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解读篇:徜徉在画卷与丝竹中 3
信仰与选择——评泰国商会大学泰语话剧《神的影子》 3
惩恶扬善,庄谐相济——评越南国家歌剧院选送剧目《返老还童》 5
幸福并不在远处——评马来西亚儿童剧《红苹果の味》 7
对当下教育的深切关怀——评马来西亚儿童剧《当我们“童”在一起》 9
“南派粤剧”中历史改编剧的当代发展——以大型粤剧《玉碎宫倾此恨绵绵》为例 11
红色思潮下的鼓动诗篇——试析殷夫诗歌中的未来主义艺术内质 17
理论建构篇:诗意与理性的交融 23
迷茫与救赎——试析20世纪西方神学美学思潮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3
略谈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中间环节”论 28
关于美学界“主体间性”理论的定义及反思 33
主体间性不可失去审美之维——兼与吴兴明先生商榷 37
超越领域中的主体间性——兼与孙艳侠同志商榷 41
“超越美学”的史学意义——评杨春时教授著作《走向后实践美学》 46
艺术意蕴与哲学解读——评江业国先生的《艺术作品的哲学解读》 49
简评“美的境域性缘发构成”美论 52
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试从哲学层面思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思想 58
明星考研:资本的社会转换 63
试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意蕴内质 68
重疾与期盼:当下中国文学病症分析 72
知识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从对主体间性内涵的两种分歧谈起 76
文艺品读篇:在文本中读懂人生 83
反思沈从文《看虹录》之缺失 83
在遗址中重温历史——读《遗址——废墟上的暗示》 88
故乡之伤怀——读张贤亮散文《故乡行》 90
昔日的“抽屉文学”,今日的文学路标——读郭因先生《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1967—1976)》后的思索 92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试析余杰大学时代“抽屉文学”中的亮色 95
因为体验而存在——对史铁生《记忆与印象》的哲学解读 104
阅读死亡:哲思的终极命题——读刘再复《独语天涯》的札记 107
饥渴的灵魂 寂寞的工地——解读席建蜀《虫子回家》 109
爱情的支点与阴霾——解读魏微《化妆》的深层意味 113
一场伤情的女性悲歌——对毕飞宇小说《玉米》的女性主义解读 116
岁月尘封不住昂扬精神的光与热——读张洁《沉重的翅膀》 120
解读瑶族民间歌谣《妄想谣》 122
沉实流动着的生命激情——评钱振中诗集《在海那边》 128
后诗歌时代的解构与建构——读董迎春诗集《后现代叙事》 130
挣扎于“灵魂”与“身份”之间——对于《无间道》悲剧意义的思考 132
《手机》:商业电影应有思考的深度 135
教育思索篇:艺术语境下的当代教育 141
从培养艺术学院学生的评论写作能力谈起 141
回归教育的本质 157
大学课程论文抄袭原因分析与对策——试述指导艺术类学生论文写作的教学新思路 161
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考察与思考 166
三所艺术院校考察报告 174
在艺术院校讲授“艺术概论”应注意的问题 177
也谈报考博士的申请制问题 181
学术漫谈篇:哲理思索的漫步 187
阅读札记 187
学术短思 215
光影记忆 250
行走札记 288
做研究须谨慎——从“孔子毁书”说起 321
附录:研究生文存 338
广西土司制度的发展历程&刘海鹏 338
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当中的传播渠道与输出效应——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张维维 341
妙悟其神,雅逸清新——试析著名画家阳山写生作品《漓江秋意》&孙雨茜 348
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微探——以广西为例&孙展 350
跋一 357
跋二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