图书介绍:本文基于“执多用中”的观念生态学方法论立场,以及语文课程话语研究“事象—理解—话语”等的分析框架,旨在通过对语文课程两类主流话语——性质话语和文白话语——的“知识考古”,阐明话语实践与课程理解的思想脉络,探讨语文课程理解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及其成因,以祛除语文课程理解中的某些思想障碍,为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提供行动参考和思想借鉴。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缘起 1

1.1.1索卡尔事件与“伪学术” 1

1. 1.2语文乱象与理论的贫困 2

1.2研究现状 13

1.2.1不同学科领域的话语研究 13

1.2.2语文课程话语研究状况 23

1.3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6

1.4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1

1. 5核心概念的界定 33

第二章 语文课程话语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35

2.1何为语文教育研究 36

2.1.1教育研究的层次与类型 36

2.1.2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与类型 40

2.1.3问题共生与学科互涉:语文教育研究的知识状况 59

2.2方法论立场:从“非此即彼”、“怎么都行”到 “执多用中” 71

2.2. 1“非此即彼”——二元论及其困境 71

2.2.2“怎么都行”——“多元主义”这头“迷途的羔羊” 77

2.2.3“执多用中”——一种观念生态学的方法论立场 84

第三章 语文课程话语研究的分析框架 97

3. 1作为“综合文本”的课程事象 97

3.1. 1事与象:教育世界及其显现方式 97

3. 1.2课程事象与教育世界 103

3.2作为“文本解读”的课程理解 110

3.2. 1课程理解与课程开发:范式转换是否可能? 110

3.2.2事象与事理:教育世界的现象与阐释 117

3.3作为“对象”与“方法”的课程话语 123

3.3. 1朝向话语——课程领域的话语实践 123

3.3.2通过话语——陈述或观念系统的知识考古 133

3.4课程话语考论的若干思考路径 141

3.4.1哲学的思考路径:本然、或然、应然与实然 141

3.4.2社会学的思考路径:身份、语境、意涵 147

3.4.3传播学的思考路径:生成、传播、演化 166

第四章 想象语文的方法——“性质话语”考论 182

4.1本体探寻:从“语文是什么”出发 185

4.1.1“语文是什么”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185

4.1.2语文课程本体论如何可能? 195

4.2语文课程本体论的话语实践 200

4.2.1“语/文”课程话语范型 201

4. 2.2“文/道”课程话语范型 215

4. 2.3“语/言”课程话语范型 242

4.3本体之后:语言游戏与语文的终结 266

4.3.1语言游戏:符指世界的真相 266

4.3.2言筌之道:话语方式与思维方式 269

4.3.3语文的终结:摆脱本体论的魅惑? 282

第五章 语文批判的逻辑——“文白话语”考论 294

5. 1文白之争的发生与演变——语言变革和语文教育 301

5. 1. 1焚书与招魂:文言文的“还乡结构” 301

5.1.2白话文运动与文白之争 303

5. 1.3大众语文运动与文白之争 333

5.2文白之争的往复与深化——价值取向与语文教育 388

5.2.1语文教育政治化框架内的文白之争 390

5.2.2语文教育科学化框架内的文白之争 410

5.2.3语文教育人文化框架内的文白之争 431

5.3文白之争的反思与检讨——话语方式与思维方式 490

5.3. 1修辞学的演练:文白之争的话语实践 494

5.3.2语用、政治、道德与文化:文白之争的逻辑运作 502

余论:身与身外——难以绕过的暗礁? 518

参考文献 523

后记 544

表2-1教育研究的类型与层次 39

表2-2 20世纪各学科主要论题选 65

表3-1 20世纪语文课程话语变迁 179

表4-1汉语、文学分科课程结构 215

表4-2“文/道”类课程话语实践状况 237

表4-3 langue、 Parole、 langage的译名差异 262

表5-1 20世纪40年代以前国文教材中的文白比例 373

表5-2 20世纪50年代以后语文教材中的文白比例 389

表5-3普通民众对儿童读经的态度与看法 478

表5-4“文/白”话语实践状况 497

图2-1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与层次 41

图2-2二元论——非此即彼 85

图2-3多元论怎么都行 86

图2-4执多用中——观念生态学方法论立场 86

图2-5影响课程规划的社会力量 95

图2-6多元均衡的课程形态 95

图2-7社会取向的课程形态 95

图3-1课程理解与课程开发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