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引言 1
第一章 先秦散文理论 15
第一节 绪论 15
第二节 儒家散文理论 17
第三节 道家散文理论 29
第四节 墨家、法家及杂家散文理论 36
第二章 两汉散文理论 44
第一节 绪论 44
第二节 西汉散文理论 47
第三节 东汉散文理论 66
第三章 魏晋散文理论 79
第一节 绪论 79
第二节 曹丕与曹植 81
第三节 左思与皇甫谧 86
第四节 陆机与陆云 88
第五节 挚虞、李充的散文观 93
第六节 葛洪 96
第四章 南朝散文理论 100
第一节 绪论 100
第二节 文笔之辨 101
第三节 永明声律论的兴起 112
第四节《文心雕龙》之散文观 115
第五节 萧统 124
中篇 131
第一章 北朝及隋代散文理论 131
第一节 绪论 131
第二节 颜之推 134
第三节 李谔与王通 136
第二章 唐代散文思想 140
第一节 韩愈散文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与自我调和 140
第二节 柳宗元的散文美学思想 149
第三章 宋代散文思想 158
第一节 苏轼——唐宋古文运动的解构者 158
第二节 南宋古文运动视野下的朱熹散文思想 168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发生研究 183
第四节《古文关键》的理论意义 202
第五节 叶适的义味说与典雅论——南宋古文运动者对北宋古文运动的反思与超越 208
第六节 文体学专著《玉海·辞学指南》研究 222
第四章 元代散文理论 234
第一节《文章精义》研究 234
第二节《文章精义》作者考 242
第三节 陈绎曾《文章欧冶》 251
第四节 文体专著——《金石例》 256
下篇 263
第一章 明代台阁派的散文思想 263
第一节文“根于道”的观点 264
第二节“文统”中欧阳修宗主地位的确立 267
第三节 从宗尚唐宋向宗尚秦汉变化 272
第四节 台阁派散文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73
第二章 秦汉派的散文思想 276
第一节 反对台阁派靡丽文风,重视文章质实内容 276
第二节 推尊秦汉古文,取法秦汉文法 279
第三节 突破儒家文论传统,主张学习史传叙事文法 285
第四节 秦汉派复古与创新之关系 291
第三章 唐宋古文思想的“续曲”与“异调”——明中叶唐宋派散文理论 294
第一节 散文本体论 296
第二节 散文创作论 305
第三节 审美批评论 320
第四章 公安派的散文思想 333
第一节 因时适变的文运论 333
第二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 338
第三节 求趣、求淡的审美风格论 347
第四节 公安派散文思想的文化内涵 349
第五章 明代散文文体理论 353
第一节 古代文体理论传统与明代文体学理论 354
第二节 明代文体学理论著作 358
第三节 明代文体理论的特点 369
第六章 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散文理论 371
第一节 顾炎武的散文思想 371
第二节 黄宗羲的散文思想 380
第三节 吕留良的散文思想 388
第七章 清初文学家的散文思想 424
第一节 魏禧的散文思想 424
第二节 廖燕的散文思想 434
第八章 桐城派的散文思想 451
第一节 方苞的散文思想 451
第二节 刘大概的散文思想 457
第三节 姚鼐的散文思想 461
第四节 桐城派与汉学之关系 468
第五节 桐城后派——湘乡派散文思想 470
第九章 刘师培的文章学思想 475
第一节 关于“文”的概念内涵 475
第二节 文章类型与轨范论 481
第三节 文章与经、史、子部之关系 484
第四节 文章审美艺术论 493
第五节 文章学史论 516
后记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