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的探索与反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慧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004893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对证据制度和证据法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选取部分我国及国外的部分著名的证据法学著作进行比较分析,在研究了我国的现行证据制度的基础上,对一些证据法学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言 1

第一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1

一、神明裁判或神证时期 1

二、人证时期 3

三、走向物证或科学证据 10

四、未来以科学证据为主的时期 12

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14

第一节 国外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14

一、证据法学的兴起 14

二、证据法学的发展 15

三、证据法学的成熟 16

四、证据法学的新发展 17

第二节 我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18

一、传播英美法系证据法学理论的时期 18

二、系统研究证据法学时期 19

三、证据法学研究趋于凋敝的时期 19

四、证据法学研究的休止时期 20

五、证据法学研究举步维艰的时期 20

六、证据法学研究的恢复时期 21

七、证据法学研究快速发展时期 21

第三章 证据法学体系的选择性比较 23

一、问题视角 23

二、对象视角 30

三、目的视角 31

第四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34

第一节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 34

一、错位的认识论基础 34

二、认识论基础的变革与发展 35

三、认识论基础对价值目标和制度设计的影响 37

四、合理的理论指引 39

第二节 证据法的价值论原理 40

一、证据法价值冲突类型的反思 40

二、公正与效率的评价、选择与实现 44

第五章 证据概念的解析 50

第一节 证据概念诸学说的评析 50

一、事实说 51

二、材料说与根据说 54

三、信息说 55

四、方法说 55

五、统一说 56

第二节 证据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分析 56

一、证据概念界定的前提缺失 57

二、证据概念界定的核心错位 57

三、证据概念界定的本质模糊 58

四、证据概念界定的视角矛盾 58

第三节 关于证据属性的辨析 58

一、打破传统证据属性的“三性”理论 59

二、以关联性为核心界定证据的概念 60

三、关联性的辨析 65

第四节 证据的构成要素 68

一、应明确证据的主题——事实 68

二、应明确证据的价值——证明 70

三、应明确证据的本质 72

四、厘清证据概念界定的视角 75

第六章 关于若干证据种类的思考 77

第一节 证人证言 77

一、证人的概念 77

二、证人证言的概念 88

三、证人证言的特点 89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91

一、口供的内容 91

二、口供的种类 92

三、口供的特点 93

四、自白补强规则 94

五、供述与沉默权、辩诉交易 95

第三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 100

一、概念 100

二、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种类 101

三、自认制度 102

第四节 关于视听资料的思考 104

一、公开制作的视听资料 104

二、秘密制作的视听资料 105

第七章 关于证明论的浅析 107

一、英美法系的证明论 109

二、大陆法系证明论 112

三、我国的证明论 113

第八章 刑事证据调查制度 119

第一节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程序解构 119

一、司法组织的形态:一元式的科层型VS.二元式的非科层型 120

二、证据处理模式:当事人控制VS.官方主导 123

三、庭审活动的模式:集中式vs.间断式 125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 127

一、证据调查对象 128

二、证据调查范围 129

三、证据调查内容 130

四、证据调查程序 132

五、证据调查主体 138

第三节 英美法系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 138

一、证据调查对象 139

二、证据调查范围 140

三、证据调查内容 140

四、证据调查程序 142

五、证据调查主体 148

第四节 我国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 149

一、我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现状评析 150

二、国外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有益经验 152

三、我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改革设想 155

第五节 刑事庭前证据调查的思考之一——诱惑侦查 159

一、诱惑侦查概念及类型辨析 159

二、诱惑侦查的认识论基础 163

三、诱惑侦查的价值论原理 164

第六节 刑事庭前证据调查的思考之二——网络反腐 168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 169

二、网络反腐与检察机关反腐侦查联合的优势与障碍 171

三、关于网络反腐与检察机关反腐侦查联合的设想 175

第九章 两大法系证据采纳(能力)制度的比较研究 181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证据采纳规则 182

一、证据可采性的正向分析 183

二、证据可采性的反向分析 184

三、法官自由裁量排除 192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证据能力制度 193

一、直接言词原则 193

二、关联性法则 194

三、传闻法则 194

四、合法性法则 195

五、意见法则 196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共同发展趋势 197

一、证据规则的内在指向相互靠拢 197

二、以不同的规则实现相同或相近的功能 198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彼此趋近 198

四、都具有相对排除和绝对排除之分 198

五、皆采法定与裁量相结合的模式 199

六、都受制于本国的诉讼制度 199

第四节 对两大法系传闻证据规则的反思 200

一、英美法系传闻证据的含义 200

二、大陆法系传闻证据的含义 208

三、英美法系传闻证据规则 209

四、大陆法系的传闻证据排除机制 212

第十章 我国证据采纳制度的探究 215

第一节 证据采纳的标准 215

第二节 我国的传闻证据规则 217

一、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现状 217

二、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改革设想 220

第三节 我国的意见证据规则 222

一、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现状 222

二、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改革设想 229

第四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35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 235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设想 243

第五节 我国证据采纳规则的综合思考 245

一、我国证据采纳规则的共性问题 245

二、针对共性问题的改革设想 246

第十一章 证言特免权 250

第一节 证言特免权概论 250

一、确立的理由 250

二、证言特免权的类型 252

第二节 婚姻家庭特免权 253

一、美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 253

二、德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 255

三、我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 256

第三节 职业关系特免权 256

一、美国的职业特免权 256

二、德国的职业特免权 260

三、我国的职业特免权 260

第四节 政府特免权 263

一、美国的政府特免权 263

二、德国的政府特免权 265

三、我国的政府特免权 265

第十二章 对待科学证据的科学精神 267

第一节 准确理解科学证据 268

一、科学证据概念的论与解 268

二、科学证据的“科学性” 273

第二节 “平视”科学证据 274

一、科学证据未必“科学” 274

二、科学证据并非最终结论 276

三、科学证据价值的整体评价 276

第三节 现实地对待“知识鸿沟” 277

一、科学证据的超越性造就了“知识鸿沟” 277

二、建构“联接”知识鸿沟的沟通机制 279

三、科学证据采信规则的发展趋势 280

第十三章 关于推定问题的研究 282

第一节 关于推定概念的解析 282

一、关于推定概念的基本共识 283

二、推定概念与相混淆概念的辨析 284

三、推定概念的界定 290

第二节 关于推定效力的思考 292

一、英美法系关于推定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 293

二、大陆法系关于推动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 295

三、我国关于推定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