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手册 地质·安全·资源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增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2047528
  • 页数:821 页
图书介绍:本卷共六篇。第一篇地质基础,介绍了煤岩学基础和研究方法、煤的化学组成与煤的工业分类、煤的共伴生矿产,阐述了煤层气地质理论、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柱及矿山地热的研究方法与利用。第二篇安全地质及工作方法,介绍了瓦斯地质理论、防治方法及抽采(放)技术,煤矿冲击地压,煤的自燃和煤尘爆炸主要因素、机理及预防。第三篇矿井地质工作方法,介绍了矿井地质构造、侵入岩体、喀斯特陷落柱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矿井地质编录、制图的方法,综采地质工作,以及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工作方法。第四篇矿井地质条件与勘探,介绍了建井地质工作各阶段的内容、矿井地质类型划分、矿井地质勘查的种类,以及矿井地质物探方法。第五篇煤炭资源管理,介绍了资源/储量的分类、估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资源/储量的动态分析及管理。第六篇各种地质报告与地质说明书编制,介绍了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与通知单、资源/储量检测与核实报告的编制原则、要求和内容。

第一篇 地 质 基础 3

1含煤岩系 3

1.1 术语定义 3

1.2 沉积岩 6

1.2.1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GB/T 17412.2 —1998) 6

1.2.2 沉积岩的命名与分类 14

1.2.3 沉积岩的鉴定和描述 27

1.3 含煤岩系的特征 34

1.3.1 含煤岩系的岩性特征 34

1.3.2 含煤岩系的古生物特征 39

1.4 含煤岩系的观测 44

1.4.1 含煤岩系观测要求 44

1.4.2 含煤岩系观测和描述内容 44

1.4.3 含煤岩系观测方法 46

1.4.4 含煤岩系观测资料的整理 47

1.5 煤层 47

1.5.1 煤层特征及煤层分类 47

1.5.2 煤层顶、底板 52

1.5.3 煤层厚度变化地质鉴定特征 53

1.5.4 煤层厚度变化的探测 57

1.5.5 煤层观测 59

1.5.6 煤层对比 63

2煤岩、煤质 66

2.1 术语定义 66

2.2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的岩石组成 68

2.2.1 煤的物理性质 68

2.2.2 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 73

2.3 煤的化学组成与煤质分析 78

2.3.1 煤的化学组成 78

2.3.2 煤的工艺性质 82

2.3.3 煤质分析 99

2.4 煤的分类 105

2.4.1 煤类划分依据 105

2.4.2 中国煤炭分类 106

2.4.3 中国煤层煤分类 111

2.4.4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113

2.5 煤样的采取与制备 115

2.5.1 煤样的采取 115

2.5.2 煤样的制备 117

2.6.煤的工业用途 117

3矿井地质构造 120

3.1 术语定义 120

3.2 岩层产状及地层层序 122

3.2.1 岩层产状 122

3.2.2 地层层序 128

3.3 褶皱构造 130

3.3.1 褶皱要素 130

3.3.2 褶皱分类 132

3.3.3 褶皱的形成机制 138

3.3.4 褶皱构造的观测与探测 140

3.4 断裂构造 140

3.4.1 断层 140

3.4.2 节理 149

3.4.3 劈理 153

3.5 层滑构造与煤层形变 159

3.5.1 层滑构造 159

3.5.2 煤层形变 163

3.6 构造规模及复杂程度 167

3.6.1 构造规模 167

3.6.2 构造复杂程度 167

4岩浆侵入体 168

4.1 术语定义 168

4.2 岩浆岩一般特征 169

4.2.1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69

4.2.2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72

4.2.3 岩浆岩的产状 175

4.2.4 岩浆岩的分类 177

4.3 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 180

4.3.1 侵入岩的岩石种类和产状 180

4.3.2 侵入岩对煤层的破坏 181

4.3.3 岩浆侵入对煤质的影响 181

4.4 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 183

4.4.1 深断裂是岩浆上升侵入的通道 183

4.4.2 沿软弱层侵入 184

4.4.3 受岩浆侵入影响煤层的分带性和分区性 184

4.5 岩浆侵入含煤岩系的一般标志 185

5喀斯特陷落柱 186

5.1 术语定义 186

5.2 煤矿喀斯特陷落柱 186

5.2.1 喀斯特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86

5.2.2 生产矿井研究喀斯特陷落柱的基本任务 187

5.3 喀斯特陷落柱的特征 187

5.3.1 喀斯特陷落柱的形态特征 187

5.3.2 喀斯特陷落柱的界面特征 189

5.3.3 喀斯特陷落柱的物质成分特征 190

5.3.4 喀斯特陷落柱的规模特征 191

5.3.5 喀斯特陷落柱的发育分布特征 191

5.3.6 喀斯特陷落柱的物性特征 193

5.4 喀斯特陷落柱的成因 193

5.4.1 喀斯特陷落柱发育的地质条件 193

5.4.2 喀斯特陷落柱发育的机理 194

6煤层气地质 196

6.1 术语定义 196

6.2 煤层气 198

6.2.1 煤层气成分 199

6.2.2 煤层气的生成与赋存空间 201

6.3 煤储层与煤层气藏 204

6.3.1 煤的割理系统 204

6.3.2 煤中气体的赋存状态与流动 205

6.3.3 煤的吸附特征 206

6.3.4 煤储层压力及影响因素 207

6.3.5 煤层气藏 208

6.3.6 煤储层物性参数及其测定 212

6.4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214

6.4.1 煤层气资源/储量 214

6.4.2 煤层气勘查 223

7煤的共伴生矿产资源 240

7.1 术语定义 240

7.2 主要共伴生矿产及其资源状况 240

7.3 高岭土矿床 241

7.3.1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 241

7.3.2 高岭土特征 242

7.3.3 高岭土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242

