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印度比较文学“史前史” 13
第一节 梵语诗学发展概况 14
第二节 梵语诗学平行研究雏形 21
第三节 梵语诗学跨学科研究雏形 42
第二章 印度比较文学的现代发端(19世纪末至1947年) 69
第一节 概述 69
第二节 泰戈尔 81
一 泰戈尔的比较文化论 81
二泰戈尔的比较文学实践 87
三 泰戈尔对味论的阐释运用 93
第三节 奥罗宾多 99
一 奥罗宾多的“精神进化论” 100
二“未来诗歌论”要义 104
三“未来诗歌”视野中的西方文学 114
四 其他相关研究 120
第四节A.K.库马拉斯瓦米 123
第五节 普列姆昌德 134
第六节V.拉克凡 142
第七节 中印文化与文学关系 149
一 尼赫鲁 150
二 拉达克里希南 158
三 师觉月和谭云山 171
第三章 当代印度比较文学的发展(1947至1980年) 180
第一节概述 180
第二节 贾达瓦普尔大学比较文学系 186
一 比较文学系概况 187
二《贾达瓦普尔比较文学学报》简介 194
第三节 印度与西方文学关系研究 207
第四节 比较诗学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219
第五节 比较印度文学的兴起 229
第四章 当代印度比较文学的繁荣(1980年至今)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第二节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探讨 254
第三节 印度与西方文学关系研究 269
一 个案研究 272
二 综合研究 284
第四节 比较诗学研究的繁荣和成熟 297
一 比较诗学代表作 298
二 梵语诗学的现代运用 317
第五节 比较印度文学的发展 340
一 比较印度文学理论探索 341
二 比较印度文学实践 352
第六节 印度英语文学研究 364
一 概念辨析 368
二 历史分期 369
三 代表作家 372
四创作的核心问题 375
五 新的研究动向 383
第七节 流散文学研究 386
一 个案研究 388
二 综合研究 402
第八节 内部翻译论和文化翻译论 416
一 印度文学的内部翻译 417
二 文化翻译论 425
第九节 后殖民理论建树 437
一 阿西斯·南迪 438
二 斯皮瓦克 444
三 霍米·巴巴 450
四 拉什迪 458
五“庶民学派”思想管窥 462
第十节 中印文化与文学关系 473
一 中印文化关系 474
二 中印文学关系 484
第十一节 跨学科研究举例 494
余 论 中印比较文学发展的比较 511
第一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概况 511
第二节 中印比较文学发展的异同 524
第三节 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540
参考文献 552
附录一 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大事记 577
附录二 印度比较文学学会的目标和宗旨 591
附录三 梵语诗学著作选译 593
一《句词论》选译 593
二《诗庄严经》选译 608
三《诗庄严论》选译 620
四《曲语生命论》选译 636
五《合适论》选译 639
六《火神往世书》选译 647
附录四 莎士比亚在印度 652
后记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