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序 1
绪论 1
壹、论清代「花、雅之争」的三个历史阶段 9
前言 9
一、北京的昆、秦之争 10
(一)从四川秦腔入京到魏长生南下 11
(二)四川秦腔的艺术特色 13
二、北京的昆、徽之争 15
(一)从三庆徽入京到集芳班报散 15
(二)徽班的艺术特色 18
三、上海的昆、徽、京之争 21
(一)从四大昆班入沪到京、昆合班 21
(二)南派京剧的成立及其特色 25
结语 28
附表 41
贰、论「梆子腔」的名义 65
前言 65
一、梆子腔与秦腔、西秦腔、甘肃调、琴腔 66
二、梆子腔与乱弹 71
三、梆子腔与西调 74
四、梆子腔与吹腔 75
五、《缀白裘》里的梆子腔 80
结语 85
附表 86
参、论「戏曲程式」 93
前言 93
一、「戏曲程式」的界义与范畴 95
(一)「戏曲程式」的记号界义 95
(二)「戏曲程式」的体现范畴 99
二、〔戏曲程式」的审美特性 104
(一)凝炼与简化 105
(二)象徵与夸饰 106
(三)虚拟与示现 108
(四)写意与想像 109
三、「戏曲程式」的有机运用 110
(一)转化程式记号 111
(二)创造程式记号 113
结语 115
肆、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的「内班」 123
前言 123
一、内班的成立与演出 126
二、内班的演员与乐师 132
三、内班的演出剧目与行头 139
结语 151
附表 164
伍、论清末上海的京剧演出活动 171
一、京剧与徽、梆、昆剧的同台并演 172
二、连台本戏、灯彩戏与时装新戏的盛行 176
(一)连台本戏 177
(二)灯彩戏 179
(三)时装新戏 183
三、坤伶与女班戏园的崛起 186
四、南派京剧的表演艺术 189
(一)代表演员及其表演特色 190
(二)典型表演剧目与专业演出剧场 196
结语 202
附表 217
结论 241
主要参考资料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