7.3.4 工艺性能 243

7.3.5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43

7.4 耐火黏土矿床 246

7.4.1 矿床成因类型 246

7.4.2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247

7.4.3 矿石类型 247

7.4.4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48

7.5 铝土矿 250

7.5.1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250

7.5.2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 250

7.5.3 主要用途、工业技术要求及综合评价 251

7.6 膨润土 252

7.6.1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 252

7.6.2 矿物特征、组成和化学成分 253

7.6.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53

7.7 硅藻土 255

7.7.1 矿石主要特征 255

7.7.2 成矿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 256

7.7.3 主要用途、工业技术要求和开采技术条件 256

7.8 油页岩 257

7.8.1 成分及其特征 257

7.8.2 矿床类型、成矿条件和时代 257

7.8.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58

7.8.4 综合评价 258

7.9 石墨 258

7.9.1 矿物特征 258

7.9.2 矿床类型 259

7.9.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59

7.10 硫铁矿矿床 260

7.10.1 硫铁矿特征及其化学成分 260

7.10.2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 260

7.10.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 261

8矿山地热 262

8.1 术语定义 262

8.2 矿山地热的基本知识 263

8.2.1 热传递的基本概念 263

8.2.2 地壳的热状态 264

8.2.3 影响矿区地温场的主要因素 268

8.2.4 矿区地温类型划分 275

8.3 矿山地热的观测 275

8.3.1 矿山地热勘探任务 275

8.3.2 钻孔测温原理 275

8.3.3 地面深钻孔测温 276

8.3.4 井下测温 282

8.3.5 其他资料的获取和收集 285

8.3.6 地热资料整理 287

8.4 矿区(矿井)深部地温预测 292

8.5 矿井热害 293

8.5.1 矿井热害类型及等级划分 293

8.5.2 热害矿井气象条件预测内容与方法 294

8.6 矿井地热的利用 297

8.6.1 利用地热预热矿井进风流 297

8.6.2 矿井热水的利用 297

第二篇 安全地质及工作方法 301

9瓦斯地质 301

9.1 术语定义 301

9.2 瓦斯及其赋存状态 302

9.2.1 瓦斯的成分及其性质 302

9.2.2 瓦斯的成因 303

9.2.3 瓦斯在煤体中的赋存 303

9.3 煤层瓦斯参数测定 309

9.3.1 煤层透气性系数测定方法 309

9.3.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 313

9.3.3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317

9.4 矿井瓦斯涌出量和矿井瓦斯等级 320

9.4.1 矿井瓦斯涌出量 320

9.4.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321

9.4.3 矿井瓦斯等级 326

9.5 煤与瓦斯突出 329

9.5.1 煤与瓦斯突出类型 329

9.5.2 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 330

9.5.3 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鉴定 334

9.5.4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335

9.5.5 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339

9.6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342

9.6.1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步骤 342

9.6.2 三级瓦斯地质图的编制 344

10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与方法 350

10.1 术语定义 350

10.2 矿井瓦斯涌出的治理 350

10.2.1 分源治理 350

10.2.2 分级分类治理 354

10.2.3 综合防治 355

10.3 瓦斯喷出及其防治 355

10.3.1 瓦斯喷出的类型及特点 355

10.3.2 瓦斯喷出的防治 358

10.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360

10.4.1 区域防突措施 360

10.4.2 局部防突措施 362

10.5 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措施 365

11瓦斯抽采(放)技术与方法 366

11.1 术语定义 366

11.2 瓦斯抽采(放)系统 367

11.2.1 建立瓦斯抽采(放)系统的条件 367

11.2.2 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放)系统 367

11.2.3 井下移动泵站瓦斯抽采(放)系统 368

11.3 瓦斯抽采(放)的原则、方法及指标 369

11.3.1 瓦斯抽采(放)的原则 369

11.3.2 瓦斯抽采(放)的方法 369

11.3.3 瓦斯抽采(放)的基本指标 371

11.4 瓦斯抽采(放)技术与方法 375

11.4.1 开采层瓦斯抽采(放) 377

11.4.2 邻近层瓦斯抽采(放) 381

11.4.3 采空区瓦斯抽采(放) 383

11.4.4 我国主要矿区瓦斯抽采(放)情况 388

11.5 瓦斯抽采(放)管理 389

11.6 瓦斯综合利用 390

11.6.1 瓦斯储存 390

11.6.2 瓦斯利用 391

12煤矿冲击地压 392

12.1 术语定义 392

12.2 冲击地压的显现征兆及主要特点 392

12.2.1 冲击地压的显现征兆 392

12.2.2 我国冲击地压的主要特点 393

12.3 冲击地压的分类 393

12.4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394

