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信史以前的教育活动 4
第二节 卜官及其教育 9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代的文教 15
第一节 私人讲学 15
第二节 儒家教育人物——孔子 18
第三节 儒家教育人物——孟子及荀子 42
第四节 墨家及道家的教育主张 56
第五节《大学》、《中庸》,及《学记》的教育观念 68
第三章 儒家教育之巩固与发扬 80
第一节 儒家定於一尊之始 80
第二节「以吏为师」 84
第三节 选士制度 87
第四节 教育措施 93
第五节 人性论的教育理念 99
第六节 学风 114
第四章 科举时代的文教(一) 123
第一节 科举考试制度 123
第二节 科举考试之功过 136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科举之关系 142
第四节 考场与考生生活 151
第五节 学校教育 154
第五章 科举时代的文教(二) 165
第一节 改革刍议之胎死腹中 165
第二节 私人讲学及儒学输出 168
第三节 书院及图书馆 172
第四节 儒生的风雅 177
第五节 文字狱、禁书、及民间教育 179
第六章 理学家对教育的看法(一) 187
第一节 王通及韩愈——理学的铺路者 187
第二节 理学教育思想大要 195
第三节 宋代之张载及二程 200
第四节 朱熹的教育主张 208
第七章 理学家对教育的看(二) 221
第一节 尊德性的陆九渊 221
第二节 王阳明的教育理念 232
第八章 实学的教育活动 243
第一节 张居正的「儒学王」教学 243
第二节 注重旅行的顾亭林 246
第三节 民主理念的黄梨洲 249
第九章「实学」的教育学说 255
第一节「习与性成」的王夫之 255
第二节 注重实利的颜习斋 259
第三节 重情的戴东原 274
第十章 西洋文教的输入 285
第一节 基督徒在中国的文教活动 285
第二节 西学东移 290
第三节中西文教的激荡 299
第四节 西学压过中学 320
第十一章 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文教论战 334
第一节 白话文与文言文论战 334
第二节 科学与玄学论战 337
第三节 中西文化论战 339
第十二章 新式教育及党化教育 347
第一节 新式文教活动登台亮相 347
第二节 党化教育 366
第三节 结论与展望 377
跋 383
索引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