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力量 从汶川与海地地震后20天看中国的制度、文化和精神》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和平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447789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就我国与海地政治制度、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危机传播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2.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海地独立以来的发展模式、发展历史、发展道路与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3.就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面对海地与中国发生重大危机时的态度、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差异进行比较研究;4.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就海地灾民构成、社会结构与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5.从我国与海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法治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上篇:力量的彰显 3

1.震后20天: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比较 3

1.1建立基于本国宪政体制的应急管理领导核心 3

1.1.1消极等待外援:海地政府未及时承担应急领导责任 4

1.1.2积极组织救援:中国政府是人民抗震救灾的中流砒柱 4

1.2建立专门机构和常设机构联动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9

1.2.1政府机构瘫痪:海地地震救援处于无政府状态 9

1.2.2政府机构联动:注川地震救援高效有力 10

1.3建立基于灾情信息报道的透明高效应急管理疏导机制 28

1.3.1集体沉默:海地政府较长时间处于失语状态 28

1.3.2公开透明:中国政府推动汶川地震灾情信息的及时报道 28

1.4建立统一安排和主动担当相结合的区域间应急管理互助机制 31

1.4.1自救无方:海地灾区民众深陷困境 31

1.4.2对口帮扶:“汶川”有难,八方支援 32

1.5建立以自愿奉献和社会动员互补为基础的应急管理参与机制 36

1.5.1政府无力:海地民众自发的仁爱行为难成燎原之势 36

1.5.2一呼百应:中华民族的慷慨善举使世界为之动容 37

1.6建立以应急操作和及时疏缓相衔接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39

1.6.1杂乱无章:海地救援缺乏应急管理环节的有序展开 39

1.6.2有条不紊:注川救援实现了应急操作和及时疏缓的有效衔接 40

结语 42

2.震后20天: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比较 43

2.1中国和海地在地震后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展现 44

2.1.1动员速度比较 44

2.1.2动员规模比较 47

2.1.3动员水平比较 53

2.2中国和海地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系比较 54

2.2.1中国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系 55

2.2.2海地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系 57

2.3中国和海地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比较 58

2.3.1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衡量指标 58

2.3.2政府动员能力比较 59

2.3.3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61

2.3.4公共应急体系比较 63

结语 64

3.震后20天:国家灾难危机传播管理能力的比较 67

3.1两次地震灾难危机传播中的媒体呈现比较 67

3.1.1震后12小时的媒体聚焦:全国聚焦与信息孤岛 68

3.1.2震后24小时的媒体关注:直播现场与呼吁援助 69

3.1.3震后72小时的媒体重心:捕捉感动与呈现阴暗 70

3.1.4震后一星期的媒体热点:同一声音与众声喧杂 71

3.1.5震后20天的媒体呈现:常态演进与乱象环生 72

3.2两次地震灾难中媒体危机传播的功能分析 73

3.2.1国家形象的提升与削弱 73

3.2.2民众力量的凝聚与瓦解 76

3.2.3情感表达的真挚与冷漠 77

3.2.4民族精神的积淀与流失 79

3.3从两国对比中看中国新闻体制的优势 80

3.3.1“服务大局”的新闻党性要求同一声音对外传播 80

3.3.2“引导與论”的新闻职责要求开放与控制有机结合 81

3.3.3“以人为本”的新闻原则要求发挥情感宣导抚慰 81

3.3.4“与时俱进”的新闻特性要求媒介制度不断创新 82

结语 82

4.震后20天:世界部分国家政府反应与社会舆论的比较 84

4.1美国政府、民众及舆论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85

4.1.1美国政府的反应 85

4.1.2美国民众和與论的反应 87

4.1.3观察与思考 94

4.2英国政府、民众及舆论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97

4.2.1英国政府的反应 97

4.2.2英国民众和與论的反应 98

4.2.3观察与思考 102

4.3法国政府、民众及舆论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03

4.3.1法国政府的反应 103

4.3.2法国民众和舆论的反应 105

4.3.3观察与思考 107

4.4日本政府、民众及舆论对两次地震的反应比较 108

4.4.1日本政府的反应 108

4.4.2日本民众和與论的反应 108

4.4.3观察与思考 109

4.5俄罗斯政府、民众及舆论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0

4.5.1俄罗斯政府的反应 110

4.5.2俄罗斯民众和舆论的反应 111

4.5.3观察与思考 114

4.6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5

4.6.1德国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5

4.6.2意大利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6

4.6.3西班牙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7

4.6.4荷兰对地震后两国灾区的反应比较 118

4.6.5观察与思考 119

结语 121

下篇:力量的源泉 125

5.从两次大地震应对的比较看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125

5.1执政党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两国抗震救灾不同的领导能力 125

5.1.1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执政党在抗震救灾中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行为 126