12.5 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 394

12.5.1 强度理论 395

12.5.2 能量理论 395

12.5.3 冲击倾向理论 395

12.5.4 失稳理论 395

12.6 冲击倾向性鉴定 396

12.6.1 弹性变形能 396

12.6.2 煤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及分类 396

12.6.3 顶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及分类 402

12.7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与防治 402

12.7.1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 402

12.7.2 冲击地压的防治 404

13煤的自燃 405

13.1 术语定义 405

13.2 煤的自燃条件 406

13.3 煤自燃的诱发因素 407

13.4 煤自燃危害 409

13.4.1 煤田煤层自燃 409

13.4.2 煤矿煤自燃 410

13.5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及预测技术 414

13.5.1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及其分级 414

13.5.2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 418

13.5.3 煤自然发火期的确定 420

13.5.4 煤层自燃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方法 420

13.6 煤自燃的预防 424

13.6.1 井下煤自燃预测预报 424

13.6.2 煤层自燃区边界的圈定 426

13.7 井下自燃火灾治理 434

13.7.1 延长煤自然发火期方法 434

13.7.2 灭火技术 435

13.7.3 灭火方法 440

14煤尘 442

14.1 术语定义 442

14.2 煤尘概况 442

14.2.1 煤矿粉尘的产生 442

14.2.2 煤矿粉尘的成分 442

14.3 煤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443

14.4 煤尘爆炸机理及预防 444

14.4.1 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 444

14.4.2 煤尘爆炸的条件 445

14.4.3 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445

14.4.4 煤尘爆炸性鉴定 447

14.4.5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评定 447

14.4.6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448

第三篇 矿井地质工作方法 451

15矿井地质构造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 451

15.1 术语定义 451

15.2 褶皱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 451

15.2.1 褶皱的观测 451

15.2.2 褶皱的探测 451

15.2.3 褶皱的预测与处理 454

15.3 断层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 455

15.3.1 断层的观测 455

15.3.2 断层的预测 462

15.3.3 断层的处理 501

16侵入岩体、喀斯特陷落柱的探测与处理方法 508

16.1 术语定义 508

16.2 侵入岩体的观测、探测与预测 508

16.2.1 侵入岩体的观测 508

16.2.2 侵入岩体的探测 512

16.2.3 侵入岩体的预测 513

16.3 喀斯特陷落柱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 517

16.3.1 喀斯特陷落柱的观测 517

16.3.2 喀斯特陷落柱的探测 519

16.3.3 陷落柱的预测 521

16.3.4 喀斯特陷落柱的处理方法 525

17矿井地质编录 527

17.1 术语定义 527

17.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527

17.2.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527

17.2.2 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527

17.3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 532

17.3.1 地面原始地质编录方法 532

17.3.2 井下原始地质编录 551

17.3.3 采煤工作面地质编录 568

17.4 井下钻探地质编录和矿井数码影像编录 568

17.4.1 井下钻探地质编录 568

17.4.2 矿井数码影像编录 569

17.5 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整理 569

17.5.1 检查、补充和誊清原始记录 570

17.5.2 矿井原始地质资料整理的要求和格式 570

17.5.3 填绘原始地质资料 570

17.5.4 矿井地质数据库 571

18矿井地质制图 573

18.1 术语定义 573

18.2 矿井地质图的类型与要求 575

18.2.1 矿井地质图的特点 575

18.2.2 矿井地质图的基本构成及绘制要求 575

18.2.3 矿井地质图的类型 577

18.3 主要矿井地质图件的编制 579

18.3.1 矿井地形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579

18.3.2 井上下对照图 580

18.3.3 地层综合柱状图 580

18.3.4 煤岩层对比图 581

18.3.5 矿井地质剖面图 583

18.3.6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586

18.3.7 煤层立面投影图 594

18.3.8 水平地质切面图 597

18.4 专门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 600

18.4.1 煤层厚度图 600

18.4.2 断层面等高线图 602

18.4.3 构造纲要图 603

18.5 计算机绘图技术 604

18.5.1 主要设备 604

18.5.2 专门绘图软件 604

19综采地质工作 607

19.1 术语定义 607

19.2 影响综采的地质因素 607

19.2.1 煤层 607

19.2.2 地质构造 609

19.2.3 煤层顶底板 610

19.2.4 其他 610

