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转型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1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的韩非伦理思想 2
第二节 研究思路 5
第一章 礼坏乐崩与伦理秩序的重建 7
第一节 周代典型的宗法等级伦理解体 7
一 礼:“道德之器械” 7
二 政治与伦理的双重解构 12
第二节 伦理秩序重建的困境 18
第二章“三常顺”的伦理关系 23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新型伦理关系 23
一 伦理关系的更迭 24
二 伦理关系的发展 25
第二节“三者顺则天下治” 29
一 君臣关系 29
二 父子关系 36
三 夫妇关系 44
第三节 伦理关系的特点和结构 47
一 伦理关系的特点 47
二 伦理关系的结构 51
第三章“一民之轨”的伦理规范 55
第一节 法与礼 55
一 释“法” 55
二 礼法之辨 59
第二节 法作为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63
一“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64
二“皆挟自为心” 66
三从“亟于德”到“争于力” 70
第三节 法的伦理规范功能 72
一“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72
二“伯夷不失是,而盗跖不得非” 76
三“期于利民而已” 79
第四节“以法为教” 85
一“?栝之道” 85
二 刑德二柄 88
三 重刑止过 91
第四章“去私心,行公义”的伦理原则 96
第一节释“公” 96
一 政治领域中的“公共”、“共有”之义 98
二 道德领域中的“公平”“公正”之义 99
第二节 公私之辨 100
一“公私之相背也” 100
二“人主有公利” 104
第三节 公私的判断准则 106
一 法为“公仪” 107
二 法的公正性的来源 112
第四节“公”制约下的道德观念 115
一 仁义观 115
二 忠孝观 125
第五章 韩非伦理思想的矛盾——秦朝的实践 137
第一节 韩非伦理思想与秦速亡的关系探讨 137
第二节 人治与法治的矛盾 141
一 明君与中主 141
二 守法之吏与清洁之吏 145
第三节 秦王朝的实践 148
第六章 韩非与汉代封建等级伦理秩序的重建 154
第一节 忠孝关系 154
一 君臣父子关系 155
二 忠君与孝亲 158
第二节 德法关系 164
一 春秋决狱 164
二 以刑辅教 170
第三节 三纲五常 173
一释“三纲”、“五常” 173
二 五常与三纲的内在矛盾 176
三 董仲舒的改造与三纲五常的最终定型 178
第七章 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韩非的启示 182
第一节 韩非伦理思想的评价 182
一 综述历史上的评价 182
二 从历史观的角度评价 186
三 从道德观的角度评价 189
四 对韩非“术”的评价 191
第二节 韩非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194
一 对当代伦理理论的启示 195
二 对当代伦理建设的启示 198
附录 韩非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201
一 人性论 201
二 道德观 203
三 德法关系 206
四 道德原则 208
参考文献 212