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 2
审美之维——超越认识论模式&林兴宅 2
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阿Q正传》新解&俞兆平 10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杨春时 23
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内在主体间性&巫汉祥 32
钱锺书与前期海德格尔&黎兰 39
杜夫海纳的主体间性美学&李晓林 49
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贺昌盛 55
安妮宝贝、“小资”文化与文学场域的变化&郑国庆 65
论林怀民舞蹈艺术的美学特色&郭勇健 72
从实用主义角度论证通俗艺术的美学合法性——论舒斯特曼对通俗艺术之再定位&萧湛 80
中国古典文学 90
《莫相疑行》、《赤霄行》诗之作年和杜甫与同僚不合说献疑&吴在庆 90
略论韩愈散文的两种笔法&薛锡振 99
《离骚》“性恋模式”试探&王玫 103
弃逐逆境中的愤排与渲泄——柳宗元贬谪心态探析&王承丹 112
论以昆曲唱词——以薛绍徽唱词观为中心&刘荣平 122
李白居翰林及赐金放还考辨&胡旭 130
南渡词人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新态势&钱建状 139
大运河——唐代饮茶之风的北渐之路&李菁 151
“韦柳体”及韦柳高下争议的接受学考察&洪迎华 158
佛境文心——试论佛学对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影响&师雅惠 16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74
空间焦虑:当代文学六十年的一种精神状态&朱水涌 174
丁玲厦门期间的文学创作观念——丁玲文艺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段与方面&郑楚 184
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林丹娅 192
越传越多的“仓央嘉措情歌”&高波 202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谢泳 213
从文学视角看当代新加坡华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郭惠芬 219
论“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李城希 232
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的性别政治&王宇 243
废妾运动与巴金《家》的叙事想像&王烨 252
“诗”的文学与文学的“导游图”——刘大白的文学史观&苏永延 258
海洋迷思——《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与《镜花缘》海洋观念的比较研究&唐琰 267
康有为海外旅行记研究&张治 274
瞿秋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构建——基于《“现实”》一书中俄文本对勘的视角&杨慧 290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02
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王诺 302
外国文学领域中的本土视角问题——以索尔·贝娄的影响研究为例&夏光武 312
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戏剧中的革命与内战&周湘鲁 320
汉语言文字学 330
论汉语方言特征词&李如龙 330
《尔雅》、《说文》等典籍对古典音乐名词术语的文化阐释&林寒生 346
《诗经》亲属称谓词研究&李国正 353
也谈近代官话的“标准音”&叶宝魁 383
再论汉语方言的分区与分类&刘镇发 391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音问题&李无未 399
“盼望”、“疆场”俗变探讨&曾良 408
论第一人称代词“予”出现的时代及其与“余”、“舍”的关系&叶玉英 413
论闽台两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点——兼评台湾的乡土语言教育&钱奠香 423
敦煌变文双音新词全面透视&陈明娥 433
焦点、焦点结构及焦点的性质研究综述&黄瓒辉 44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58
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苏新春 458
韩汉成语俗语的术语界定与形式特征&金美 469
字母词语跟踪研究&郑泽芝 481
说“巷”&彭达池 492
官话方言阳声韵研究&李焱 496
戏剧戏曲学 506
论闽南戏剧文化圈&陈世雄 506
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易中天 520
激扬意气:互联网艺术所涉及的艺术批判&黄鸣奋 527
宋元南戏的珍贵遗存——莆仙戏《王魁》、《刘锡》、《陈光蕊》考述&郑尚宪 536
话剧百年:从中国话剧到世界华语话剧&周宁 545
中国传统“雕塑论”何以匮乏?——兼论敦煌艺术“塑绘不分”现象&易存国 557
1947年上海报刊中的张爱玲电影&李晓红 566
论明清家班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杨惠玲 577
插图版画与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播&赵春宁 585
明代作家胡侍生平著述考辨&张世宏 594
八十年代女性戏剧研究&苏琼 598
台湾当代剧场与社会禁忌&王晓红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