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前言 1
壹、「致良知」方法之意义 1
贰、本书写作目标 4
参、文献处理与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观念的尝试与当前研究成果之反思 9
第一节 致良知诠释方法新探:从「《中庸》修养论」的观点 9
壹、新诠释范畴的缘起:历史的观点 10
贰、新诠释范畴的建构 11
参、新诠释范畴的内容 15
肆、新诠释范畴的特性、优点与应用 22
第二节 当代研究阳明论著类型分类与检讨 24
壹、对当代阳明学研究成果之分类 25
贰、对当代阳明学研究成果之分析与考察 26
参、归纳与反思 41
第三节 当代「致良知教」研究成果分类与检讨 44
壹、「良知」的定义与类型 44
贰、对当代「致良知教」研究成果之分析与考察 46
参、归纳与反思 61
结语 66
第二章 阳明致良知方法之基础 67
第一节 阳明哲学的主要精神——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67
壹、良知即天理 67
贰、致良知教之精神 78
第二节 阳明「心」观念之历史溯源 85
壹、孟子之「心」 86
贰、象山之「心」 94
参、阳明心学之历史背景 101
肆、阳明心学要义 108
第三节 致良知方法之进路:心即性、性即理 114
壹、方法与进路 115
贰、从「《中庸》修养论」的观点:论心即性,性即理 117
结语 122
第三章 阳明致良知方法之建立 123
第一节 知行合一与诚意之教 123
壹、知行合一之宗旨 124
贰、知行合一之工夫 126
参、诚意之教的内涵:格物与格心 130
肆、诚意之教的结构为一开放与还原的系统 141
第二节 致良知之教 146
壹、「致良知教」的三元结构分析:《中庸》修养论观点 146
贰、「致良知」哲学的利 弊分析 152
第三节 四句教 162
壹、「四句教」之内涵 163
贰、钱绪山与王龙溪之论学 170
参、从良知与心体之开放与还原结构一一分析「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179
结语 186
第四章 阳明同期学说之争论及其致良知方法之发展与影响 187
第一节 王学同期反阳明学说之论争 188
壹、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 188
贰、罗整菴:通天地互古今,无非一气 198
参、王廷相:理根于气 209
第二节 王门诸子对阳明《中庸》观点之阐释及其会通之道 217
壹、邹东廓的戒懼之学 219
贰、欧阳南野自慊独知之学 224
参、王塘南的透性研几说 232
肆、胡庐山心造天地万物说 238
第三节 当代新儒家对阳明学的发展:以牟宗三思想为例之考察 244
壹、以牟宗三为例统观当代新儒家受阳明学影响之要点 245
贰、从《中庸》修养论观点检视牟宗三先生之方法论 252
结语 264
第五章 结论 267
主要参考书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