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2
第一章 气血津液 2
第一节 论气 2
一 气的含义 2
二 气的生成 2
三 气的功能 3
四 气的分类 4
五 脏腑与气的关系 5
六 气的病变与治则方药 7
第二节 论血 17
一 血的含义 17
二 血的生成 17
三 血的功能 18
四 脏腑与血的关系 19
五 血的病变与治则方药 19
第三节 论津液 26
一 津液的含义 26
二 津液的生成与代谢 26
三 津液的功能 26
四 脏腑与津液的关系 27
五 津液的病变与治则方药 28
第二章 诊断 29
第一节 望色 29
第二节 闻声 31
第三节 辨舌 32
第四节 察脉 35
第五节 察小儿指纹 39
第三章 证治 41
第一节 八纲证治 41
一 何谓八纲 41
二 表里辨治 41
三 寒热辨治 45
四 虚实辨治 50
五 阴阳辨治 54
第二节 气血证治 57
一 气滞血瘀证 58
二 气血两虚证 58
三 气虚失血证 61
四 气随血脱证 62
五 王清任活血方剂浅析 63
第三节 脏腑证治 67
一 心气虚证 67
二 心阳虚证 68
三 心阴虚(心血虚)证 68
四 肺气虚证 69
五 脾气虚证 69
六 脾虚气陷 70
七 脾阳虚证 71
八 脾胃气滞 71
九 肝郁气滞 72
十 肾气不固 72
十一 肾阴虚证 73
十二 肾阳虚证 74
十三 心肾阳虚 75
十四 肺肾气虚(肾不纳气) 75
十五 脾肾阳虚 76
十六 肝胆湿热(附:肝炎方) 76
十七 痰气瘀互结(梅核气、癥瘕、瘿瘤) 78
第四章 附论 80
第一节 论六淫 80
一 六淫特性 80
二 六淫病变及证治 85
第二节 论经络 88
第三节 论病机 91
第四节 论医者习业 96
第五节 论七方 97
第六节 论诸痛 99
第七节 论血属阴 100
临床篇 104
第五章 中风 104
第一节 中风病辨治 104
一 中腑证 104
二 中脏证 105
三 中血脉证 105
四 中经络证 106
第二节 中风二辨 106
一 辨左右 106
二 辨真伪 110
第六章 痰饮 112
第一节 五痰 112
一 寒痰 112
二 热痰 113
三 湿痰 113
四 燥痰 114
五 风痰 115
第二节 四饮 116
一 痰饮 116
二 县饮 117
三 溢饮 117
四 支饮 118
第七章 血证 120
第一节 三衄 121
一 鼻衄 121
二 齿衄 122
三 茎衄 123
第二节 尿血 124
一 热结膀胱 124
二 虚火灼烁 125
第三节 吐血 126
一 气血亏虚 126
二 胃中积热 127
三 肝火犯胃 127
四 阴虚火旺 128
第四节 便血 129
一 肠道湿热 129
二 脾胃虚寒 130
第八章 积聚 131
一 痰瘀互结 131
二 食瘀互结 132
三 正虚不化 132
第九章 消渴 134
一 上消 135
二 中消 135
三 下消 136
四 三消均俱 136
第十章 霍乱 138
一 寒霍乱 138
二 热霍乱 139
三 干霍乱 139
四 湿霍乱 140
第十一章 泄泻 141
一 肠垢泄 143
二 鹜溏泄 144
三 滑脱泄 144
四 濡泄 144
五 湿热泄 145
第十二章 咳嗽 146
一 咳 147
二 嗽 148
第十三章 遗精 149
一 阴虚遗精 150
二 湿热遗精 150
三 肾虚梦滑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