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语言的本质 2
1.2 语法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8
1.3 项位语法的研究取向 30
第二章 理论基础 31
2.1 项位语法的哲学基础 32
2.2 项位语法的基本观点 38
2.3 项位语法的方法论 40
2.4 本书的总体布局 41
第三章 语言与认识的进化观 43
3.1 认识与语言的起源 44
3.2 词语的产生 47
3.3 原型句法 50
3.4 句法的复杂化与词性的多样化 52
3.5 语言与认识的互动关系 63
第四章 概念系统的本体-特征观 66
4.1 本体与特征 67
4.2 概念系统 69
4.3 感觉系统与概念系统 74
4.4 范畴化和命名化 77
4.5 跨物种的概念对比 81
第五章 语言信息的项位观 85
5.1 项信息 85
5.2 位信息 88
5.3 项位信息的组合 91
5.4 项位信息的分析框架 95
5.5 项位语法的构成 97
第六章 项位词法 99
6.1 词汇的影响因素 100
6.2 语义的界定 102
6.3 语义关系与概念系统 107
6.4 项类词 114
6.5 位类词 119
6.6 项位词类的关系 124
6.7 词汇的发展与变化 126
第七章 项位句法 132
7.1 项位基本句式 134
7.2 项位句法结构 140
7.3 项位句法结构中的短语结构 145
7.4 句法与语义的界面 152
7.5 项位句法分析的范式 162
7.6 几个特殊句式的项位分析 170
第八章 项位章法 187
8.1 语篇的类型及结构 188
8.2 语篇结构与概念系统 194
8.3 项位章法的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200
8.4 语篇的项位分析 210
8.5 语篇项位分析的特点 243
第九章 项位语法的特点 246
9.1 项位语法的基本特点 246
9.2 项位语法与认知语言学 250
9.3 项位语法对语言学理论的贡献 269
第十章 项位语法的应用 275
10.1 基础语言学研究 276
10.2 比较语言学研究 292
10.3 异语研究 296
10.4 语言认知研究 302
10.5 人工智能研究 304
10.6 语言教学研究 306
10.7 语言政策研究 310
10.8 结语 312
参考文献 314
【附录一】 聊斋志异·地震&蒲松龄 333
【附录二】 师说&韩愈 334
【附录三】 核舟记&魏学洢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