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
大事记 8
第一编 建置 42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42
第一节 位置 42
第二节 境域 42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2
第一节 建县前的历史沿革 42
第二节 建县后的建置沿革 4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3
第一节 建县前区划 43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县后区划 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44
第四章 县城、乡、镇、场概况 49
第一节 县城 49
第二节 城关镇 50
第三节 康苏镇 51
第四节 黑孜苇乡 51
第五节 乌鲁克恰提乡 52
第六节 吉根乡 53
第七节 吾合沙鲁乡 53
第八节 波斯坦铁列克乡 54
第九节 膘尔托阔依乡 54
第十节 托云乡 55
第十一节 巴音库鲁提乡 56
第十二节 铁列克乡 57
第十三节 地方国营乌恰县羊场 57
第五章 口岸 58
第一节 吐尔尕特口岸 58
第二节 伊尔克什坦口岸 60
第三节 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口岸 60
第二编 自然环境 64
第一章 地质 64
第一节 地层 65
第二节 岩石 67
第三节 构造 67
第二章 地貌 68
第一节 山地 68
第二节 峡谷 河谷 69
第三节 戈壁 71
第四节 冰川 冻土 72
第三章 水文 72
第一节 水系 72
第二节 水文特征 73
第三节 水资源 74
第四节 水质 75
第五节 冰川 75
第四章 土壤 76
第一节 类型 分布 76
第二节 土壤特征 78
第五章 气候 8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0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81
第三节 气候分区 85
第六章 植被 86
第一节 天然植被 86
第二节 人工植被 86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和矿藏 87
第一节 野生动物 87
第二节 野生植物 87
第三节 矿藏 8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0
第一节 雪灾 90
第二节 暴雨 洪水 91
第三节 大风 92
第四节 霜冻 92
第五节 冰雹 93
第六节 浮尘 93
第七节 雷暴 94
第八节 干旱 94
第九章 地震 95
第一节 地震成因 95
第二节 地震特征 95
第三节 地震前兆 96
第四节 地震时地表现象 96
第五节 灾情 97
〔附一〕1985年8月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强烈地震 97
第三编 人口 106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106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8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11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11
第五节 人口普查 11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5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17
第三节 性别构成 11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18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18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19
第一节 机构 11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19
第三节 政策措施 120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 120
第四编 民族 宗教 124
第一章 柯尔克孜族 124
第一节 迁入和居住史 124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25
第三节 部落 127
第四节 语言 文字 历法 128
第五节 宗教信仰 135
第六节 风俗习惯 135
第二章 其他民族 139
第一节 维吾尔族 139
第二节 汉族 140
第三章 宗教 141
第一节 宗教活动 141
第二节 宗教管理 142
第五编 畜牧业 145
第一章 机构 14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45
第二节 业务机构 146
第二章 牧业体制 147
第一节 私营牧业 147
第二节 国营牧业 149
第三节 集体牧业 149
〔附〕乌恰县红光初级畜牧业生产合作社社章 150
第三章 草场 157
第一节 草场资源及利用现状 157
第二节 草场建设 161
第四章 牲畜种类 结构 特征 163
第一节 畜种分布 163
第二节 畜种结构 163
第三节 品种资源及特征 165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70
第五章 牧事活动 171
第一节 牧养 171
第二节 转场 172
第三节 繁殖 172
第四节 剪毛抓绒 173
第五节 屠宰 173
第六章 牲畜疫病 174
第一节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74
第二节 疫病调查鉴定 174
第三节 危害严重的畜病 17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76
第六编 农业 180
第一章 种植业 180
第一节 机构 180
第二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体制变革 182
第三节 耕地与作物结构 184
第四节 粮食生产 185
第五节 油料生产 187
第六节 蔬菜生产 189
第七节 作物品种 189
第八节 耕作制度 191
第九节 植物保护 192
第十节 栽培技术 193
第二章 农机 194
第一节 机构 194
第二节 传统农具 196
第三节 农机队伍 196
第四节 农机投资 197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97
第三章 林业 199
第一节 机构 199
第二节 林业资源 200
第三节 林业政策和林业体制 204
第四节 绿化 205
第五节 林业管理 205
第六节 果树栽培 206
第七编 水利 水电 208
第一章 机构 20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08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09
第二章 水利 210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210
第二节 灌溉工程 210
第三节 防洪工程 211
第四节 引水工程 212
第五节 水利管理 213
第六节 抗旱 214
第三章 水电 216
第一节 水电建设 216
第二节 小水电站 216
第八编 工业 220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220
第一节 机构 220
第二节 队伍 222
第二章 个体工业 223
第一节 采矿 223
第二节 加工 制造 223
第三节 建材 223
第三章 集体工业 224
第一节 采矿 224
第二节 手工业 225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226
第四节 建材 227
第四章 国营工业 22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27
第二节 主要厂矿 228
〔附〕外单位驻县境厂矿 235
第五章 乡镇企业 236
第一节 门类队伍 236
第二节 收入分配 237
第三节 主要乡镇企业简介 238
第九编 交通 邮电 245
第一章 交通运输 245
第一节 机构 245
第二节 交通运输工具 246
第三节 道路 桥梁 247
第四节 客货营运 251
第五节 公路交通管理 252
第二章 邮电 254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二节 邮政 256
第三节 电信 258
第四节 邮电业务量 261
