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绪煌,彭少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22116123
  • 页数:15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编写以聚合物共混改性体系制备过程为主线,包括共混热力学、增容、界面形成与表征、相形态及其演变、制备与设备以及共混体系性能等内容。

第1章 绪论 1

1.1 聚合物共混概念 1

1.2 共混改性的方法 2

1.3 聚合物共混技术的发展 2

1.3.1 增韧理论的发展 3

1.3.2 聚合物相容理论的发展 3

1.3.3 共混改性技术的发展 4

1.4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4

习题 5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的热力学 6

2.1 共混聚合物基本热力学性质 6

2.1.1 混合熵 6

2.1.2 混合热 7

2.1.3 混合自由能 7

2.2 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热力学 8

2.2.1 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热力学和临界条件 8

2.2.2 溶度参数 9

2.3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图 11

2.3.1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图的绘制 11

2.3.2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图的类型 12

2.3.3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图的实例 13

2.4 聚合物相分离机理 15

2.4.1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的产生 15

2.4.2 旋节线机理 16

2.4.3 成核和生长机理 17

2.4.4 含结晶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 19

习题 20

第3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增容 22

3.1 聚合物间相容性的基本概念 22

3.1.1 热力学相容性 22

3.1.2 义相容性 22

3.1.3 相容性、互溶性与溶混性 23

3.2 相容性的预测 23

3.2.1 聚合物溶度参数原则 23

3.2.2 混合焓变原则 24

3.3 相容性的研究方法 24

3.3.1 玻璃化转变温度法 24

3.3.2 Han氏曲线法 25

3.3.3 平衡熔点(T?)法 26

3.3.4 聚合物相图 26

3.3.5 其他方法 27

3.4 提高相容性的方法 27

3.4.1 加入增容剂 28

3.4.2 增加共混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29

3.4.3 形成交联结构 29

3.4.4 IPN法 30

3.4.5 其他方法 30

3.5 增容剂的作用原理及分类 30

3.5.1 非反应型增容剂的种类与增容机理 30

3.5.2 反应型增容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34

习题 37

第4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界面形成及表征 38

4.1 界面层的形成 38

4.2 界面张力测定 38

4.2.1 热力学方法 39

4.2.2 小振幅动态剪切振荡流变法 40

4.2.3 动力学方法 40

4.2.4 用表面张力计算 44

4.2.5 聚合物黏弹性对界面张力测定的影响 45

4.3 界面层厚度测定 46

4.3.1 小角X散射法 47

4.3.2 小角激光散射法 47

4 3.3 椭圆偏振法 48

4.4 界面性能 49

4.4.1 界面层与界面张力、相容性的关系 49

4.4.2 界面层效应 49

4.4.3 界面层性质 50

习题 50

第5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形态及其演变 51

5.1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分散 51

5.1.1 聚合物共混过程的相分散过程 51

5.1.2 聚合物共混过程的相分散机理 52

5.2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归并 56

5.2.1 静态归并 56

5.2.2 剪切诱导归并 57

5.3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态结构 58

5.3.1 单相连续结构 59

5.3.2 双连续相结构 59

5.3.3 含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 60

5.3.4 影响聚合物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因素 62

5.4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尺寸 65

5.4.1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尺寸的研究方法 65

5.4.2 影响聚合物共混体系分散相尺寸的因素 72

5.4.3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尺寸的预报 75

习题 76

第6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制备及设备 77

6.1 聚合物混合基本概念及机理 77

6.1.1 聚合物混合基本概念 77

6.1.2 分布混合 77

6.1.3 分散混合 78

6.2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制备方法 79

6.2.1 机械共混法 79

6.2.2 共溶剂法 79

6.2.3 乳液共混法 79

6.2.4 共聚-共混法 80

6.2.5 各种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技术 80

6.3 聚合物共混状态描述 80

6.3.1 分散度 80

6.3.2 均匀度 81

6.4 聚合物共混设备 81

6.4.1 高速混合机 82

6.4.2 开炼机 82

6.4.3 密炼机 83

6.4.4 FCM(LCM)连续混炼机 84

6.4.5 单螺杆挤出机 85

6.4.6 DIS螺杆挤出机 86

6.4.7 行星螺杆式挤出机 88

6.4.8 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机 88

6.4.9 双螺杆挤出机 89

习题 92

第7章 聚合物增韧改性 93

7.1 橡胶增韧机理 93

7.1.1 银纹-剪切带理论 93

7.1.2 空洞化理论 97

7.1.3 橡胶粒子桥理论 98

7.1.4 逾渗理论 98

7.2 影响橡胶增韧塑料冲击强度的因素 101

7.2.1 基体的结构 101

7.2.2 分散相结构 102

7.2.3 两相间的相容性 105

7.2.4 测试条件的影响 106

7.3 共混体系韧性的测试方法 107

7.3.1 测试冲击强度的方法 107

7.3.2 基本断裂功方法 111

7.3.3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测试 112

习题 116

第8章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性能 117

8.1 聚合物共混体系性能与其组分性能的一般关系 117

8.1.1 两个基本关系式 117

8.1.2 均相共混体系 118

8.1.3 单相连续的两相共混体系 118

8.1.4 两相连续的两相共混物 120

8.1.5 一般关系式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120

8.2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120

8.2.1 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 121

8.2.2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变 122

8.2.3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力学强度 126

8.2.4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弹性模量 131

8.3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135

8.3.1 概述 135

8.3.2 共混物熔体黏度与共混组成的关系 137

8.3.3 熔体黏度-剪切速率关系曲线 139

8.3.4 共混物熔体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140

8.3.5 共混物熔体的黏弹性行为 141

8.3.6 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 142

8.3.7 本体流动与单元流动 143

8.4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 143

8.4.1 玻璃化温度与组成的一般关系 144

8.4.2 共混物玻璃化转变的特点 145

8.5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其他性能 147

8.5.1 抗静电性能 147

8.5.2 导电性能 148

8.5.3 阻燃性能 149

8.5.4 耐热性能 149

8.5.5 阻隔性能 150

习题 151

参考文献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