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王安忆生平略述及研究架构 1
一、王安忆及其作品简介 1
二、「误读」王安忆:一种诠释角度的选择 3
三、研究架构说明 7
第二节 王安忆小说的研究价值 12
一、新时期的文学转向 12
二、在当代大陆文学史上的意义 14
第三节 王安忆小说的出版及研究 16
一、在台湾的出版及研究 16
二、在大陆与海外的出版及研究 23
第二章 69届初中生的故事: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小说书写(1978~1984) 33
第一节 知青经历与文革反思 35
一、对新时期文艺方针的实践及认同危机 35
二、69届知青理想的失落与重建 47
三、政治话语隐退与人性回归 58
四、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 63
第二节 主体的确立与城乡位置的探讨 70
一、自我主体的建构 72
二、上海位置的初步确立 86
第三节 王安忆小说叙事美学(一)人物话语中叙事者的声音 92
第三章 「二庄」、「三恋」及其他:人的重新发现与寻根(1984~1989) 107
第一节 寻根的社会背景与作家创作转变的契机 110
第二节 「寻根」的主题实践 122
一、文化寻根 122
二、「性主题」的突出 131
三、从男女关系到人性百态的展现 144
四、社会改革问题与上海移民的冲突 153
五、自我寻根之路 163
第三节 王安忆小说叙事美学(二)政治与个人意识形态「双重隐退」的叙事特色 167
第四章 纪实与虚构:小说的心灵世界(1989~1993) 183
第一节 经验回归与家史书写 194
一、重审个人经验及小说主体的建立 194
二、寻根的延续:建立家族神话 214
三、关于「寻根」、「经验」、「认同」的两点补充说明 221
第二节 王安忆小说叙事美学(三)小说叙事的「再现」与感伤风格 224
一、强调小说的人为建构并重视个人经验 224
二、源自孤儿意识的感伤风格 237
第五章 长恨歌与怀旧:对生活美感形式的挖掘(1993~2003) 243
第一节 性别、城市与认同 247
一、女性与城市 248
二、城市与认同 256
第二节 现代生活的美感形式——兼论怀旧、时尚与消费 262
一、重建记忆,再现经验 272
二、农村生活的美感形式 282
三、现代生活里的戏剧性 291
第四节 王安忆小说叙事美学(四)散文化白描及主观叙事 301
第六章 结论 313
第一节 创作历程回顾 313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创新突破 316
参考书目举要 323
一、王安忆作品集 323
二、王安忆相关研究及评论(以人名笔画排序) 330
三、其他参考文献:(以中文笔画及原文姓氏字母顺序排序) 345
附录——王安忆著作发表年表(1976~2003) 366
一、小说 366
二、散文(包含:随笔、杂记、游记、序、后记、讲稿…等)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