5.1.2政党的地位决定了执政党在抗震救灾中的社会动员能力 127

5.1.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了执政党在抗震救灾中的政治生命力 128

5.1.4政党各级组织的运作状况决定了执政党在抗震救灾中的社会管理能力 130

5.2不同的民主政体展现出两国抗震救灾不同的社会效应 132

5.2.1羸弱无力的海地民主政治体制受到国内外的多方批评 132

5.2.2集中高效的中国民主政治体制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同 132

5.3不同的政治基础彰显两国抗震救灾不同的制度力量 135

5.3.1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力量源泉 135

5.3.2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力量依托 136

5.3.3坚实的组织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力量展现 138

5.4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了两国抗震救灾不同的道德追求 139

5.4.1海地所谓的民主理念与中国“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139

5.4.2不同政治理念的践行呈现出迥异的抗震救灾社会表现 141

5.5政治独立与否是两国抗震救灾社会效应差异的外部条件 142

5.5.1具有政治依附性的海地政府难以承担起抗震救灾的领导职能 142

5.5.2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展全民族的自救自助活动 144

结语 145

6.从两次大地震应对的比较看中国法治的强大保障力 147

6.1从地震后两国灾区社会治理的比较看法治水平的差异 147

6.1.1地震后两国灾区社会治安状况比较 147

6.1.2地震后两国灾区司法系统实际情况比较 150

6.1.3地震后两国灾区控制犯罪情况比较 152

6.1.4地震后两国灾区人权保护情况比较 153

6.1.5地震后两国灾区损毁财产处理措施比较 154

6.2海地法治建设:徒有其形 156

6.2.1海地震后发生宪政制度危机及其原因 156

6.2.2海地震后行政法律制度失灵及其原因 158

6.2.3海地震后刑事秋序和治安的混乱及其制度成因 159

6.2.4海地震后民商事救济无力及其制度不公的缘由 160

6.2.5海地法治弊端积重难返致其震后法治系统全面崩溃 161

6.3中国法治建设:卓有成效 163

6.3.1不断完善的法治体系促进了人权的全面保障 164

6.3.2不断健全的各项防灾减灾法规增强了应对灾害的综合能力 165

6.3.3不断规范的捐赠法律制度提升了“有难共担”的社会责任感 166

结语 167

7.从两次大地震应对的比较看中华文化的高度凝聚力 169

7.1地震中民族文化精神的呈现与对比 169

7.1.1地震灾难中民族精神的塑造与比较 169

7.1.2注川抗震救灾与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彰显 171

7.2中国文化救灾传统与灾难记忆的文化重建 174

7.2.1多难兴邦与灾难记忆 174

7.2.2注川地震遗址:民族文化精神的记忆 176

7.3文艺界凸显的文化精神与文艺救灾的力量 178

7.3.1文学界的社会责任感 178

7.3.2灾难与文化:以艺术的名义 190

结语 197

8.中国与海地:大地震折射出的不同历史轨迹和发展道路 199

8.1对汶川与海地震后不同反应的历史解释 199

8.1.1中国与海地:历史上的相似之处 199

8.1.2中国与海地:历史选择的差异 205

8.2海地的历史与命运 208

8.2.1早期历史与独立战争(1492—1804) 208

8.2.2海地独立后第一个百年的发展(1804 —1915) 209

8.2.3美国占领对海地的影响(1915 —1956) 212

8.2.4杜瓦利埃父子的独裁统治(1957—1986) 215

8.2.5后杜瓦利埃时代的动荡(1986—2009) 220

8.3海地之灾,谁人之过? 222

8.3.1奴隶贸易与海地的殖民活动 222

8.3.2法国人的统治 224

8.3.3美国在海地的早期努力 225

8.3.4后杜瓦利埃时代的美国与海地 228

8.3.5 历史的悲剧 232

结语 233

中国的力量: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 234

一、国家的主权与独立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 235

二、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力量得以发挥的强大支撑 236

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应对各种灾难与危机的物质基础 238

四、有效的法治是民众生存、发展与尊严的基本保障 239

五、先进的民族文化是社会凝聚力的黏合剂 240

主要参考文献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