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安全标准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世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6662703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基础篇和设备篇两部分。基础篇内容主要包括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接触电压限值的应用指南、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要求、热效应和过电流防护、过电压和欠电压防护、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绝缘材料的耐电痕化和耐蚀损性能的试验和测定、电气绝缘的耐热性分级、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电磁兼容及其限值、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评定导则、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应用指南、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等,计14章。

第1篇 基础篇 3

第1章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3

1.1 概述 3

1.2 人体的阻抗 4

1.3 15 Hz~100 Hz正弦交流电流的人体效应 12

1.4 直流电流的人体效应 16

第2章 接触电压限值的应用指南 18

2.1 综述 18

2.2 接触电压阈值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19

2.3 预期接触电压与最大的接触面积的关系举例 20

第3章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要求 23

3.1 综述 23

3.2 电击防护的基本规则 24

3.3 防护措施要素 24

3.4 防护措施 30

3.5 设备与装置的防护措施要素配合 32

3.6 特殊操作和维护条件 36

第4章 热效应、过电流、过电压及欠电压防护 38

4.1 热效应防护 38

4.2 过电流防护 39

4.3 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防护 42

4.4 欠电压防护 44

第5章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45

5.1 雷击试验程序 45

5.2 试验条件选择 45

5.3 模拟雷击电压和电流波形 48

5.4 雷击试验电路 48

第6章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52

6.1 绝缘配合的基本原理 52

6.2 绝缘尺寸的确定和固体绝缘的设计规则 61

6.3 试验 71

6.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示例 79

第7章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 82

7.1 综述 82

7.2 接触电流测量条件 85

7.3 接触电流测量程序和测量结果评定 92

7.4 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 95

第8章 绝缘材料的耐电痕化和耐蚀损性能的试验和测定 96

8.1 综述 96

8.2 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试验测定 96

8.3 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电蚀损的试验评定 100

第9章 电气绝缘的耐热性分级 105

9.1 概述 105

9.2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分级 105

9.3 电气绝缘结构的耐热性分级 106

第10章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07

10.1 IP代码的组成及含义 107

10.2 第1位特征数字的防护含义和试验要求 108

10.3 第2位特征数字的防护含义和试验要求 109

10.4 附加字母的含义、使用和试验 110

10.5 补充字母 114

10.6 旋转电机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114

第11章 电磁兼容及其限值 116

11.1 IEC 61000及我国国家标准的采用情况 116

11.2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17

11.3 电磁环境现象的分类 122

11.4 电气设备的发射限值 131

第12章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140

12.1 概述 140

12.2 着火危险评定——总则 142

12.3 着火危险评定——预选试验规程的使用导则 149

12.4 电子元件着火危险试验类型和评价 153

第13章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应用指南 156

13.1 概述 156

13.2 标准大气条件 162

13.3 气候试验顺序 163

13.4 元件气候条件组合的基本代码 164

13.5 环境试验的应用和导则 164

13.6 量值的数值意义 168

13.7 环境试验概要 169

第14章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171

14.1 颜色标志代码 171

14.2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 171

14.3 设备端子和特定导体终端的字母数字系统标识 173

14.4 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176

14.5 人机界面操作规则 190

第2篇 设备篇 201

第15章 电力变压器、电源、电抗器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201

15.1 概述 201

15.2 一般要求和试验说明 205

15.3 电击防护 206

15.4 电压和电流 207

15.5 发热 208

15.6 短路和过载保护 211

15.7 机械强度 214

15.8 防止灰尘、固体异物和潮湿有害进人的防护 215

15.9 绝缘电阻、介电强度和漏电流 217

15.10 结构 219

15.11 元器件 221

15.12 接线和端子 222

15.13 保护接地装置 226

15.14 螺钉和连接 226

15.15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贯通绝缘距离 227

15.16 耐热、耐燃、耐电痕化和防锈 234

15.17 例行试验 236

第16章 中小型旋转电机的安全 238

16.1 安全要求 238

16.2 标志要求 245

16.3 试验 246

16.4 几种中小型电机的安全要求 251

第17章 电阻焊机的安全 252

17.1 使用条件、检验 252

17.2 电气安全 253

17.3 热性能要求和机械危险防护 257

17.4 液体冷却系统、气路系统和液压系统 260

17.5 使用说明书和铭牌 261

第18章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263

18.1 概述 263

18.2 分类、电源软线连接及标志和说明 268

18.3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和电动器具的启动 270

18.4 输入功率、电流和发热 271

18.5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瞬态过电压 275

18.6 耐潮湿及其电气强度试验 278

18.7 过载保护和耐久性 279

18.8 非正常工作 279

18.9 稳定性、机械危险和机械强度 282

18.10 结构 283

18.11 内部布线和元件 286

18.12 连接、端子和接地措施 287

18.13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292

18.14 耐热和耐燃、防锈、辐射等危险 295

18.15 家用电器的例行试验 296

18.16 安装、使用、维修安全和使用年限 297

第19章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299

19.1 概述 299

19.2 分类、电源软线连接、标志和说明书 301

19.3 防触电保护、起动、输入功率和电流 303

19.4 发热、泄漏电流和防潮性 304

19.5 电气强度、过载保护和耐久性 308

19.6 不正常操作 309

19.7 机械危险和强度 312

19.8 结构、布线和组件 313

19.9 电源接线、端子、联接件和接地装置 317

19.10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322

19.11 非金属材料特性、防锈、辐射等危险 324

19.12 工具的例行试验规则 324

19.13 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325

第20章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 328

20.1 概述 328

20.2 标志和文件 332

20.3 防电击 335

20.4 防机械危险和耐机械冲撞击 349

20.5 热效应防护 351

20.6 防液体危险 353

20.7 辐射、声压、有毒有害气体和爆炸 355

20.8 元器件 356

20.9 利用联锁装置的保护 357

20.10 试验和测量设备 358

20.11 例行试验 358

第21章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的安全 359

21.1 概述 359

21.2 发热 364

21.3 触电防护 366

21.4 绝缘要求 370

21.5 机械强度 371

21.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373

21.7 元器件 374

21.8 端子 380

21.9 接线和机械固定 383

21.10 其他要求 384

21.11 例行试验 385

第22章 激光产品的安全 387

22.1 概述 387

22.2 分类、标记和说明 390

22.3 检测 398

22.4 工程技术要求 400

22.5 安全防护措施 402

22.6 使用激光器的伴随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404

22.7 最大允许照射量 407

22.8 医学原理 410

第23章 核仪器及系统的安全 415

23.1 概述 415

23.2 电击防护 416

23.3 辐射防护仪器过载特性和核仪器易去污性 431

23.4 防其他危险 431

23.5 放射性防护要求 433

参考文献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