第十编 商业 267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67
第二章 国营商业 2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68
第二节 机构 268
第三节 商品经营 271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73
第三章 集体商业 274
第一节 机构 274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76
第三节 商品供销 278
第四节 资金来源 283
第四章 集市贸易和饮食服务业 284
第一节 县城和农村集市贸易 284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285
第五章 粮食 286
第一节 机构 286
第二节 收购 287
第三节 供应 销售 288
第四节 储运 加工 292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93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 296
第一章 计划 296
第一节 机构 296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97
第二章 统计 298
第一节 机构 298
第二节 统计业务 298
第三节 统计管理 300
第四节 统计建设与成果 30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01
第一节 机构 30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0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303
第四节 市场管理 303
〔附一〕个体劳动者协会 304
〔附二〕消费者协会 305
第四章 物价 305
第一节 机构 305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05
第三节 商品价格 308
第五章 计量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二节 计量单位 310
第三节 计量管理 31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311
第六章 审计 311
第一节 机构 311
第二节 审计工作 311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 314
第一章 财政 314
第一节 机构 31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1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18
第四节 财政管理 319
第二章 税务 320
第一节 机构 320
第二节 税收 321
第三章 金融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二节 货币 329
第三节 存款 330
第四节 贷款 332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334
第六节 保险 336
第七节 债券 337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 340
第一章 机构 340
第二章 城镇建设 342
第一节 乌恰镇(克孜镇) 342
第二节 康苏镇 342
第三节 吐尔尕特口岸 343
第三章 新城建设 344
第一节 选址 筹建 344
第二节 投资安排 345
第三节 建筑设计 345
第四节 新城建设指挥部 346
第五节 施工及搬迁 347
第六节 街道 348
第七节 建筑 349
第八节 供水 排水 350
第九节 供暖 351
第十节 绿化 351
第四章 农牧区建设 352
第一节 居民点 352
第二节 水渠 道路 353
第三节 条田 林带 353
第五章 供电 354
第一节 电网 354
第二节 用电 355
第六章 建筑业 35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55
第二节 建筑管理 356
第七章 房地产管理 357
第一节 公房管理 357
第二节 公用建设管理 357
第八章 环境保护 358
第一节 污染 358
第二节 治理 358
第九章 土地管理 361
第一节 机构 361
第二节 主要工作 361
第十四编 政党 群团 36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乌恰县地方组织 367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67
〔附〕劳动致富的带头人——霍加·卡孜 373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74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和党员代表会议 399
〔附〕《乌恰县党政机关保持廉洁的决定》 404
第四节 党的工作 40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乌恰县地方组织 409
第一节 县党部 409
第二节 区分部 41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10
第一节 农民组织 410
第二节 工会组织 411
第三节 青年组织 412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15
〔附〕柯尔克孜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尼沙汗·吐尔地 416
第五节 科协 417
第十五编 政权政协 420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乌恰县政权 420
第一节 乌鲁克恰提分县 420
第二节 乌鲁克恰提设治局 421
第三节 乌恰县政府 421
第四节 乌恰县参议会 422
第五节 乡(镇)保机构 42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23
第一节 乌恰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3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24
〔附一〕《关于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在三年内把乌恰建成民族团结先进县的决议》 428
〔附二〕《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在五年内实现乌恰脱贫致富的决议》 429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32
第四节 选举 434
第五节 代表联系 435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代表视察 435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436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机构沿革 436
〔附〕人民的好公仆—阿山伯克·吐尔地 439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440
第三节 基层机构 442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453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 453
第二节 工作委员会 460
第三节 主要工作 460
第十六编 重大政事 464
第一章 历次运动 464
第一节 牧区民主改革 464
第二节 抗美援朝 464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66
第四节 “三反”“五反”运动 466
第五节 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68
第六节 整风和反右 468
第七节 “大跃进” 469
第八节 反右倾和甄别平反 470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 470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 471
第十一节 基本路线教育 472
第十二节 揭批查打 473