19.3 综采生产的地质保障 611

19.3.1 综采煤层储量 611

19.3.2 综采采前勘探 612

19.3.3 综采生产地质工作 612

19.4 综采地质工作特点 612

19.4.1 综采设备的地质适应性 612

19.4.2 综采工艺的地质适应性 616

19.5 综采地质工作内容及方法 618

19.5.1 综采地质工作基本内容 618

19.5.2 综采地质工作方法 618

19.6 综采地质条件评价 621

19.6.1 评价指标 621

19.6.2 评价步骤 624

19.6.3 评价方法 625

19.7 综采地质条件定量预测方法 627

20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工作方法 629

20.1 术语定义 629

20.2 层序地层研究内容及方法 630

20.2.1 研究内容 630

20.2.2 技术路线 631

20.2.3 层序界面及其识别 633

20.2.4 层序地层学与地层划分、煤岩层对比 636

20.3 层序地层在矿井地质中的应用 641

20.3.1 影响聚煤作用的因素 642

20.3.2 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643

20.3.3 典型实例——鄂尔多斯延安组层序Ⅰ高位+强制湖退体系域聚煤规律 649

第四篇 矿井地质条件与勘探 655

2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与评价 655

21.1 术语定义 655

21.2 地质类型划分的原则及指标 655

21.2.1 地质类型 655

21.2.2 煤层稳定程度 656

21.3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编制 658

22建矿阶段地质工作 661

22.1 术语定义 661

22.2 建矿阶段地质工作及内容 661

22.2.1 建矿前期地质工作 661

22.2.2 建矿期间地质工作 662

22.2.3 建矿后期地质工作 663

22.3 建矿工程检查钻孔 663

22.3.1 井筒检查钻孔 663

22.3.2 层位控制钻孔 665

23矿井地质勘查分类和钻探技术 667

23.1 术语定义 667

23.2 矿井地质勘查种类和钻探技术手段 667

23.2.1 矿井地质勘查分类 667

23.2.2 地面钻探 669

23.2.3 井下钻探 673

23.3 矿井地质勘查方法 678

23.3.1 勘查程度的要求 678

23.3.2 勘查方法的选择 678

23.3.3 勘查工程的布置和施工 678

24矿井地质物探方法 681

24.1 术语定义 681

24.2 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682

24.3 矿井物探 683

第五篇 煤炭资源管理 689

25矿井资源/储量管理 689

25.1 术语定义 689

25.2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691

25.2.1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691

25.2.2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692

25.3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692

25.3.1 煤炭资源/储量类型、条件及其编码 692

25.3.2 煤炭资源/储量计(估)算指标 695

25.3.3 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 696

25.4 资源/储量计(估)算参数的确定 696

25.4.1 资源/储量计(估)算边界 696

25.4.2 面积的测定 700

25.4.3 煤层厚度的确定 700

25.4.4 煤的视密度测定 701

25.5 矿井资源/储量计(估)算方法 702

25.5.1 选择计(估)算方法的依据 702

25.5.2 计(估)算方法 702

25.5.3 资源/储量计(估)算方法的合理选择 705

25.5.4 资源/储量计(估)算成果种类 705

25.5.5 矿井资源/储量计(估)算的精度 706

25.6 资源/储量动态与分析 708

25.6.1 资源/储量的正常增减 708

25.6.2 资源/储量的转入、转出和注销 708

25.6.3 资源/储量变动的审批权限和手续 709

25.6.4 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 709

25.7 加强资源/储量管理和提高采出率 719

26矿井三量分析与管理 720

26.1 术语定义 720

26.2 三量管理 720

26.2.1 三量的意义 720

26.2.2 三量的划分范围和计算方法 721

26.2.3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 722

26.2.4 三量的统计与分析 723

26.3 煤炭损失的统计与分析 726

26.3.1 产量统计 726

26.3.2 煤炭损失分类及各类损失的含义 727

26.3.3 损失量的统计 728

26.3.4 采出率的计算 733

26.3.5 损失量的分析 734

26.4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 734

26.4.1 矿产储量表的内容 735

26.4.2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方法 735

26.4.3 编制矿产储量表的要求 735

26.5 加强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735

27资源储量核实、检测与保护 738

27.1 术语定义 738

27.2 资源储量核实 738

27.2.1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738

27.2.2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739

27.3 资源储量检测 740

27.3.1 目的与要求 740

27.3.2 具体任务与技术规范 740

27.3.3 相关规定 741

27.3.4 测量内容及工作程度 741

27.3.5 技术方法及质量要求 741

27.3.6 质量措施 743

27.4 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 743

27.4.1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范围 743

27.4.2 工业指标的申报与核准 744

27.4.3 资源储量的申报 744

27.4.4 资源储量的评审 745

27.5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746

27.5.1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 746

