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为什么要研究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1
二、为什么要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 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6
四、研究的意义 13
五、研究的目的 14
六、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
七、基本框架 15
第一章 后马克思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17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后马克思主义 17
一、概念史考察:后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17
二、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1
三、后马克思主义与相关思潮的关系考察 23
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征 37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41
一、理论溯源——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史的梳理 41
二、历史地位——基于当代“意识形态的回归”的分析 49
三、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征 52
第二章 符号分析:波德里亚意识形态理论 56
第一节 彻底的走出与无望的救赎 56
一、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闪客” 56
二、符号意识形态理论演化 60
第二节 符号消费意识形态运作 66
一、从异化消费到消费意识形态 66
二、消费符号化 72
三、符号消费意识形态运作策略 74
第三节 从商品拜物教批判到符号拜物教批判 77
一、商品拜物教与符号拜物教 77
二、超越马克思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批判 80
三、符号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批判 82
四、象征交换:走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85
第四节 符号意识形态分析举要 91
一、媒介意识形态分析 91
二、广告意识形态分析 94
三、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分析 97
第三章 幽灵解构:德里达意识形态理论 100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与幽灵学的诞生 100
一、并非空穴来风的转向 100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与幽灵解构型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 103
第二节 幽灵与意识形态 108
一、何谓幽灵 108
二、意识形态的幽灵性 110
三、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意识形态的幽灵 117
第三节 解构与意识形态 120
一、何谓解构 120
二、解构的意识形态性 124
三、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消解:解构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解读 128
第四章 霸权建构:拉克劳与墨菲意识形态理论 137
第一节 守护与放弃:逻辑的延伸与多重理论杂合的背后 137
一、初识“拉克劳与墨菲”及其后马克思主义 137
二、逻辑的延伸还是思想的断裂 140
三、多重杂合: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场域 149
第二节 阶级与意识形态 155
一、阶级意识形态的衰落:阶级与意识形态关系史考察 155
二、非阶级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视角 163
第三节 霸权接合:当代意识形态的新生 169
一、要素接合与话语霸权:激进的意识形态何以可能 169
二、激进多元民主:当代意识形态的新生方向 174
三、对抗与缝合: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新视角 180
第五章 幻象透视: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 186
第一节 洞开意识形态的新视界——三种意识形态的划分 186
一、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集大成者 186
二、三种意识形态的划分 189
第二节 商品拜物教与意识形态 200
一、商品拜物教与意识形态理论转向 200
二、商品形式的意识形态性 203
三、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性 207
四、商品拜物教的运作机制 209
第三节 构建与缝合:意识形态幻象运作 213
一、犬儒主义:推开意识形态幻象之门 213
二、何谓意识形态幻象 215
三、拉康“三界说”与意识形态幻象之谜 216
四、意识形态幻象对现实的构建 220
五、意识形态幻象对现实的缝合 227
第四节 破象之道:意识形态批判的新维度 233
一、穿越意识形态幻象的基本策略 233
二、如何穿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幻象 238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243
第一节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思考 243
一、如何看待后马克思主义 243
二、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失误与实践迷失 247
三、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启示价值 253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语境审视 257
一、矫正与创新:如何走出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误区 257
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63
结束语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1
一、经典著作 271
二、中文著作 272
三、中文论文 280
四、外文文献 285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