第二章 落实政策 474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474
第二节 善后安置 475
第三章 体制改革 476
第一节 农牧区改革 476
第二节 政府机构改革 477
〔附〕乌恰县县级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478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481
第四节 卫生体制改革 482
〔附〕乌恰县事业单位一九九三年体制改革初步意见 482
第五节 市场体制改革 485
第十七编 公安 司法 488
第一章 公安 488
第一节 机构 488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91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93
第四节 侦察 预审 494
〔附〕刑事案例 495
第五节 边防管理 496
第六节 交通管理 497
第七节 看守 497
第二章 检察 497
第一节 机构 49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9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99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00
第六节 控告 申诉 监督 500
第三章 审判 501
第一节 机构 501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02
第三节 刑事审判 503
第四节 民事审判 503
第五节 经济审判 503
第六节 申诉 复查 5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05
第一节 机构 505
第二节 律师 公证 506
第三节 法制教育 506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07
第十八编 劳动 人事 510
第一章 机构 510
第二章 干部 511
第一节 干部队伍 511
第二节 干部任免、奖惩 514
第三章 劳动管理 515
第一节 安置 515
第二节 用工形式 517
第三节 劳动就业服务 518
第四章 劳动工资 520
第一节 工资管理机构 520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 520
第五章 劳保福利 523
第一节 公伤残待遇 523
第二节 疾病待遇 523
第三节 抚恤待遇 523
第六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524
第一节 离休 524
第二节 退休 524
第三节 退职 524
第七章 职改 人才交流 524
第一节 职称改革 524
第二节 人才交流 525
第十九编 民政 528
第一章 机构 528
第二章 拥军优属 529
第一节 拥军 529
第二节 优抚 530
第三章 安置 531
第一节 复员转业军人安置 531
第二节 自流人员安置 532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532
第四章 救济 救灾 532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3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33
第五章 扶贫 535
第六章 社会福利 538
第七章 婚姻登记 538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 538
第二节 登记管理 539
第二十编 外事 侨务 542
第一章 边境外事 542
第一节 边界 542
第二节 边境管理 543
第二章 侨务 544
第一节 机构 544
第二节 归侨 侨眷 545
第二十一编 军事 548
第一章 机构 548
第二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551
第一节 清代驻军 551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和地方武装 55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552
第三章 兵役 553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53
第二节 兵员征集 553
第四章 民兵 554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54
第二节 民兵训练 555
第三节 民兵活动 556
第五章 军民联防 557
第一节 边防组织 557
第二节 边防活动 558
第六章 兵事 559
第一节 清朝时期战事 5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560
第二十二编 教育 564
第一章 机构 564
第二章 普通教育 565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6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67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72
第四节 勤工俭学 577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78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 57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79
第四章 教育改革 579
第五章 教师 经费 581
第一节 教师 581
第二节 教育经费 582
第二十三编 科技 58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586
第一节 机构 58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88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 588
第二章 科技工作 589
第一节 科技情报 589
第二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 589
第三节 科技经费管理 590
第三章 科技成果 591
第一节 科技成果应用 591
第二节 获奖科研项目 595
第二十四编 文化 598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98
第一节 机构 598
第二节 文艺演出 601
第三节 文艺创作 601
第四节 民族乐舞 605
第五节 史诗和叙事诗 607
第六节 史诗《玛纳斯》 608
第七节 民歌 谚语 谜语 610
第八节 神话 传说 故事 618
第九节 美术 图案 621
〔附〕柯尔克孜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 622
第二章 图书 档案 623
第一节 图书 623
第二节 档案 625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新闻 626
第一节 广播 626
第二节 电视 629
第三节 电影 630
第四节 新闻 632
第四章 文物 名胜 632
第一节 古迹 文物 632
第二节 风景区 旅游地 633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 636
第一章 卫生 636
第一节 机构 636
第二节 医疗 642
第三节 卫生防疫 646
第四节 卫生事业经费 650
第五节 医药购销 650
第二章 体育 651
第一节 机构 651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 652
第三节 职工体育 653
第四节 学校体育 654
第五节 业余训练 654
第六节 体育竞赛 655
第七节 运动设施 657
第二十六编 社会 风尚 660
第一章 旧的社会风习 660
第一节 封建等级观念 660
第二节 男尊女卑?包办婚姻 661
第二章 社会新风 662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 662
第二节 民族团结 662
第三节 军民鱼水情 663
第四节 舍己救人 664
第五节 情暖孤寡心 665
第六节 济难扶贫 665
第二十七编 人物 668
第一章 人物传 668
第二章 人物表 679
附录 694
一、1991~1994年乌恰县概况 694
二、地方文献辑存 702
三、古诗选 705
后记 709
《乌恰县志》编审机构和编纂人员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