27.5.2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政策 747

27.5.3 矿产资源的环境保护政策 748

第六篇 各种地质报告与地质说明书的编制 753

28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 753

28.1 术语定义 753

28.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内容和用途 753

28.2.1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内容 753

28.2.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用途 754

28.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754

28.4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754

28.5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755

28.5.1 文字说明 755

28.5.2 附图 763

28.5.3 附表 763

28.5.4 附件 763

29各类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 765

29.1 术语定义 765

29.2 建矿地质报告的编制 765

29.2.1 建矿地质报告编制原则 765

29.2.2 建矿地质报告编制内容 766

29.3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768

29.3.1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原则 768

29.3.2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基本内容 768

29.3.3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与审批办法 768

29.3.4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方法步骤 769

29.4 矿井延深地质报告 769

29.4.1 水平延深地质报告一般要求 769

29.4.2 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编制提纲 769

29.4.3 水平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770

29.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 771

29.5.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含义 771

29.5.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771

29.5.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772

29.6 闭坑地质报告 773

29.6.1 闭坑地质报告一般要求 773

29.6.2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审批办法 773

29.6.3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774

29.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776

30各类地质说明书与通知单的编制 788

30.1 术语定义 788

30.2 采区地质说明书 788

30.2.1 采区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 788

30.2.2 采区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 788

30.2.3 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 789

30.3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790

30.3.1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 790

30.3.2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 790

30.3.3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 790

30.4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790

30.4.1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 790

30.4.2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 791

30.4.3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 791

30.5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792

30.5.1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 792

30.5.2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 792

31资源储量检测、核实报告的编制 793

31.1 术语定义 793

31.2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 793

31.2.1 适用范围 793

31.2.2 封面扉页 793

31.2.3 第一次检测报告正文及附件 793

31.2.4 第二次及以后备次检测报告正文及附件 795

31.3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796

31.3.1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796

31.3.2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796

31.3.3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要求 797

32地质资料汇交与管理 806

32.1 术语定义 806

32.2 地质资料的分类及组成 806

32.2.1 地质资料的分类 806

32.2.2 地质资料组成 806

32.3 地质资料管理 807

32.4 地质资料的汇交 810

参考文献 814

后记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